点击蓝字关注“吕梁日报”
临县开阳村
古韵新潮共绘振兴画卷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2024年12月19日,晨曦初照,黄河之滨的临县开阳村在鸡鸣声中渐渐苏醒。勤劳的村民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清扫庭院、生火做饭,袅袅炊烟与背后的黄土高坡勾画出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阳光穿透晨雾,倾洒在静静流淌的黄河之上,冰层下河水悠悠,尽显岁月沉淀的从容不迫。群山环抱间,一院院窑洞错落有致地镶嵌其间,仿佛世外桃源。
在这方充满古韵的村落中,85岁的高瑞冰老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每日,他左手稳稳拎着那把陪伴自己数十载的矮铁凳,右手紧拄拐杖,脚步蹒跚却又坚定地朝着村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地走去。尽管年迈,但高瑞冰对村子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老高啊,天天雷打不动,跟上班似的,哪怕天冷也不缺勤。”刘大婶笑着向记者说道。
“看看我们美丽的开阳村!”高瑞冰老人难掩激动,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比划着说,“以前做梦也梦不到,我们开阳村能变成现在这样的新农村,我每天都要来看看,心里才踏实。”一旁,享受冬日暖阳的老人们,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满是对村子变化的欣喜。
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漫步前行,一孔孔窑洞顺着山梁的天然弧度层层叠起、错落分布,展示着吕梁民居独有的韵味。走进村子,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随处可见。修缮一新的院落古朴典雅,传统窑洞外观下,屋内却配备了中央空调与全屋智能系统。“外部保留了古朴的风貌,进入却是五星级酒店的配置。”来自上海的王女士驱车出游的第61天,被古村新韵深深吸引,“这里有山水乡愁的悠闲,还有都市生活的品质,突然就不想离开了,真想留下来好好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如今的开阳村,窑洞、院落、小径各有韵味,民宿、咖啡吧、酒馆、书院、美食小院宛如隐匿在各个角落的惊喜盲盒,随时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城市的精致与乡野的趣味在这里碰撞融合,成为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开阳村的美丽蜕变,得益于吕梁市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通过挖掘和盘活村内的“沉睡资产”,开阳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尊重原生肌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指导下的精心规划和设计。
“以前,这里都是些废弃的窑洞,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气。现在可好了,入选吕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后,村子大变了样。”开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强自豪地介绍道,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村子实现了美丽蜕变,而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郭建强接着介绍:“现在,我们围绕‘烟火开阳·乡村慢生活休闲体验’主题,匠心打造了游客中心、配套服务的公共空间以及水岸市集、山居小院的村落空间,三大空间相辅相成,让每一位前来的游客都能沉浸式感受黄河岸畔的乡村烟火气。”
将近中午,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转瞬间,银装素裹的开阳村仿若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宁静、祥和与秀美。高瑞冰大爷缓缓往家走去,边走边感慨道:“想当年,村里没桥、没路、没钱,我这腿就是当年修河道伤的,哪能想到如今的好日子啊!”话语间,他转头望向村里的田园美景笑着,露出稀疏的牙齿,由衷地连说几次,“感谢共产党!”
“展望未来,开阳村将围绕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优势旅游资源,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深挖人文与自然资源,加速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提升产业水平,创新开发模式,让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枣文化升级为资源丰富、产品优质的开阳旅游文化。”郭建强介绍说。
傍晚时分,雪霁天晴,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黄河滩涂,温润而壮丽。此刻的开阳村,古村与新景相得益彰,山水与田园交相辉映。人气、商气、烟火气,在这里升腾;美景、美食、美好生活方式,在这里聚集。农民心中甜在心头的生活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吕梁日报微信公众号 吕梁日报官方人民号 吕梁日报官方头条号
推荐阅读
版权归吕梁日报社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吕梁日报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