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电子音乐对乐理的态度,得从它的特点说起。电子音乐,强调的往往是音色、纹理、和节奏,而不是传统的旋律和和声。这意味着传统乐理里那些关于和声的内容,可能远远不如你对音色的把控来得重要。就像Aphex Twin和Autechre那样,他们把节奏和旋律推向极致,但对他们来说,音色才是核心。有的电子音乐,甚至可以完全摒弃和声和旋律,比如噪音、无人机(Drone)和频谱音乐,这些类型就完完全全是对音色质感的探索。说实话,我觉得电子音乐特别酷的一点就是,它把音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传统音乐强调旋律和和声,而电子音乐告诉你,一段尖锐的噪音、一片广阔的音墙、甚至一些频率扫过的失真音色,本身就可以成为音乐的核心。这就像重新定义了音乐的DNA,不再是讲究层层递进的和弦进行,而是纯粹的音响体验。电子音乐的先锋人物Wendy Carlos也曾经大胆尝试非传统音阶,探索一些基于纯律但不重复八度的音阶。她的《Beauty in the Beast》专辑中使用了“Beta Scale”,将完全五度分为11等份,这种熟悉中又带有异域色彩的音律,完美诠释了她对传统和声系统的挑战精神。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尝试,正是电子音乐充满魅力的原因——它敢于颠覆,敢于让人耳朵一亮。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音乐的创作跟玩声音的科技有关。比如你可以用一堆控制器随心所欲地拉扯、扭曲各种声音信号——这种自由本质上就超越了传统乐理中关于和声和旋律的限制。你不必被那些“哪个音跟哪个音合起来才不别扭”的规则绑住,而是可以用任何音色、任何节奏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语言。
要不要学乐理?看你自己!
最后,有人会问,那我到底要不要学乐理?我觉得,如果你是那种希望精确控制音乐表达的人,了解点基础的物理学和声学可能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当你在合成器上调制音色时。了解基本的物理振动原理、了解不同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这些知识可能比你懂得如何写一个Neapolitan六和弦更有实际意义。而对于电子音乐制作人来说,耳朵比眼睛更重要——你得靠听觉去判断,而不是光看屏幕上的频谱分析。我有个朋友,在一开始做电子音乐的时候,连基本的和弦都不知道怎么构成,但他对音色有超强的感觉,总能调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声音。后来他稍微学了点基础的物理和声学,整个人的制作水平直接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他并不是去死记硬背那些和弦规则,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用科技去控制声音,去创造出他脑海里的那个“酷炫”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必为了遵循几百年前的规则而束手束脚,也不必完全摒弃传统的音乐知识。乐理的学习可以成为我们工具箱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我们创造音乐的唯一出发点。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可以在规则中找到灵感,但绝不能成为规则的奴隶。”电子音乐的精髓在于自由、在于实验、在于不断挑战传统。所以,无论你懂不懂乐理,只要你有想法、有情感,敢于探索不同的声音——你就已经是个合格的电子音乐创作者了。我们做音乐,重要的不是会不会背和声规则,而是如何用声音表达自我,用科技去突破界限,用旋律和节奏打动人心。这,才是电子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总之,如果你觉得乐理有用,那就学一点,但不要让它成为束缚你创作的枷锁;如果你觉得乐理是累赘,那就放下它,专注于你耳朵里那些独特的声音和感觉。电子音乐就是这么自由,这么狂野,不拘一格,适合每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参考页面:https://www.perfectcircuit.com/signal/music-theory-and-electronic-music120W的蓝牙小精灵Gibbon AIR 近场监听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