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播音员奶奶哄小孩”视频爆火
最近,一个“播音员奶奶哄小孩”的视频,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
视频中,一个奶奶将小孙孙放在自己的腿上,正在跟小宝宝说话。
原以为奶奶带娃,一般都是咿咿呀呀地说一些“宝宝”“乖乖”之类的。
但没想到,这个奶奶一开口,就震惊了无数人。
她用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哄着小宝宝:
“祝我祖国,锦绣山河,它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看我泱泱大国如此朝气蓬勃,任凭风云掠过,奔腾吧中国!”
视频来源:@播音奶奶开始带娃
很多网友惊讶:
“一开口简直硬控我!”
“这声音,这腔调,一听就是专业人士。”
果然,这个视频的作者介绍说,奶奶是电台播音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发声习惯,让她一张嘴说话,就能惊艳众人。
而平时,奶奶哄娃除了说这些“顺口溜”之外,名家的文章她也能张口就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
视频来源:@播音奶奶开始带娃
真人版的故事机,一开口就是正宗中央电视台那味儿。
就连我们丢失已久的文言文,她也能熟记于心,朗诵给宝宝听: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然而,宝宝似乎对古典文学不感兴趣,哈欠连连。
于是,奶奶又想了个招儿,给宝宝唱儿歌: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视频来源:@播音奶奶开始带娃
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回到了那个听收音机的年代,婉转的歌儿让人心情都舒畅了很多。
这样的哄娃方式,真的令人羡慕不已。
然而评论区里炸开了锅:这样的奶奶朝哪个方向磕头才找得到?
很多网友在羡慕之余,也开始吐槽起自己家的婆婆。
“我们奶奶:宝宝睡觉了,妈妈跳河了,宝宝睡醒了,妈妈跳井了!”
“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打你妈!”
“逗逗逗逗飞,老婆一大堆,炕上坐不下,地上一大堆!”
还有更牛的: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没了娘啊……”
而更多的奶奶是吓唬宝宝的:
“不听话,等下你妈妈来打死你!”
“欧欧欧,睡觉啦,老mao(鬼)来了!”
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不比不知道,一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播音员奶奶家的孩子,长大以后各种文化素养绝不会太差。
因为她耳濡目染,在这样的熏陶中长大,起步就比别人遥遥领先。
这就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力量。
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不仅是基因和传承,更是教化与陪伴的力量。
2
最好的教育,是跟孩子一起进步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出路》的旧纪录片又火了。
导演用6年跟拍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结果发现,阶层越低的孩子,越在苦苦挣扎。
但他们的大多挣扎都毫无意义,因为父母有可能会断了他们的前途。
一个叫马百娟的孩子,生活在中国有名的贫困县,家里一年开销只有几千块。
当父亲得知摄制组花300元租车拉设备时,十分生气,说那是他们家一个月的开销。
女儿马百娟很爱学习,她想考上北京的大学,更想通过读书改变 命运,到城里去多挣钱。
3年后,摄制组重回旧地,却发现15岁的马百娟已经退学,再后来,更是与表哥结婚生子。
她父亲并不想让女儿读书,他始终觉得,女娃娃以后是别人家里的人:
“书多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反正她长大之后就要靠她老公。”
马百娟的悲剧,可以说是贫穷的悲剧,更可以说是她父母一手造成的。
明明有读书的机会,有改变命运的可能,但她父母思想闭塞落后,只想让女儿嫁人生子。
生长在那样的家庭中,眼见着父母一点点地认命,怎能教孩子改变命运?
而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哪怕在生活上并非贫困潦倒,但在教育孩子上依然一塌糊涂。
优秀的父母,未必能养出同样优秀的孩子。
但上进的父母,一定能教导出比他们更优秀的孩子。
因为父母上进,本身就是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更是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正面教育。
我曾看过一个关于山东“学霸村”的报道。
一个不足500户、人口只有1800多人的小村子里,居然出了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100多个本科生,专科生更多不计其数。
几乎每一户人家,都能出一个大学生。
要知道,中国目前本科学历人口占比也不过4%。
对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村子来说,能有这样的成绩,真是不可思议。
村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跟随着记者的镜头,我从一户人家的日常互动中找到了答案:
这家人的女儿是同济的博士。
她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父亲每每忙完农活后,都会拿起一份报纸,认真阅读,并且一读就是20年。
正是父亲对于知识的重视和渴望,在无形之中深深影响了女儿。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孩子是一面镜子,会诚实地映出父母的样子。”
父母勤奋,孩子自然上进;
父母爱阅读,孩子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
父母坚持不懈,孩子也自然耐得住寂寞。
之前,我在抖音上也刷到过一位特别厉害的老爸。
他的女儿自从上了初中后,成绩就始终在中下游徘徊,还迷上了游戏。
可面对这个不够优秀的女儿,这位爸爸既没有打骂,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毅然决定要陪女儿“重上一次初中”:
于是,他每天和女儿一起学习、做题,起得比女儿早,睡得比女儿晚,还根据女儿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
平日里,爸爸坚持接送,放学后跟女儿交流白天学到的知识点。
不仅如此,他还戒掉了看剧、打游戏等习惯,把原本用来娱乐的时间都留给了孩子。
他更是将自己的关注列表,取关到300人以下,减少与外界不必要的联系。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一颗种子。
你种下的是暴力、说教、控制,得到的就是竹篮打水、事与愿违;
你种下的是陪伴、尊重、引导,得到的就是苦尽甘来、一鸣惊人。
毕竟,真正的爱靠的不是拳头,更不是嘴巴。
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这样,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3
好的家风,是孩子一生之福
《人生第一课》里有这样一段话:
“家风,不是教科书,不是课堂,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不是挥舞的棍棒,但它却像空气一样,具有持久的渗透力,影响力往往胜过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
想起之前热搜上曾挂着的一张照片:
湖北宜昌某菜市场里,一个普通摊位,案板上面摆满各种荤素卤菜。
案板下面,一个小女孩蜷缩着坐在一台老式笔记本前,正在听网课。
小女孩叫柯恩雅,刚满7岁,上一年级。
四月初,宜昌复工,恩雅父母的卤菜摊重新开张。
因为是外地人,老人不在身边,没法帮忙照看女儿。
孩子年纪又小,需要父母盯着上网课,夫妻俩只好带着女儿摆摊。
但菜市场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光线不好,店面又只有小小8平米,实在不适合学习。
父母想尽办法,最终选择腾出案板下的空间,给女儿搭起了一个小隔断。
箱子当桌子,两盏台灯、一台旧式笔记本,便组成了恩雅的“课堂”。
妈妈聊起恩雅的成绩,只排在班里中等,所以她一点也不敢放松对女儿的监督。
女儿的课程,她比谁都清楚:
早上八点半开始仔细,9点20上语文课,一个小时后是数学课…
但很多时候,忙于生意,她也会有心无力。有一次,妈妈检查恩雅的作业,发现她写错了一个拼音。
正想跟女儿讲的时候来了顾客,几番打断,这个错误就被妈妈抛到了脑后…
恩雅说,在案板下学习久了,有时候眼睛会干涩。
加上空间小,经常会碰到铁支架:“有时猛一抬头就撞到脑袋,疼。”
可是,恩雅很懂事。
妈妈接受采访时语带笑意:“从四月初认真学习到现在,她从没抱怨过。”
待在菜市场里,她有时还会帮爸爸妈妈打打杂。
评论区中,网友的留言同样令人动容。
“身在井隅,眼有星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哈利波特也是住在小楼梯间里,你也一定可以进入自己的霍格沃兹。所以妹妹加油!”
“上面是生活,下面是希望。”
谁都有过生活的苟且,但读书,或许就是去寻找诗和远方的那张车票。
女孩柯恩雅的认真懂事令人欣慰。
但她的父母也值得称赞——
他们是家境平凡、教育水平一般的普通人,却深谙这样的道理:
好好学习,是女儿最好的出路;而他们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个孩子能见到的最大世面,往往是自己的父母。
教育这件事,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父母只有做好榜样,塑造出好的家风,孩子才能在好的家庭滋养中成长。
父母与孩子,从来不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而是肩并肩的战友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有力、有效的助攻,调动起他所有的正能量和积极性。
我们会遇到无数“敌人”,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孩子共同“御敌”,方能百战百胜。
苏轼在《三槐堂铭》中写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和睦的家庭,能够经久不衰,热爱学习的家庭,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个家庭要和睦,要有文化内涵,还要奋斗不息,给予孩子绵绵不断的精华和元气。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未来一定会闪闪发亮。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好的家风里,由平凡到不凡;
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好的家风里,把生活的刁难熬成命运的馈赠。
-end-
精选团购
“用更低的价钱,买更多的好书”
各类好书|英语启蒙|英语分级
长按识别,带你省钱买买买~
文末点亮“在看”+【分享】转发,你我共勉。
点读笔 | 复读机 | 有声书 | 一站式 | 超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