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追忆细嘴杓鹬
——物种灭绝的警示
在2023年4月21日,也就是“#世界杓鹬日”设定的第六个年头,我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全球9种杓鹬属鸟类的种群现状,当时关于细嘴杓鹬(Numenius tenuirostris)的受胁等级还是极危,出乎意料的是,在576天后的2024年11月17日,一项发表在国际鸟类学期刊IBIS上的文章正式宣告了细嘴杓鹬的灭绝,物种的灭绝就在这么不经意间发生了。
细嘴杓鹬1995年最后一次被记录到,2024年11月17日发表于IBIS的文章公开宣布灭绝
1994年1月,细嘴杓鹬的最后一段影像被蹲守在摩洛哥海滨的安迪·巴特勒(Andy Butler)记录到。1995年,有人在摩洛哥也再次记录到了细嘴杓鹬,但可惜缺少影像记录,自此之后,转眼三十年的时间过去,再也没有人发现过它的身影,我们也不得不接受细嘴杓鹬已经彻底消失这一残酷的现实,安迪的影像记录也成为了细嘴杓鹬的绝唱。遗憾的是,直到细嘴杓鹬灭绝,我们也没能对它基础的迁徙节律、繁殖生态和取食策略等等取得些许了解,相关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细嘴杓鹬物种照片 | Richard Porter1984年拍摄于也门
细嘴杓鹬的消失并非个例,而是当前物种灭绝危机的一个缩影。历史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都走向了灭绝的命运。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旅鸽,这种曾数量庞大的鸟类,因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而在短短几十年内灭绝;大海雀,这种不会飞的海鸟,也因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丧失而消失;白鱀豚,这种长江中的珍稀哺乳动物,更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功能性灭绝。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灭绝的速度,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钟,不断警示着我们应该要采取有力的行动去减缓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
三种知名的灭绝动物:旅鸽(左)、大海雀(中)、白鱀豚(右)
在杓鹬属,极北杓鹬和细嘴杓鹬已难以被再次发现,其余的7个物种中,有6种杓鹬的种群规模都较为可观,仅有大杓鹬(N. madagascariensis)的状态岌岌可危,受胁等级为濒危。
全球分布的杓鹬属9种鸟类的现状 | 其他详细信息可阅读:世界杓鹬日 | 杓鹬旧识新知
大杓鹬物种照片 | 和平鸽拍摄于丹东鸭绿江口
02
认识大杓鹬
——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大杓鹬是单型种,没有亚种的分化,仅分布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主要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的沿海滩涂湿地越冬,经过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沿海滩涂湿地停歇进行能量的补充,到东北亚地区繁殖。
2021年的一项基于17只大杓鹬的卫星追踪研究显示,黄渤海生态区是大杓鹬南北迁徙过程中重要的中途停歇地,在这些地区,大杓鹬主要在潮间带的翅碱蓬盐沼湿地和滩涂湿地活动,因为这些生境有非常丰富的螃蟹和沙蚕,为它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其中螃蟹因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是得到大杓鹬的偏爱(但也意味着取食比较单一)。
大杓鹬的分布区域(左)和追踪研究获得的迁徙路线和停歇位点(右),淡紫色是北迁,深紫色是南迁
螃蟹(图为日本大眼蟹)是大杓鹬偏好的食物资源 | 和平鸽拍摄于丹东鸭绿江口
大杓鹬主要用长长的喙把螃蟹从弯曲的洞穴中抓出来 | 和平鸽拍摄于丹东鸭绿江口
然而,黄渤海湿地在近几十年来受到大量人为活动的影响,大部分的滩涂湿地已经退化甚至在部分区域完全消失,翅碱蓬盐沼湿地从1988年到2018年丧失了近63%,而这导致鸻鹬类数量的快速下降。比如韩国新万金(Saemangeum)项目,在2006年因商业开发,建设了破世界纪录的33km长的海堤,围垦了面积广达401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直接导致该区域大滨鹬的数量在2006-2008年两年的时间里从87,000只减少到2,500只,极危物种勺嘴鹬从开发前的72只下降到2008年的11只,在此过程中,大杓鹬在该区域的数量也下降了33%。
黄渤海北部翅碱蓬面积变化趋势(上)、在翅碱蓬中栖息的大杓鹬(下)
作为迁徙鸟类,大杓鹬种群数量的下降不会是区域性的,一个区域的变化必将对其整个迁徙种群造成显著的影响。从1983年到2007年,澳洲涉禽研究组和Birdlife international(国际鸟盟)等组织对澳大利亚49个越冬位点的调查显示大杓鹬的种群数量下降了近40%,每年以5.8%的速率持续下降。
03
行动起来
——大杓鹬调查项目
大杓鹬与白腰杓鹬在尾下、腰部和翅下羽毛颜色存在差异,但在站立时的形态特征较为相似,国内早年间的调查研究容易将这两个物种混淆,导致大杓鹬在黄渤海北部的种群数量一直没有具体的数据。幸运的是,随着公众观鸟能力的不断提高,物种识别经验的积累越来越足,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观鸟人而言,区分成幼、雌雄、年龄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大杓鹬(上)与白腰杓鹬(下)
在此基础之上,2024年7月,鸻鹬鸟类研究所在“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资助下,联合黄渤海沿岸的13个调查区的小伙伴,组织了首次中国黄渤海大杓鹬南迁高峰期数量调查,共计调查到了10,694只成鸟个体(其他详细信息可阅读:2024中国黄渤海大杓鹬南迁高峰期调查),整合黄渤海北部未调查区域和朝鲜半岛的公开数据后,预估有2-2.5万只成鸟。但是数量达上千只大杓鹬的调查地却是凤毛麟角,仅有丹东东港海滨统计到7,010只,营口调查到1,280只,江苏条子泥调查到1,000只。
保护濒危候鸟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主要分布区域、种群现状和动态、繁殖和越冬生态,才能从整个年生活史尺度对候鸟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次调查首次摸清了南迁大杓鹬的成鸟数量,未来希望能联合其他未参与地区持续开展相关调查,为大杓鹬的保护奠定扎实的基础。
为了保护大杓鹬,
我们能做什么?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参与进来,为大杓鹬等受胁候鸟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呢?是的,我个人是非常希望的!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通常不能到达现场。怎么办?
事实上,增加对物种的了解和宣传就能够对它们的保护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动物学家珍·古道尔说的: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人们对大熊猫、雪豹、朱鹮等动物的关注和喜爱已经为这些动物和它们所生活的家园赢得了大量的保护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成效。《一路前行》系列纪录片关于野生动植物的讲述也唤起了很多人对自然的喜爱,促进了保护行动的开展。因此,只要能把大杓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在海边多看一眼这些神奇的生灵,大杓鹬的保护就能多一分希望!
为此,我设计了一枚胸针,以人与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为背景,以IUCN受胁等级为濒危、只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分布且食性单一的大杓鹬为目标种,凸显其主要的迁飞区域,并联合鸻鹬鸟类研究所、山海拾贝自然工作室、沈阳飞鸟观察俱乐部、鸟瘾综合征、不息飞羽、翎叶自然一起发布。希望能通过绘有分布区的大杓鹬胸针来分享关于它的故事,增加大家对这个物种的了解,去关心、去行动、去保护大杓鹬及其它所有受胁物种!
胸针实物展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我们计划将所得收益捐赠给大杓鹬的专项调查和研究工作,希望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之下,将该项调查项目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为大杓鹬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下单可扫下方二维码
-------------------------------
---------------------------------
撰稿:和平鸽
审稿:感谢以上机构负责人的宝贵修改意见
编辑排版:雁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