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年
发
展
型
街
区
西
塘
新
场
古
镇
半
城
烟
火
千
古
风
华
基本情况
新场古镇位于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区域内现存15万平方米成片古建筑、68座古仪门、2000米老街、1200米明清石驳岸和59处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正作为上海的唯一代表参与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者、艺术大咖、能工巧匠和逐梦创业者。近年来,新场镇以“文创+乡创”为发展路径,联动区属国企、高校院所,积极推动街区建设与古镇文旅产业生态相结合,让青年成为古镇新生的源泉,让古镇成为青年悦活的首选地。
主要做法
立足“国际大都市近郊的千年古镇”定位,集聚党建之力、团建之能,把握“承古更新”“博古通今”“谈古论今”三个维度,对标“Next Level古镇新韵”打造乐活悦动、魅力非凡的青年街区。
以“承古更新”为牵引
塑造青年友好空间
依托城市更新、区域整新,遵循“与古镇风貌衔接、与青年需求配套、与文化底蕴契合”的改造方向,做到传承保护与功能塑造相得益彰。青春街区“有颜有料”,以文化为体、更新为用,实施公共空间微改造,采纳青年创意设计,打造“201314·爱的小镇”等16处小品,推出“新中式”和“国潮风”的沉浸式美学体验,成为青年热爱网红打卡点。悦活场景“可甜可闲”,联动古镇46个新型消费场景、34个热门打卡点,打造“美食吃货线路”“发呆休闲路线”“同机位打卡线路”等7条文旅路线。
以“博古通今”为导向
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融合青年社群的创新活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搭建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成长平台。让青年激荡文化回响,联合上海音乐学院、上海评弹团推动“锣鼓书”“浦东派·琵琶”等非遗项目进古镇,举办“探寻活着的古镇”“古镇少年说”等主题活动数百场,年均覆盖青少年数千人次,进一步推动青年在古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忘年交”。让青春映照街区新貌,融合古镇红色基因、海派特质和江南韵味,打造多元体验的研学路线和实践基地,开设“非遗学子行”“中医二十四节气”等非遗体验课程,定期举办汉服交友派对、集体婚礼等国风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在潮流与烟火间的复合型交流互动,在街区“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
以“谈古论今”为载体
引领青年挺膺担当
坚持以党建引领团建共建汇聚青年力量,带动青年参与古镇街区的保护与创新,重焕新场古镇街区新风貌。从相遇到相守,牵手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团委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开展文化基础研究;与混知文化联合创作《半小时爱上新场》科普漫画,对标青年形象打造“阿新哥”IP,将“青言青语”化声为形,推动多元力量在古镇保护开发建设中实现“大融合”。从同好到同行,成立新场镇青年创客商户联谊会,帮助商户向“品牌主理人”转型,支持“一期一会”“52青年”“墟野集”等新业态茁壮成长,持续吸引更多文化创新创业人才、文艺青年、宝藏青年在逐梦旅途中集聚古镇街区,与古镇共同成长,从“向内求索”到“向外绽放”。
成效启示
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诠释。党建引领、团建搭台、青年参与,充分调动新青年共治共建的热忱热情,在实践中创新诠释古镇的新时代价值。
新时代青年的文化创新。打造“永不落幕”的文旅品牌,以文塑造青年、以旅吸引青年,让青年置身街区聆听历史回响,触摸文化根脉,增强家国情怀。
新时代青年的全球视野。持续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街区建设,增强古镇青年与世界对话的能力,进一步凸显“江南水乡古镇”超越国界的文化价值,展示更真实、完整的中国瑰宝。
信息来源:浦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