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再战!再再战!俄罗斯就不信攻不下这里
文摘
历史
2024-10-06 07:46
北京
如果抛弃其中的侵略成分因素,单独分析战争的话,会发现,俄罗斯的战斗韧性和战略耐心,其实是非常强悍的。
对于一个战略目标,有几个国家愿意花上一两百年,长期不断地谋划,多次大规模战争?对于这种做法,跟俄罗斯对战的国家,还能咋办?只能加强防御,尽可能保持警惕了。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哪能一直强大无比?哪可能时时刻刻盯着?狮子困了还打盹呢。对于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目标,俄罗斯对于一时一地的战败,似乎并不在意。波罗的海地区意味着大片领土和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意味着关键的对外贸易通道。既满足了上层贵族地主的利益需求,又满足了商人们的经商利益。俄罗斯在1861年以前,在国内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农奴。农奴制经济是欧洲历史上很特别的显著特点,不过到了后来实际主要在俄罗斯国内盛行,其他大国基本很少了。沙皇就靠着不断对外掠夺领土和人口,不断满足国内封建贵族地主的胃口,维护自己统治。贵族地主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他们巴不得紧跟沙皇脚步,谁会反对沙皇?而商人们经商更便利,利润更多,就更高兴,他们谁会反对沙皇?15世纪末期,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蒙古长达240年统治,开始真正干自己的大事了。16世纪,俄罗斯作为一个东欧国家,一直在跟波兰、立陶宛还有瑞典这三个波罗的海大国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当然主要是指东岸南岸地区,以及相应的贸易通道。但俄罗斯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而且本质上是个陆权国家,没有海上舰队啥啥的,怎么去跟哪几个海上大国争夺?俄罗斯在对外扩张崛起过程中,形成了“大陆蚕食体系”,通过不断扩张领土强大自己,同时要解决出海口以及贸易商路问题。马克思不就说了嘛,他评价说“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俄罗斯其实很早就在打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主意。毕竟这里距离俄罗斯疆域更近,而黑海遥远很多,而且黑海那边都是更为强悍的国家,比如克里米亚汗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伊凡三世时期,俄罗斯就打过波罗的海的立窝尼亚地区(大概现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地区),结果没能成功。到了他的孙子,也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虐专横”的沙皇伊凡雷帝时期,俄罗斯终于开始了大动作。伊凡雷帝在位大概37年,在中后期,他悍然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强势对立窝尼亚骑士团发动猛攻。本来俄罗斯掠夺了大量领土,完成了战略目标,结果这个沙皇却想吞并整个立窝尼亚地区,跟瑞典、波兰、丹麦、立陶宛等大战,结果可想而知,满盘皆输,。这场战争打了25年,俄罗斯两手空空,就像一个人开始赚了几千万,实现财富自由,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想赚更多,于是把钱全部投了进去,要赚几个亿,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连本也没了,还导致自己在家只能喝粥吃咸菜。1582年,1583年,俄罗斯只能先后跟波兰和瑞典签署了停战协定。俄罗斯只能像之前那样依靠瑞典等沿岸国家的港口和货运船舶进行贸易。到了16世纪初,俄罗斯再次跟瑞典大战,结果悲催的是,俄罗斯依旧失败了,出海口和商路依旧被封着,瑞典进一步控制了商路口岸港口。根据双方新条约约定,俄罗斯的商人禁止越过瑞典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俄罗斯商人必须而且只能通过瑞典商人与国外商人签订条约。毫无疑问,瑞典成了瑞典对外贸易的中间商和拦路虎,这中间费用成本对俄罗斯商人而言太大了,对于日益繁荣的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而言,非常不利。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从西欧几个大国考察访问学习18个月回来的沙皇彼得一世,对俄罗斯开始全面西化改革,强势推行。敢阻挡改革的,沙皇彼得一世全部铁腕处理,太子也不例外。俄罗斯聘请了非常多的外国专家、顾问等在军事领域和行政领域等方面服务效力。1700年,俄罗斯跟萨克森和丹麦结为“北方同盟”,经过21年的战争,打败了当时欧洲强国之一的瑞典,最终夺取了波罗的海大片地区,获得了广阔的出海口,建立了很多港口口岸,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口。1712年左右,俄罗斯把首都从莫斯科迁移到了波罗的海沿岸新建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如果不算俄罗斯更早期的争夺战,只从沙皇伊凡雷帝在1558年发动长达25年代立窝尼亚战争起算,到沙皇彼得一世在1700年发动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花了大概一百五六十年的时间,完成夺取出海口和打通商路的战略目标。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