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巾山

文摘   2024-12-30 05:16   上海  
从台州府城墙下来,在紫阳街上找了个面馆,简单就了个餐后就开始逛巾山。
巾山又称巾子山,是临海的标志。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掉落的头巾化成此山。山临水,城抱山,山有双峰,一山四塔。山中古迹众多,历代名人多有题咏,为浙东"唐诗之路"枢纽地。(参见上图)
巾山也是古城一方名胜,山上四塔指的是山麓旧有的千佛塔、大文峰塔、小文峰塔、南山殿塔,一山四塔,也属罕见。
有山就有庙,进入的第一座寺庙是龙兴寺,也是千佛塔所在之处。寺内建筑多呈现日式建筑风格。细读官宣才证实了这一印象。
该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后改名开元,至宋政和元年(1111)改名天宁。曾是台州佛教的官寺,列为临海"八寺"之首,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之一。鉴真大师在第四次东渡日本前曾居于此,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曾在此研习佛法,后有弟子相继入唐求法,为发展日本天台宗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参见上图)
上面的官宣中介绍了该寺的几经沉浮,最终毁于抗日战争日军轰炸。眼前的寺庙是199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千佛塔又名多宝塔,高28.91米,宽7.2米,最早记载于唐天宝三年(744)。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重建,因塔外壁嵌有1003尊模制佛像砖,故又称千佛塔,为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参见下图)
上下两图就是巾山四塔之一的南山殿塔,该塔位于巾山东侧,建于万历四十六年,代表明代民众对太平的祈求。尽管佛龛已空,塔砖损毁,在四塔中规模最小,但仍能感受到其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细看塔边小房子的额匾上写着天宁寺三个字,目前正在维修中。
下图为徐霞客等三位名人。
这片红色的建筑就是中元寺。
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里面有活动,就在外面拍了两张照片,继续往前走。
路过杨节愍公祠。
三元宫到了,这是一片黄色建筑,门开着就进去看看。
我们朝着大文峰塔的指示方向继续向上前行。
路过怡道轩。
大文峰塔也叫
东塔,又名大塔,与西塔并称巾山双塔。史载建于唐五代时,重建于清同治四年。
下图就是小文峰塔,也叫西塔或小塔。与大文峰塔遥相呼应,这张照片就是在大文峰塔下拍的,实在是累了,在此处俯瞰周边也眺望远方后,就开始下山了。
又路过一个小亭子,名字叫仙情亭。
下图是怡道亭边玻璃牌。
这个黄墙围着的院落叫上兜率寺。既然路过就进去看看。
没曾想这座不起眼的小庙故事还不少。上图说:兜率寺位于临海巾山南坡半腰。历史上是台州府城著名的"八寺"之一。始建于五代周广顺三年(953),旧名"胜光安国"院,为吴越王钱俶所创。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寺有上兜率寺与下兜率寺之分。南宋宰相昌颐浩曾居该寺一段时间。上兜率寺即原寺之观音殿处,为明嘉靖十三年甲午科解元张志淑读书处。崇祯六年(1622)僧湛容重建。下兜率寺在寺之怡道轩南,原高霞馆曾为明吏部尚书何宽读书处。清顺治间(1644~1661),僧灵文改建,后废。乾降四十七年(1782),天台僧越文重建今天的早餐就是这个新鲜的鸟。道光十七年(1837),僧华机复之。咸丰(1851~1861)中毁于太平军。光绪十五年(1889),寺僧妙端复建。抗战时,成为临海团管区、四十二补训处、临黄师管区、七区专员公署驻地,部分房屋遭日机炸毁。后七区专署移驻东湖,拆其废材改建为办公楼。仅存大殿及若干附屋。新中国成立后,原址曾办过灵江小学。
出了上兜率寺继续下山,先路过闻静亭。
再路过松鹤厅,
再下一个陡坡,
就出山了,也就结束当天的游览。
总之,
巾山有四塔,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还有许多寺庙,如龙兴寺、天宁寺、中斗宫、杨节愍公祠、三元宫、上(下)兜率寺等,基本上都走马观花的游览完毕。

定点集团
分享海外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提供留学申请方面的心得,服务,及信息。提供留学生找工作的建议。也分享美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