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熠熠,初心灼灼】基层需要“三气”干部

教育   2024-12-19 21:57   河南  

基层需要“三气”干部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基层稳则国家稳。基层干部是基层稳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什么样的干部才能受到群众欢迎?基层和群众都希望要“三气”干部,而不要“三不”干部。



知“天气”干部

首先,要能够知“天气”的干部,而不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不知道”干部。

干部知“天气”,指的是各级干部要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仅要“知道”,而且“精道”,更要有“道道”,才能够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干部只有做到“政策通”,才不会做“政策阻”,才不会被群众赶出家门,甚至挨群众的“砖头”。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时候,却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不知道”干部。对待群众的询问,一问三不知:既不知道上级出台某一政策的背景,又不知道某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更不知道怎样去执行这一政策。被群众问急了,只会来一句:“自己去看文件。”甚至摆出官架子,丢下一句话:“反正你不符合政策,不行,你找上面去。”置自己的职责和群众的利益不顾。

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的宣传者;既是矛盾的处理者,又是问题的反映者;既是发展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的带头者。如果不知道政策的来处、去处和出处,还谈何去做执行者、宣传者、处理者、反映者、策划者和带头者。

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党的方针政策一出台,不仅干部知道了,群众也知道了。干部在研究政策,群众也在研究政策。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做到“通精透”,而群众却有可能做到“通精透”。那么,在面对群众的时候,往往就会“失身份”“丢面子”“败阵子”。



吸“空气”干部

其次,要能够吸“空气”的干部,而不要什么都不了解的“不了解”干部。

干部要吸“空气”,指的就是要能够及时了解“左邻右舍”,尤其是同一地区不同地方是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及时出台实施细则,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小”“落细”“落实”,避免“落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却对党中央出台的方针政策置若罔闻。一方面是等待,等待上面给“指示”,等不到“指示”就不做;另一方面却搞起“唯我独尊”,不管不顾,做一个什么都不了解的“不了解”干部。

面对群众的质询,总是几个字:会搞的,等。究竟怎么搞?等到什么时候?却没有了下文。有时,某一政策别人执行了几年,而一些地方仍然没有动静。只是凭着自己的好恶,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最大的腐败不是干部自身的腐败,而是失去规则带来的“规则腐败”。“规则腐败”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的是社会的民心,损害的却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它的“后遗症”,不亚于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有人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小的距离是心,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同样是心。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地方也好,干部知不知道呼吸新鲜“空气”,能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会不会呼吸新鲜“空气”,决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发展的成败。

这也不了解,那也不了解,既不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也不了解别人是怎么样,更不了解政策“空洞”别人是如何化解的。这样的地方不是“民怨沸腾”,就会有更多的“佛系干部”“躺平干部”出现。所以,会吸新鲜“空气”的干部,才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单位最大的“福气”。



接“地气”干部

再次,要能够接“地气”的干部,而不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不清楚”干部。

干部要接“地气”,指的就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一线检查督促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避免政策“停留在半空中,而不着地”。

然而在基层,这种什么都不清楚的“不清楚”干部不在少数。他们喜欢把政策的落实满足于会议落实、满足于文件落实、满足于微信群APP落实、满足于“华美的文案”落实,而不顾群众反映,任由问题存在、矛盾产生、事态发展。

所以,网络上对于一些地方这种政策落实称为“纸面落实”“声音落实”“图片落实”。这种落实最初失去的是政策群体应有的政策利益,但最终失去的却是党心与民心。

我们应当看到,每一个党的方针政策出台从“顶层设计”来说都是从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高度去考虑的,所以,政策的原则性比较强,而真正落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受众群体等,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

对于基层干部和群众而言,这种时候迫切需要能够有接“地气”的干部,来进行“二次决策”。但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常常盼来的不是接“地气”干部,而是“观赏干部”和一个什么都不清楚的“不清楚”干部。

很多时候,基层干部和群众听到的是“问题带走了”,却从没有听到“问题解决了”,把问题和矛盾的化解丢给“老实”的基层干部。

周恩来总理曾经屡次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强调:“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但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却很难盼到接“地气”干部,更难盼到“在现场解决问题”的干部。所以,干部接不接“地气”,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党性原则和群众情怀问题。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三气”干部多了,发展就快,群众就富裕,社会就和谐;而“三不”干部多了,发展就慢,群众就穷,民怨就多。


来源|河南党刊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教育管理、教学动态、招生宣传等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