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孜县遭受地震灾害的时刻,恐惧与无助迅速笼罩着这里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然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片被灾难重创的土地上,爱与希望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各民族同胞心手相连,以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抗震救灾的道路上,书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爱心餐传递温暖与担当
马五德,在拉孜县生活了10余年,经营着两家餐饮店,早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遭遇这么大的灾难,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拉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愿意无条件为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提供爱心餐。此后,每天天还未亮,餐厅里就已灯火通明。他带领员工准备食材,切菜、揉面、熬汤……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承载着温暖与希望。
不仅如此,马五德还联合拉孜县的其他商户,筹集了价值四万余元的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食品等,第一时间送往定日县措果乡灾区。他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温暖:“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至少能让大家吃饱。”员工马建俊回忆说:“地震后老板带我们做爱心餐,从早到晚,虽然累,可没人抱怨。在这里十多年,早把拉孜当成家,希望拉孜能快点好起来。”
基层干部坚守岗位
拉孜县芒普乡党委书记李静,在地震发生后,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她的电话成了救灾工作的“热线”,几乎从未间断。
当记者终于找到机会采访她时,她的电话依旧不停地响着。面对记者的提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来一件事,就干一件事。”然而,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李静的嗓子变得沙哑,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受灾群众需要她。
平凡英雄搬运物资
拉孜县京东家具店店长马艾由布,在地震发生后,目睹受灾群众有家难归,心中一阵刺痛。得知拉孜县需要运输物资的车辆,马艾由布和同事们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组织了车辆,为群众运送帐篷、床、炉子等救灾物资。一箱箱沉重的物资压在他们的肩上,每一次搬运都仿佛要耗尽全身的力气,但他们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同胞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我们希望能和拉孜的群众、商户一起渡过难关,我们做这些事,虽然累但觉得特别有意义。”马艾由布说道。
餐厅老板传递温暖
拉曲闲谈餐厅老板益西旦增,也是抗震救灾行动中的“温暖使者”。震后的第一天,当他看到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那一刻,他决定要为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做点什么。
他匆匆回到店里,将做好的馒头打包好,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看着医生们吃上热乎的馒头,他的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第二天,他便开始制作爱心餐。“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下午6点,人特别多,但能为大家提供帮助,我觉得很值得。”益西旦增说。在他的努力下,一份份爱心餐被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为他们带去了温暖和力量。
巾帼志愿队绽放光芒
由220余名女性党员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抗震救灾中格外引人注目。地震后,她们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物资搬运、群众安置、心理疏导、入户宣传等工作中。
在物资搬运现场,她们和男同志一样肩挑背扛,汗水湿透了衣衫;在安置点里,她们耐心照顾老人孩子,给予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时,她们发挥女性细腻温柔的特质,帮助群众驱散心中的阴霾。怀孕八个月的拉姆曲珍本可休产假,却坚持参与。她说:“乡里人手不够,我想做力所能及的事。”她的话激励着每一位队员。
拉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巴旦卓嘎表示:“地震发生后,县里许多有条件的商户自愿提供人力、运输救灾物资,还有清真、藏餐等餐饮店为群众和志愿者提供免费的爱心餐。我们对这些无私付出的商户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在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氛围中,拉孜县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拉孜县各民族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绚烂绽放。这些暖心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大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云端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