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木梯寺石窟群

文摘   2025-02-01 17:51   甘肃  

木梯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后在唐、宋、元、明、清陆续有所开凿、重修。据明代重修木梯寺记载,木梯寺石窟原有“九殿十洞二砖塔”,现存窟龛和殿阁19个,历代造像80余尊,壁画 234 幅;古建筑8座,舍利塔3座,题记匾额及楹联共40余处。

1981 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木梯寺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实施壁画彩塑修复保护工程,其中造像壁画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壁画 2100平方米,造像40余尊,修复古建6座,对木梯寺石窟的文物起到了全面修复保护的作用。

木梯寺石窟的窟龛大多开凿于岩壁上,窟龛形制多样,各窟龛分布在高 105米、宽480米的垂直崖面上。自东向上,再向西、再向下、再向东编号。木梯寺石窟群的造像独具特色,浅浮雕、石胎泥塑、木骨泥塑和壁画相结合,融北魏、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释道儒文化为一体的石窟寺。因雕像数量众多,造像风格各异,被形象地称为“唐宋雕塑馆”。现遗留下来大量佛道教历代造像及壁画,是我国石窟文化艺术中承前启后的典型代表,浓厚的石窟文化底蕴、大融合的佛道儒三家思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造出了“木梯接神州,古寺兼天下”的深厚历史韵味。经过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的交汇,中西文化、佛道儒文化的融合,汉藏佛教演变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与碰撞,木梯寺石窟形成的特有的多民族与多元素造像风格,衍生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石窟风格,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之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窟早期造像较多,保存较好。有始建于初唐的大佛一尊,造像俯视着榜沙河川,7号窟两身“跷脚菩萨”和“交脚菩萨”,菩萨造像脸庞圆润,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动感强烈,有明显的魏唐遗风。玉皇阁和朝阳洞明代造像原真的色彩和完整的身躯,堪称近现代造像界的奇迹;还有2号窟唯一一幅墨彩飞天,惟妙惟肖,神姿优美。

木梯寺海拔1800米左右,山形奇特,八弯九梁,上下悬崖孤立。木梯寺山体为第三纪砂砾岩,石质结构松散,岩体容易脱落,聪慧的先辈们先凿窟,然后在窟内的崖壁上造像,在木梯寺石窟有着很多类型的窟龛形制,有平面方形圆顶、平面方形方顶、四角攒尖顶、圆拱形、浅龛等,复杂多样的窟龛形制,形成了武山县内最典型而又全面的窟龛史实,真实体现了不同时期窟龛开凿方式及特点。尤其在木梯寺石窟的5至11 窟,大小错落着从北魏到元代的各朝代窟龛形制,为我们研究当地的佛教文化兴衰史奠定了基础。

聪慧的先辈们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等工序,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煅烧,增加强度,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泥塑造像技艺创造模型,给武山人民留下了惊世瑰宝。

在木梯寺的5、7、9号窟造像,延续了唐代造像的雍容华贵,男子以身躯健美为美,女子以面如满月、身体丰满为美。在第1、5、7、9、13、14号窟,都有着精美绝伦的造像,充分显示人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但同时更注重对于造像本身神态与细节的把握,造像非常写实,老者弟子双眉微蹙,胸部肋骨凹陷,身形的“瘦”以及岁月的沧桑感得到充分流露。造像身材匀称,结构合理,袈裟的衣褶呈阶梯状。流畅自然,凹凸有致,而且早期那种繁复性装饰已不复存在。

7号窟两身菩萨造像脸庞圆润,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动感强烈,有明显的魏唐遗风。尤其“跷脚菩萨”,她上身稍左倾,右手俯撑在石基之上,左手放于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右脚踩在地上,如轻踏莲花,左腿弯曲上跷踩在石座上,宛若一位风姿绰约、飘逸潇洒的妙龄女郎。与周遭庄严肃穆的佛像不同,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有女神的仪容,令人倍感亲切。自宋代以后,菩萨造型日益世俗化,给人舒适的美感。两尊菩萨像自在游戏,坐姿随意,又体现出宋代造像平民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使得造像既具唐风又有宋像,表现出了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让大家看到了造像艺术所追求的人神一体的审美境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最美石胎造像,更体现着古代艺术家和劳动者的文化精神和科学智慧。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唐代的开放大胆与尊荣华贵,宋代的平民世俗,元代的藏传佛教,明代的质朴通俗,清代的红紫大气,这里有保存最完整的各个朝代序列上的造像,我们可以领略到陇右最全面的朝代更替下的历史文化艺术缩影。

木梯寺石窟的每个窟龛都以北方人信奉的“坐北朝南”方位修建。窟龛大多开凿于岩壁上,前殿后窟、廊堂相接、殿堂紧凑,歇山顶、悬山顶及硬山顶等遍布全境,工匠依据岩体巧妙建造,注入北方建筑学的精髓,使石窟与建筑完美结合,成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技艺和风格,再运用石雕、木雕和砖雕技法精装雕琢,形成古韵悠长的古建筑群。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为后代遗留了大量明清时期飞檐斗拱的亭台楼宇、恢宏壮丽的殿窟建筑,为研究我国石窟开凿及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里景色秀丽宜人,山峰陡峭崎岖,呈倒“W”形的华崖峰翠色漫坡,怪石嶙峋,千年白皮松林和桐树林一幕千丈。华崖峰陡峭凸起,万仞绝壁,春有桃杏争春,连翘漫坡;夏有丁香醉人,云烟升腾;秋有红枫似火,群林斑斓;冬有雪落凡尘,青松傲挺。独特的四季景观让石窟更具魅力,让游人赞叹不绝。

(文:郭冰凌)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8420020

编辑    赵云霞                    责编    蒲爱民

审核    王玉林                   监审    韦晨灿

武山融媒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讲述武山故事,传播武山声音,塑造武山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