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乐视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欠债122亿元。那时,所有人都在猜测,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将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贾跃亭的“应对”让人震惊——他选择了离开,带着自己的“梦想”飞往美国,留下了一个面临破产的烂摊子,交给了公司的员工。没有资金,没有管理者,只有一群正在为生存挣扎的员工。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冷嘲热讽,乐视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但谁能想到,六年后的今天,这家曾经的“互联网巨头”竟然在员工自治下焕发新生,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那时的乐视,负债累累,管理混乱,创始人“跑路”,一切都显得毫无希望。孙宏斌曾为救乐视倾尽150亿,但最终也未能止住崩塌的步伐。乐视一度濒临解体,员工流失严重,企业几乎断崖式倒塌。面对如此危局,谁也没有想到,这家公司能从深渊中重新站起来,且不仅仅是生存下来,甚至迎来了“逆袭”。
员工自治,这在中国企业界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乐视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老板,也没有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有一群敢于自我管理、团结一心的员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乐视渐渐有了新的希望。曾经的中高层管理者,早已不再是“老板”的替罪羊,而是转身成为了“员工”的一员,和基层员工一起肩负起了公司复兴的责任。最初,这样的管理模式被外界视为“无头苍蝇”,事实却证明,它成为了乐视能够逆风翻盘的核心。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乐视的员工们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灰心丧气,相反,他们以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反向利用公司现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营销活动。当乐视财力枯竭,连购买流量的费用都成问题时,一位员工提出了“自黑”营销的点子。于是,大家看到了那句“欠债122亿,老板造车美利坚”的宣传语,这种充满自我调侃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眼球,短短时间内,乐视APP的下载量翻倍。通过这种方式,乐视不仅节省了几百万的广告费用,还借机提升了品牌曝光,赢得了不少好评。
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惊的地方。乐视员工们不仅仅依靠创意营销重新聚焦了注意力,他们还在“工资”上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尽管公司负债依然严重,乐视却保证了员工的高薪待遇。以乐视的现状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承诺。但事实却是,在剩下的不到500名员工中,最底层员工的年薪高达25万,且从未拖欠过一分钱。公司的管理层将员工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尽可能提高工资待遇,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心工作,免去内卷和加班的烦恼。
更令人称奇的是,乐视还出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作制度——四天半工作制。这个决定不仅让乐视的员工感到震惊,也让许多职场人士羡慕不已。在2023年,乐视宣布将模仿欧美公司,实施这一先进的工作制度,让每位员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也能够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这个举措无疑是对“996”文化的强力反击,也为那些渴望更高工作生活平衡的打工人提供了一个新标杆。
乐视的这些举措,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创新,而是一种对员工与企业关系的深刻反思。在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老板命令、员工执行”的传统管理模式时,乐视则在逆境中提出了“员工自治”的思路,重新定义了企业管理的本质。正是这种模式,使得员工在没有外界强制压力的情况下,能更主动地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没有人再沉迷于加班和内卷,反而每个人都为了公司能继续生存,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工作。
随着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乐视的营收开始回升,2021年,公司成功实现了现金流平衡,年收入达到4.68亿元。尽管距离完全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乐视已经从“即将破产”的边缘站了起来。而最为人关注的,是贾跃亭的现状。
从2017年跑路至今,贾跃亭虽然将自己“造车救乐视”的愿景带到美国,却始终未能如愿。他在法拉第未来的所作所为,几乎已将他与乐视完全割裂。最初,他以法拉第的“CEO”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试图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外界对贾跃亭的信任早已丧失,投资者们对他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买账。即使法拉第一度成功借壳上市,股价一度飙升,但贾跃亭并未能通过出售公司脱身,反而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如今的他,已经是“老赖”的代名词,几乎没有任何人再关注他曾经的创业辉煌。
虽然乐视的员工对贾跃亭并无太多怨恨,甚至在财务稍有好转后,还曾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回来。现实却是,贾跃亭早已辞去所有职务,也早已与乐视切割。即使他曾经给乐视员工带来过希望与梦想,但现在的乐视,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乐视的故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复兴案例。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远超商业本身——当一家公司在无望的困境中能够从员工的力量中汲取重生的动力时,或许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的意义。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没有什么比团队的力量更强大。”
至于贾跃亭,他曾经的梦想,或许早已变成了一个无法回头的过去。今天的乐视,虽然依然深陷巨额债务之中,但它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只靠单一领导者支撑的脆弱公司。对于乐视的员工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回归,而是他们已学会如何在风雨中坚强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