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旷野中唤醒历史记忆——我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成果丰硕

民生   2024-11-23 16:00   黑龙江  

文物,是时间的见证者,历史的讲述者。我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自3月起全面启动,在普查中,工作人员不辞辛苦,怀着敬畏之心追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珍贵记忆,取得了丰硕成果。


见天日 历史遗珠今生辉

今年中秋节期间,孙吴县普查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依据营部村村民丁强提供的线索积极寻找新发现。在过程中,普查队借助科技手段,运用奥维地图确定路线,并用无人机探路。经过长途跋涉,发现一个方形通风口,往下喊话,能清晰地听到厚重的回音,大家初步断定此遗址规模不小。

“当时大家很激动,召集所有人一起寻找入口。后来从西南侧入口进入后,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面积比想象的要大很多。”孙吴县普查队队长杜丹丹说,“这里预估约100平方米,里面共有8个大小各异的房间和两口水井。经过与现有二战遗址遗迹对照,并结合史料,初步确定此遗址为侵华日军地下兵舍。”据了解,这是孙吴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房间最多的兵舍,作为日军侵华罪证,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历史研究价值。
普查队队员进入地下兵舍时,一股潮湿而氤氲的空气扑面而来,冰冷的触感、酸楚的味道、阴暗的环境……新发现遗址的喜悦瞬间演变成不约而同的沉默。
杜丹丹说:“早在1932年,日军就占领了孙吴,给孙吴人民带来了极其惨痛的灾难。这处兵舍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保持警醒,不让悲剧重演。我想,这也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之一。”
克艰难 普查工作不停歇
一项项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相继完成,一处处新遗址重见天日,一篇篇资料陆续上报……文物普查队队员的工作是超乎我们想象的艰辛。队员们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穿梭于荒郊野外,在广袤的土地上留下探寻的足迹。
“在寻找兵舍遗址的过程中,道路十分泥泞,皮卡车陷进去推不出来,我们只能走着进去拉网式寻找,走了八九公里才找到。”杜丹丹说,“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除了长距离行走,我们还会过河、过塔头沟,脚常常在泥里拔不出来。”
野外工作是一场与大自然的艰苦搏斗。盛夏时节,凌晨三点,第一缕阳光还没有驱散晨雾,队员们忍受着连夜整理材料的困倦和天空尚未破晓时的凉意,早早出发了。
于霏萌说:“野外踏查时我们要携带无人机、测距仪等专业设备,加起来近二十斤。长途跋涉加上设备的重量已经是一种挑战,我们只能缩减水和食物等物资。”
孙吴县普查队队员李云波今年46岁,第一次参加如此有挑战性的工作。“夏天非常热,走一会儿嗓子就干得说不出话,但是我们舍不得喝水,因为怕返程的时候水不够。”
为什么不多带点水呢?记者问道。“最远的时候要走近20公里,空手走都走不动啊,带太多水走起来就更困难了。”李云波说,“在野外各种蚊虫见怪不怪。有一次我们还看到了野猪窝,现在想想挺后怕的。”
据李宁介绍,除了实地踏查之外,队员们还要在晚上整理白天得到的遗址资料及时上报,九十点钟结束工作是常有的事,最多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大家从不曾抱怨和懈怠,一直相互鼓励和支持。
“国庆节那天,我们凌晨五点多就出发了,路过大桥时,我看到大家望着同一个方向,原来是在看日出。我想这次工作也是一样,大家有着同样的目标,所以会不辞辛苦、共同努力。”杜丹丹说。
当太阳升起,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古老的遗址上,历史的尘埃被点亮,那是另一段时光,崭新的故事……

来源丨黑河日报

编辑丨石 雪

一审丨杨晓琪

二审时振佳
三审丨郭 鹏
投稿邮箱丨swxc0456@163.com

孙吴在线
\x26quot;孙吴在线\x26quot;是唱响主旋律,讲好孙吴故事,传递孙吴声音,发布权威资讯的正能量互联网平台。举报电话:0456-842245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20002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