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旅系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线,有力推进文化为民惠民,文旅深度融合,市场健康发展,为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讲好长宁故事,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做出了贡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夯实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先行馆试点”和“数字文化馆试点”,“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正式对外开放;率先实现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街镇全覆盖,制定长宁区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指导意见,推出2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超额提前完成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出更多“社会大美育”、“市民艺术夜校”项目和课程,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提升群众文艺创作能级,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成功推出原创沪剧大戏《同舟》,获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站刊发。与广西柳州、新疆克拉玛依、青海果洛甘德、云南绿春持续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以文艺演出、展览展示、阅读推广、旅游推介等内容加强东西部协作;与浙江省嘉兴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大会,发布2023-2024年合作机制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集,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交流合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举办“最虹桥”嘉年华系列活动、第六届“上海之春”手风琴艺术节、长宁读书节、咖啡文化节、上海市民舞蹈大赛等多元化、高品质大型活动,覆盖绿地、商圈、公共空间、旅游休闲街区等各类场所,扩大了长宁区的文化影响力。全面转型的“最虹桥”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不断提升长宁的媒体宣传力度和市民美誉度。落实“稳增长”各项任务,今年新增落地企业20家,重点项目5个。1-11月区内旅行社服务业同比增长18%,住宿业同比增长0.2%。用好长宁文化专项资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宁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继续扩大“虹桥文旅荟”平台效应,成功举办春、秋季主题沙龙活动,增强入驻企业凝聚力,积极配合长宁区女子半马、上海首届光影节推出“看美展、乐观影、优惠住、公园游”“光影文旅微旅行”等文商旅体绿融合活动,新增13处区级“家门口好去处”,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等6处获评上海市“家门口好去处”。愚园路艺术街区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指导武夷路、上生·新所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落实文旅行业、文物安全生产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文旅系统行业重要节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导向引领与内容把关,充分运用数字化监管辅助平台,积极履行文旅行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局执法大队在2024年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办案质量较高,在全区执法部门中位列第二。截至目前,处置旅游投诉3.8万余件,办结率96%,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平安有序。
今年文旅系统经历了区委巡察以及“案后治理”的双重考验。区文旅局党组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正视问题,以强烈的紧迫意识改正问题。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现有规章制度,细化颗粒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破“潜规则”、立“明规矩”,不断扎紧制度的篱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确保制度真正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全面启动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率先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182处三普点位实地调查已完成100%。研究拟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完成6部长宁文物守护故事拍摄并正式投入宣传,完成8处文物建筑智能监测系统安装,通过人技同防,不断夯实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制定《上海市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保护管理办法》和《上海市长宁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情况评估管理办法》;“上海丝绣”、“蛋雕”、民俗“文人香道”、传统医药“针灸疗法(马氏面瘫疗法)”等4项入选上海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持续推动非遗在社区和校园扎根。
今年,区文旅系统各单位都获得了国家、市、区等相关荣誉或表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光 荣 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