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二战也不去读非全日制】
这是无数考生的内心写照
非全日制自17年改革与全日制统一考试以来就饱受非议
相较于全日制,一般情况下:
1.非全日制不提供宿舍(部分学校统一安排在校外居住)
2.学费高昂(部分专业甚至达到了2倍的差距)
3.国家不提供助学金(全日制有每年6000的国家助学金)
4.20考研改革,院校定向就业不发放派遣证(没有派遣证没有应届生身份)
5.强调着同等培养方案(由于部分院校的师资问题,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上课,极少数能做到周末教学,工作日上班)
6.就业容易受到隐形的歧视(有些同学把没拿到offer的原因归结于非全日制,皮皮灰不认同这个观点,在计算机专业,实力至上。如果真的有企业因为你是非全日制而不提供offer,可以直接向学校反应【至少在皮皮灰的学校,这个很管用】)
皮皮灰个人认为,造成非全日制就业收到歧视的根本原因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入学的成绩存在的不小的差距,攻读非全日制成本高昂,并且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多于全日制,难免会让企业觉得非全日制有花钱买学历的嫌疑
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非全日制存在着偏见
似乎非全日制付出的更多,但是收益却比不上全日制
其实,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非全日制
从教育部对于非全日制的定性来看,非全日制并不是为应届生量身准备的
非全日制适合时间不是非常充足,但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并且已经在社会上工作过一定时间的人群
对于要不要读非全日制,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决定
如果偏向于科研,您应该选择学硕
如果您是应届生且偏向于就业,您应该选择全日制专硕
如果您是非应届生且偏向于就业,您应该选择非全日制专硕
对于非全日制的前景
可以类比09年全日制专硕刚出来的网络言论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呢?
专硕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硕
专硕:【真香】
21考研北航软件非全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890人
我们可以用刚学的政治看待非全日制的问题: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非全日制”作为新生事物,有积极作用,同时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虽然“非全日制”存在一些问题,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看待“非全日制”这一新生事物,要坚决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