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三大神童:1人出家、1人啃老、1人教书…

时事   2024-11-28 20:38   河北  

点击上面免费订阅本账号!

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学员与科学家们合影


“中科大”在1977年设立少年班,源自1976年美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一封信。


李政道教授虽然当时已是美国国籍,但是依然秉持着炎黄子孙的赤忱,建议国内有关方面尽快恢复和发展科技以及教育。


李政道教授的呼吁得到了国内多位领导的重视,在大领导的批示下,当时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就开始着手筹备少年班的建设。


“中科大”少年班的出现,见证着百废待兴后,国家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国内有识之士对于科技发展落后于世界的焦虑。


经过层层选拔,一共有21名小学员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学习。


做实验的少年班成员


这21位被选中的少年,就是“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他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当时舆论称呼他们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


其中名气最大的有三人,分别是宁铂、谢彦波与干政。


他们三人曾被称赞为“至少有一人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47年之后,回过头再看,这三位被誉为“神童”的天才少年结局都不太好:宁铂出家为僧、干政先是患上精神疾病,后来又长期失业在家,靠母亲退休金过活;泯然众人矣,在中国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的谢彦波反而成了三人中“最有出息”的人。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宁铂、谢彦波与干政以及“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学员们的现状。


宁铂与中科院院长方毅对弈


01、


“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学员里名气最大的当属宁铂。


宁铂,1965年出生于江西赣州,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他2岁半时就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时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在赣州当地可谓是名噪一时。


1977年,“中科大”将要办少年班的消息传到江西,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给当时中科院院长方毅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长信,在信里他竭力向方毅推荐了宁铂这个“神童”。


宁铂


方毅为了测试宁铂是否真是神童,在1978年年初与才13岁的宁铂下了两盘围棋,没想到宁铂获得了全胜。


而这件事通过媒体传遍了整个中国,成为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新闻。


之后,宁铂也顺利的通过了“中科大”少年班选拔组老师们的测试,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员。


但是,进入“中科大”后,宁铂的表现开始严重不符合大众的预期了。


宁铂与好友在“中科大”校门口


首先来说,宁铂确实很聪明,按照他当年女同学告诉媒体的说法,宁铂上课从不记笔记,但是下课后他能完整的复述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我们女生从来都是老师上课写什么就记什么,宁铂从来不记笔记,只听,下课后他的复述和老师差不多,记忆力真强。他给我们演示公式推导,一行行,跟“录影”一样。


可是因为宁铂对理论物理不感兴趣,所以他在考试成绩很差,很多科目不及格,成绩在整个物理系都算是很一般的。


对此,他当年的同学也对媒体进行了解释:


理论物理这学科太理论化了,和现实接触不多,他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也很正常吧。


那宁铂想学什么呢?


天文学。


他入校一年就打报告想去南京大学学习天文学,可是没有得到批准。


不过即使不愿意学习,宁铂还是在1982年顺利毕业,留校任教。当时媒体还称他为“最年轻的大学老师”。


但是,之后宁铂因为先后三次放弃考研成了学校里的“传奇”。


关于宁铂为什么放弃考研,有很多种说法。


张树新


“瀛海威”创始人,有中国互联网教母之称的“中科大”化学系毕业生张树新就曾告诉谜题,说宁铂放弃考研只是恐惧失败:


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


但是,和宁铂关系密切的同学则表示,宁铂很早就为“名声所苦”,就想做一个普通人:


他告诉我,“我就是不想”,“我怎么就不能做普通人?”他跟我丈夫(也是同学)一样,就是想玩儿。


这两种说法哪种更接近实际情况,大家见仁见智。


2011年宁铂与老同学小聚


之后,宁铂先后经历了结婚生子、与妻子就子女教育问题发生冲突离家出走数月、去五台山出家被找回、离开“中科大”、与妻子离婚、再次出家、然后还俗在某佛学院做讲师。


宁铂后来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过得不错,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现在)还不错,可以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站在凳子上答题的谢彦波


02、


谢彦波和干政。


出生于1966年的谢彦波是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学员里年纪最小的,才11岁。


由于年纪太小,谢彦波甚至不会自己洗衣服,班主任特意将给谢彦波洗衣服的事情包给了学校一个工人。


可能是年纪实在太小,所以谢彦波在学校显得很孤僻,经常一个人在操场上玩“滚铁环”,几乎没有什么和人交往的经验。


这也是造成他后来学术道路坎坷的重要原因。


1982年,才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先是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然后18岁的时候又跟着院士读博士,大家都认为谢彦波有很大希望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不满20岁的博士。


然而,谢彦波因为缺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没能理顺和导师的关系,导致他一直没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谢彦波没有选择“服软”,而是选择赴美留学。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菲利普·安德森


谢彦波很顺利的进入了美国普林斯顿,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直到谢彦波在毕业论文课题上选择了与导师学术观点截然相反的学派。


打一个比方,谢彦波的老师一辈子都在论证“甜豆腐脑好吃,咸豆腐脑难吃”;可谢彦波的毕业论文题目却选择了论证“咸豆腐脑好吃,甜豆腐脑难吃”。


这在古代,算得上是欺师灭祖的行为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谢彦波真的是完全不通人情世故。


菲利普·安德森觉得很为难,于是建议谢彦波换一位导师;但是谢彦波却拒绝了,他坚信导师不会抛弃他,他一定要以菲利普·安德森学生的身份完成毕业答辩。


就这样,谢彦波在普林斯顿坚持了九年,最终因为普林斯顿校方担心谢彦波“走极端”会对菲利普·安德森教授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于是勒令谢彦波要么回国,要么换导师。


正在这个时候,“中科大”再次对谢彦波伸出了援手,谢彦波也就选择了回国。


谢彦波


谢彦波目前在“中科大”物理学院担任副教授。


干政的情况与谢彦波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时候如出一辙。


两人都在完成国内学业后前往普林斯顿攻读理论物理,也都因与导师关系紧张,铩羽而归。


只不过,干政在这个过程中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自动从“中科大”离职后因为精神疾病不断复发多次住院,出院后又长期失业在家,根据2021年澎湃新闻的一则深度报道,干政目前是和母亲一块生活,以母亲的退休金过活。


干政


03、


虽然宁铂、谢彦波与干政没能达到人们对他们的期望,但是“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也不能说一无是处。


还是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科学人才,不过总的来说,“中科大”少年班又确实没能达到大众的预期。


当然,这也不是个例。


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做过类似的“实验”,由科学家在全美国筛选出了1200名被认为是“智商超群”的少年,再由美国政府负责为这群孩子提供最前瞻的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师资,并对他们精心培养。


干政


然而,根据50年后,美国相关机构对这1200名美国“神童”里的800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成为科学家,即使成为科学家的昔日“神童”,在科学领域也并没有那么出色。


无独有偶,英国学者琼·弗里曼从1974年起就开始跟踪英国210名极具天赋儿童的成长,结果她发现只有6人最终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材率”仅3%。


因此,建议大家也不要对“中科大”少年班成材率过低太过于苛责。

听风歌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百姓视角,平实质朴的文章,分析天下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