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专访报道:打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链!

政务   2025-01-25 15:25   安徽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安徽省两会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自己看法。

图丨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

据程雪涛介绍,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中,三年提升8个位次、已跃升至第22位;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第12位、居安徽省第一;实现了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现有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2家国家级孵化器,今年预计可建成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

“围绕中科大、合工大、创新馆等构建孵化培育载体,打造‘环高校科创带’,让中科大、合工大老师‘出门就能创业’。‘工大智谷’运营大半年时间,已入驻企业(团队)24家。”程雪涛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场主体是核心要素。为此,包河区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取得显著成效。程雪涛表示,2021年,包河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0余家,2022年达622家,2023年达851家,2024年预计超1100家,三年实现了3倍增长。科技型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形成了苗木葱郁的发展态势。

图丨程雪涛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

聚焦“硬科技”“黑科技”,包河区狠抓科技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诸多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吸引创业团队到包河创业。“我们和西安交大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吸引西安交大的创新成果来进行‘熟化’和进一步培育,然后转化为企业在包河落地。”程雪涛举例说。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河区还从运行机制、政策支撑、载体建设、资金引导、产业链条、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成立产业专班,精耕细作梳理产业图谱,定制化研究产业政策;建设中国视界以及滨湖卓越城等平台,谋划建设环骆岗科创带和合肥南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载体;组建五支基金,近几年投资总额约6亿元,投资项目约60个,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约30亿元。”程雪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包河区的人才服务保障极具特色。“我们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给企业审定人才政策享受名额,把人才的评定权交给企业,由企业自行决定。”程雪涛说。

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包河区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发展。程雪涛说:“包河区围绕安徽省、合肥市的重点产业进行精心布局,譬如针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招引三电、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占用土地少、附加值较高的项目,目前链上企业超过100家,年产值突破110亿元,城市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项目入选交通部试点。”

在未来产业方面,包河区选择了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吸引了亿航智能、览翌航空、迅蚁科技等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入驻,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正式落成,安徽省首个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建成投用;吸引众擎、睿思博等机器人项目落地,全球顶级的机器人皮肤项目、全球走路姿态最像人的机器人项目齐聚包河,扎根生长。

“我们大力招引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和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的协同互补,打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链。”程雪涛说。


来源国际商报 美好安徽 

编发全媒体编辑 王子
一审丨王子;二审丨王亚玲;三审丨李多庆

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合肥市包河区委、区政府官方发布。发布政务信息、提供政务服务、展示包河形象、讲好包河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2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