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厚成势闯新路 乘风破浪稳向前

时事   2025-01-09 12:24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吕梁日报”


2024年,我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安全发展“六位一体”经济工作主题,以20件大事要事牵引高质量发展,推动美丽幸福吕梁建设——


积厚成势闯新路 乘风破浪稳向前

□ 本报记者 付永文 阮兴时 刘少伟

图为汾石高速与离隰高速互通段。记者 刘亮亮 摄


时间无言,实干有声。

从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到秋日硕果、冬日冰雪,时光轮转中的吕梁大地风光无限。比季节更替还要动人的,是全市上下只争朝夕、勇毅笃行的奋斗场景——

广袤的大地上,加氢基础设施星罗棋布,氢能重卡“氢”装上阵未来可期;

温润的山谷中,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处处生机盎然,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产业园区里,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忙生产、赶订单的场景随处可见;

美丽乡村里,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八方游客络绎不绝,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图景;

街巷市井间,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烟火人间”绚丽画卷……

持之以恒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成绩,展现出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万千气象。

刚刚过去的2024年,吕梁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求实奋进、阔步向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攻坚,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奏响了奋进的昂扬乐章,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产业发展向新成链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奋斗坐标。

一年前的这个节点,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围绕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安全发展“六位一体”,重点推进20件大事要事。

这一年,全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吕梁全年工作的主旋律。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24亿元,是全省唯一正增长的市,总量保持全省第二。1-11月,全市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5.3%,增速分别排全省第二、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7.27亿元、增长6.5%,总量全省第五、增速全省第三,全市上下只争朝夕、团结奋斗,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一年来,我市以重大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持之以恒打造“985”重点产业链。以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以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以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为支撑,推动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加速转变。

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的柳林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100亿吨,27座煤矿原煤产能4235万吨,全年洗精煤能力达1亿吨。作为山西乃至全国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柳林煤炭产业致力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已建成9座智能化煤矿,54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座煤矿实现5G入井,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柳林煤矿数智化的“乌金之变”,正是我市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不断加快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和矿井智能化升级的一个缩影。像柳林煤矿一样的智能化矿井,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38座,全省排名第一。4座煤矿获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和省智能化标杆煤矿,1座煤矿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吕梁因煤而兴,煤炭始终是吕梁经济的硬支撑。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市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煤化工产业循环发展、煤炭能源清洁利用,实现了煤炭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生态变革,形成了“煤—焦—化—电—氢”的全新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11月26日,在吕梁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全市第四次“三个一批”项目集中开工。随着吕梁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区绿电离网制绿氢项目、氢能共享单车生产及配套项目签约以及实淳重卡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氢能重点产业链项目开工,标志着我市在加速构建“氢”能全产业链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在人为,事靠人为。氢能产业能够在煤都吕梁“开花结果”并非偶然,正是我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逐“绿”而行、 向“新”而兴的过程。

我市前瞻布局氢能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率先抢滩布局,短短几年,全市已形成13万吨制氢产能,位居全省第一;11座加氢站、600辆氢能车辆投运,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投产,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率先建成全国具备纯商业化运营的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氢能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煤—气—站—运—车”的全链条氢能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吕梁,这座曾经以煤焦重地闻名全国的城市,正以昂扬饱满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绿色转型的“吕梁英雄传”。

大力推进农业特优产业发展在吕梁“985”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份额,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我市持续推动生猪、肉牛、食用菌、马铃薯等特优产业基地建设,发布“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绿色食品主体123个、产品214个,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

2024年12月1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内,太空遨游两周的黑木耳菌株“凯旋而归”,被正式交接给中阳县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这次历史性的交接,开启了吕梁黑木耳产业的新征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从优到强,在“985”产业链的推动下,中阳县黑木耳产业已成为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如今,木耳产业带动2000余户万余人就业增收,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九月的吕梁,风清月皎、如诗如画;九月的吕梁,群情沸腾、音诗激昂。2024年9月23日,“诗意中国·乡约吕梁”朗诵音乐会在中阳县弓阳村盛大开幕。30余名全国知名艺术家“乡”约吕梁,18位艺术家受聘担任名誉村主任。

“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助力农村经济转型。”艺术家郭凯敏被聘为临县开阳村“名誉村长”后,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成为乡村文旅IP的推广使者。

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国庆黄金周期间,位于黄河岸边的开阳村越来越热闹,“黄河画廊”观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开阳村将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明星村”。

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落活起来、火起来,我市集中力量打造的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已成为了美丽幸福吕梁的乡村支点。

从“五一”、暑期到中秋、国庆假期,吕梁旅游热度居高不下。吕梁文旅的“泼天流量”缘何而来?

持续推进以汾阳杏花村、临县黄河碛口古镇、方山北武当山“一东一西一中”为牵引的重点景区建设,实施年度总投资311.09亿元的29个文旅项目,推进A级景区提质升级,新增2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举办了碛口马拉松赛、沿黄自驾采风、“秀美方山·神奇武当”影像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了“城南记忆·星空集市”,构筑起了吕梁全域文旅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发展动能蓬勃奔涌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

2024年,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用好“关键一招”,大胆探索创新,聚焦优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强化吕梁长远发展的人口支撑、解决人民群众的日常诉求等重点,推出具有吕梁特色、符合吕梁实际的改革事项。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金秋十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吕梁实践的宏伟蓝图,出台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3”改革文件,向全市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关于强化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功能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从“小切口”入手,着力破解制约全市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彰显了市委以改革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吕梁改革发展实效。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我们想在这里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开始全新的生活,也感谢政府送给我们的结婚奖励红包。”1月1日,上午八点,中阳县结婚证颁证大厅一派甜蜜又忙碌的景象。一对对新人精心打扮、喜气洋洋地来到现场,在庄严的国徽下,宣读誓词,办理结婚登记,收获新年“头一份”幸福。手持捧花的新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结婚证和1500元的奖励红包,脸上满是笑容。

新年第一天,我市共有328对新人领到了结婚奖励红包,真金白银的举措,为我市营造婚恋友好型社会环境,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您好,我们是吕梁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今天您拨打12345热线反映家里暖气问题。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吕梁供热公司工作人员接到派单后来到市民刘飞飞家。

刘飞飞对12345热线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我拨打了12345热线,反映家里温度低的情况。大约两个小时后,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来到我家进行检查。第二天,他们又上门进行查看。这几天,家里的温度高了很多。”

寒冷的冬日,吕梁大地被一股暖流包围。这股暖流源于一条热线——吕梁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热线另一端贴心的服务和及时的答复,成为了老百姓在严寒冬日里最坚实的依靠,为吕梁大地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12345新规出台以来,吕梁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从“提升精准派单能力、实行首办责任制、建立疑难会商制度、严格办理时限要求、完善最终答复制度、建立提级督办制度、建立逐月通报制度、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八个方面深入分析,实现对诉求转派、责任落实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保障企业群众合理诉求得到高效解决。

吕梁之冬,银装素裹,正悄然孕育积淀春天的萌发。

走进孝义老城保护更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青砖素瓦、斗拱飞檐,新派晋式特色古镇项目即将完工。随着项目的推进,孝义老城将重现“连线成片、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的历史文化风貌。

孝义老城项目是山西省首批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在有着1531年历史的老城里,市委、政府与投资参建企业来了一场“双向奔赴”。各职能部门为老城保护更新建设项目成立了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各项手续证照的办理,每周定期举办工作协调会,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卡点和堵点,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吕梁,营商环境既是“名词”,更是“动词”。为给企业培育壮大提供“最优质土壤”,我市大胆探索、新招频出、创举连连——

市工商联常态化收集化解民营企业诉求,市委书记、市长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倾听民营企业代表心声,解决企业困难。

全省首家建成“吕梁政企通”惠企平台,入选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典型案例。“税银电”联动服务模式入选全省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案例。

改革,似破晓之光,如长河奔涌,引领着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难点之一就是成果转化。在狠抓科技创新这条发展之路上,吕梁从未缺席。为让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我市持续强化政府引导,创新制度机制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年来,全市新增5个省级创新平台,新认定21个市级创新平台,26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晋创谷·吕梁”创新平台具备挂牌条件,已遴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4个博士创新工作室入驻。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吕梁工作站作用,推介了172项专利技术。与天津市南开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算算力中心,成功举办了2024年首届数字经济产业高峰论坛和工业互联网助力煤炭数字化转型交流会,全市数字企业达210户,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全省率先实现数据产品交易,成为我省首个开展数据交易的城市。《医疗数据要素在保险风控中的应用》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50个典型案例项目。兴县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荣誉称号。

“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以前从石楼到汾阳两个多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牛国华是汾阳人,他经常往返石楼和汾阳之间。汾石高速的开通,让很多和他一样的人,出行更便捷。

2024年12月25日,汾阳到石楼高速公路(汾石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石楼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条路,不仅标志着吕梁正式实现县县通高速,也意味着山西全省117个县(市、区)从此迈入“高速时代”。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务。我市牢记殷殷嘱托,优化交通布局,建设开放通道。

2024年1月10日,柳林南至北京丰台动车开行,结束了吕梁与北京无直达动车组的历史,拉近了老区与首都的时空距离,为吕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8月30日,中欧班列吕梁文水至莫斯科列车在汽笛的轰鸣声中正式出发。吕梁首列中欧(亚)班列的开通,为老区加速物流商流集聚、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增添了新动能。

9月29日,在一阵悠扬的长声鸣笛后,从太原方向到的K7835次列车于12时59分从石楼县站缓缓驶来,标志着瓦日铁路(山西段)石楼县客车正式开通运行,彻底结束石楼县“有铁路无客运”的历史。

路,承载着吕梁人民的希望。随着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不断加强,吕梁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快速路上奋力驰骋。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城乡融合共绘繁荣





“因为慢性病,我每周都得来医院买药。以前,每次都少不了5块钱的挂号费。现在医院免了挂号费,一年下来省了不少钱。”家住方山县峪口镇的李春丽,是我市公立医院免收门诊挂号费政策的受益者。

自2024年1月1日起,我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免除挂号费,并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减免费用近7000万元。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从“免除挂号费”到“一次挂号管三天”,从“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扩容”到“智慧助医项目全覆盖”,从“公交免费”到“有线电视免费”,我市牢牢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锚定民生新坐标,聚焦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一年来,我市立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大民生”中精准找到“小切口”,着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县域统筹、创新服务方式,解民忧、纾民困,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和温度。

“引进湖北黄冈管理团队,经过三年的拼搏努力,这所学校2024年高考首战告捷,取得了清(华)北(大)破零,一本达线率88.6%的好成绩。”1月8日,走进吕梁一中,冬日的阳光洒在崭新的教学楼上,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自豪地介绍道。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民之所盼,也是庄严承诺。我市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规模、提质量,努力提供更具公平、更加优质、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前进。2024年,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中小学校16所,全市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首次突破1.5万人、增长34.8%,二本达线率52.4%,一本达线率18.3%、位居全省前列。

就业是国家大计,亦是民生之本。2024年,我市着力打造“吕梁山护工”升级版,持续推进职业化、产业化发展,让这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在此基础上,我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建立基层就业社保服务点,先后举办了第五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第十一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新增技能人才1.88万人。吕梁市卫生学校和汾阳市高级职业中学分别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护理技能组和美术造型组铜奖,实现奖牌零突破。至年底,我市共举行各类招聘活动159场,提供岗位9.3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3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这儿把我们照应得没问题,除了一日三餐,中午还能在活动室活动一个小时,能跳能唱。晚上还给洗脚、查体温、量血压,挺好。”住在中阳县城区幸福养老中心的雷旺友老人说起中心的养老服务乐得合不拢嘴。

依托“千万养怡”养老助老项目,中阳县在乡镇、社区开设幸福养老工程、老年食堂,在行政村、自然村开设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小院”和“好邻居助老小院”,让互助养老服务的人情味越来越浓。2024年12月,中阳县“千万养怡”养老助老项目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运12个县级护理型中心敬老院、4个社区幸福养老工程,提档升级486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3个县级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全部投入运营。同时,12个新建殡仪馆投入运营,13个县级公益性公墓具备使用条件,殡葬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绿水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4年,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在汾渭平原、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优良水体,连续两年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地级及以上339个城市中排名前三,提前两年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水质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吕梁人民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城市,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83个,改造各类管网118.6公里,主城区建成小游园29个、绿地8个,新区体育中心体育场、双创中心建设完工,档案馆、博物馆主体封顶,有力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面貌,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居、便利的生活环境,让城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载体。

政策不断档,帮扶有力度,产业有后劲,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2024年,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10590.2元,同比增长12.2%,为脱贫人口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串串民生数字,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温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市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省市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圆满兑现。吕梁大地上,一份份民生答卷厚重而温暖。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2024年,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吕梁广大干部群众一路跋山涉水,勇毅前行。

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进入2025年,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状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吕梁篇章,向着充满希望的春天进发!



编辑:王晨宇
审核:郭炳中
监制:任   昱








吕梁日报微信公众号  吕梁日报官方人民号  吕梁日报官方头条号

推荐阅读





版权归吕梁日报社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吕梁日报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

 








吕梁日报
吕梁日报是是吕梁市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和传阅量第一的报纸,我们专注于提供本土化、接地气的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