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质变推动量变培养强群及强群高产

文摘   2024-11-24 12:30   湖南  

阅读前,先关注


蜜蜂素质,即蜜蜂体质,它包括了蜜蜂的生活力、哺育力、采集力和抗逆性等。高素质蜜蜂个体粗大健壮,体色鲜亮,行动矫健敏捷,抗病力强,寿命长,固有的良好高产性状突出。必须是由高素质健康的蜜蜂组成才是真正的强群。培养强群高产,必须通过多项技术途径和措施,提高蜜蜂个体素质,以质变推动量变培养强群才能达到蜂壮群强获高产的目的。我认为提高蜜蜂质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充足的全价营养蜂粮供给是提高蜜蜂质量的基础。蜜蜂在无花期繁殖需要花粉或代用花粉投入,根据巢脾上贮存花粉的多少,平均每箱群3~4公斤。从开产到扩巢的每次加脾都应加入人工花粉脾,科学配备制作人工花粉脾,保证全价营养,补加吡哆醇、其他维生素B族和多维素,彻底改善蜜蜂营养状态。(2)强化奖励饲喂力度,特别是适龄采集蜂培育阶段(2月16日~3月6日)显得极其重要,在确保饲料充足的前提下进行补粉奖糖。巢脾升房、发白、造赘是粉糖充裕的外观标准,也是提高育虫质量,繁好蜂养好蜂的基本要求。(3)培养蜜蜂健壮体质实行三控:巢控,控数量求高质,提高蜂群的群体素质;温控,控制过高巢温,降低成年蜂下降幅度,抓高质量的子脾,保障新蜂健壮长寿;粉蜜控,克服春繁中诸多不利因素,稳定积极的繁殖情绪,提高繁蜂质量,推动繁殖速度。(4)繁殖期间,采取加花粉脾与补加粉团、粉饼相结合,奖励饲喂、箱外采集大豆粉等措施,给蜜蜂营造丰富蜜粉源的感觉。与北蜂南繁,利用纬度差异和南北气温差异等多项措施相结合,培养调动蜂群积极的繁殖情绪,喂好各龄幼虫,实行高质繁蜂。

用花粉脾加脾扩巢,以密集的蜂数循序推进,可有效克服双王产卵快,幼虫量大,哺喂质量差,遇到不良气候出现产产拖拖的脱节现象。蜂群幼、青、壮、老蜂的比例正常,生物学结构完整,蜂群内勤外勤工作协调、合理、效率高,显著地提高蜂群繁殖效果。
清洁、卫生饮水是蜂群健康生活的重要环节,巢门喂水和箱内喂水相结合,可保持巢内温湿度相对稳定,减少蜜蜂在寒冷天气因采水而受损,提高育子质量。
秋繁后、春繁前彻底治螨,减少蜂螨危害,搞好消毒、灭菌、预防蜂病,确保蜜蜂健壮长寿,蜂群稳健顺利发展。同时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对提高蜂产品国际市场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提高蜜蜂体质,首先从提高蜜蜂营养人手,做好用好人工花粉脾,保持足量优质蜂粮的投入是基本,补粉奖蜜,勤奖巧喂维持蜂群正常繁殖情绪。强调蜂脾关系是前提,严格虫蜂比例是关键,防病治螨是保障。措施是实行粉蜜控,确保育虫高质量。合理巢控,密集蜂数扩圈扩巢,提高子脾质量;规范温控,确保出房前发育良好,出房后蜜蜂健壮长寿,抗逆性、哺育力强,寿命长,群势增长快,产量高效益好。因此,质变推动量变是培养双王箱强群稳产高产的理论依据之一。
培养强群高产,不仅要求具有高素质蜜蜂组成的强壮群势,而且还强调采蜜强群的群体结构要求:一是强群里幼、青、壮、老蜂比例正常,生物学结构完整;二是适龄采集蜂的充分积累适龄是关键,重在质的积累;三是优化强群结构,努力提高蜂子比值;四是控制"分蜂热"情绪。
具备以上4项结构要求的前提:繁殖期瞄准目标蜜源,盯紧油菜花期大流蜜高峰(湖北江汉平原3月18日~4月6日)。蜂群繁殖高峰(蜂王产卵驼峰)必须与30天后的大流蜜高峰完全吻合,是油菜蜜高产的蜂群内部因素和外部蜜源条件,也是具备4项结构要求的首要前提。繁殖高峰超前,蜂群过早强盛,相伴随的是过早酝酿形成"分蜂热"情绪,导致跑蜂。繁殖高峰滞后,属于迟到的强群,错失大流蜜高峰,与高产无缘。而蜜源结束后,蜂群强大却无蜜可采,导致蜂群飞逃。由此可见两高峰密切吻合的重要性。这些道理养蜂人都懂得,而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第一、保持蜂场繁殖群势强弱大体均衡,是老练有素养蜂人的基本功。繁殖群强弱悬殊过大,或需要合并弱小群,组织采蜜群,宜在大流蜜前30天进行调整。2月16日以后的采集蜂培育阶段,应尽量减少频繁调子均蜂,以保持蜂群中各龄蜂正常、子脾齐全等。
第二,油菜花期适龄采集蜂(2月16日~3月6日)的培育阶段,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变暖,外界粉蜜与日俱增等外部因素的促进,蜂群繁殖进入高峰。蜂群增殖高峰与外界良好的繁蜂契机紧密结合,是培养采集蜂强壮个体,优化强群结构,提高群体采集能力,获取油菜蜜高产的关键。因此,当蜂群进入增殖高峰,预定子脾数量达标后,按时进入控产线,继续增加采集蜂的积累。重在质的积累,同时优化蜂量与子脾数量的比例结构。

这里强调积累蜂质的积累,以没有参加哺育的青壮年蜂为标准。而参加过巢内工作,特别是全力哺育过幼虫的蜂,它们内力巨耗,生理上变得衰老,寿命相对缩短,采集力大大降低。在生产中常见的大流蜜开始,临时由几个繁殖群合并起来的大群,其群势虽然庞大,但采蜜量仍然不高的现象。其根本内在原因是,采集蜂已经紧张地哺育过幼虫和正在大量哺育幼虫,采集蜂没有积累或因为哺育幼虫负担牵制所致,群势虽大,没有质的积累也就无强势可言,因而称为"大弱群"。
采集蜂充分积累包含质和量两方面,而这两者中,强调在提高质的基础上求量。抓好高质量子脾,确保适龄采集蜂先天优良,出房后尽量减少避免参加哺育幼虫工作,以保后天质的充分积累。适龄采集蜂,适龄是关键,而采集蜂的适龄,则靠抓准适龄采集蜂的繁殖时间来完成。适龄采集蜂的充分积累和利用,是强群的重要内涵,是强群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优化强群结构,努力提高蜂子比值。在采集蜂的积累阶段,常采取人为干预措施,控制繁殖区卵、虫、蛹子脾数量。如3月6~10日进入控产日,限制蜂王产卵区域,将单王限制在4~5张巢脾,双王箱每只蜂王限制在2~3张巢脾上产卵,甚至幽禁蜂王。这时蜂量与子脾数量的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采集蜂陆续出房,蜂量逐步进入最大化,而子脾数量在人为的干预下逐渐减少,进入少虫阶段。这种两极分化结构的出现应与大流蜜高峰期完全吻合。因此,大流蜜前15天进入控产线,优化了强群蜂量与子脾数量的比例结构,提高了蜂子比值,同时控量取质进入质的积累。将采集蜂从繁重的哺育幼虫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适龄采集蜂参加哺育工作,保障它们生理上的年青,让这批高素质青壮年蜂充分地积累起来,高效率地投入大流蜜采蜜工作。
第四,把握强群极限,控制"分蜂热"。为了充分发挥强群高产优势,养蜂人采取不同箱体结构培养强群。如有效利用蜜源的群势不低于4公斤的强群,采用10框标准蜂箱饲养的蜂场较为普遍。饲养双王12框方型蜂箱培养强群(5公斤蜂量)和双王三箱体强群(6公斤蜂量)等均有文献报道四。笔者1998年春繁期间在随州市唐镇石伏村,进行双王三箱体油菜花期高产试验,体会最深的是:不同的箱体结构,有各自不同强群的群势指标,不能理解为越强越好,应坚守一个原则:蜂量不要超越极限。因此控制"分蜂热"情绪,要从根本上消除"分蜂热"因素,稳定积极的采蜜情绪,充分地发挥强群高产的强劲优势。(作者:周道义)


-------谢谢阅读------

免责声明:该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蜂友推荐关注



交流微信:1437577043

蜂业杂记
提供养蜂技术参考及分享最新当前蜂业相关知识,让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快速成为养蜂高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