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奇闻!鄱阳一教书先生儿子被雷劈死竟奇迹复活!

民生   2024-07-31 10:10   江西  

       清嘉庆年间,在田畈街镇马头村曾出了一位奇人,名叫黄梅亭。此人那可是学富五车,在诗词方面更是造诣颇深,对梅花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只因钟情于凰岗西山徐云屏家的梅花,便在徐云屏的书馆里教学,一教就是十余个春秋。闲暇之余,他常常与附近的文人墨客相互唱和,以诗会友,还曾精心集成了《梅花林诗稿》四卷,只可惜如今已散失不见,他的生平中有两件奇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其一,黄梅亭十八九岁的时候,满心欢喜地前往饶州府参加童子试。到了考场门口,却瞧见有人正挨个搜查童生身上有没有夹带,搜完一个,才让一个进场。其他应考的学生都乖乖地任由搜身,可唯独黄梅亭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他愤怒地抗议道:“朝廷居然把咱们读书人当成盗贼来对待,谁还愿意来应试啊!”说完,袖子一甩,扬长而去。打那以后,他再也不进科场,转而以设馆教书谋生。

       其二,有一年春夏之交,黄先生正在梅花林学馆给学生们授课。突然,家中有人急匆匆跑来,说他的独生儿子被雷击死了。他听了之后,沉默了许久,抬头望着苍天,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当即提笔写下了《祭雷诗》:“雷之灵,谁敢侮!雷之威,谁敢阻!雷乎,雷乎,我有一言向雷语:此子前生恶,何不使他莫出土?今生恶,年方一十五!雷乎,雷乎,尔有何言复我语?

      写完之后,他把诗稿拿到门前一把火烧了,然后打发家人先回去,自己照样给学生讲课。学东知道了这个消息,劝先生赶紧回家看看,也好帮着师母料理后事。

     黄梅亭一直到傍晚才回到家。谁知道一到家门口,竟看到儿子正端坐在桌前吃饭。黄先生立刻责备妻子,不该拿这种事来撒谎戏弄他。黄师母赶忙解释说:孩子确实被雷击倒在地上了,可过了一会儿,又是一阵电闪雷鸣,没想到竟把孩子给震活了。

     黄梅亭听了,点头微笑着自言自语:“看来这雷也知道自己理亏了。希望以后别再这么胡作非为、施展淫威啦!”师母听得是莫名其妙,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先生。

民国县志稿记载

      马头村谱记载黄梅亭因为孝顺的品行而被录入《鄱阳县志》,据鄱阳文化名人汪填金按:民国《鄱阳县志稿》有记载:“黄志本,字兆政,号梅亭,乃碧山(今马头村)之人。其人性情耿直,勤奋好学,行为端正。早年丧母,对父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后,更是哀毁骨立,礼数周全。曾经参加过一次考试,没有考中,就果断放弃了,著有《东南集》《易经抄解》《拨炉闲话》《泪枯草》,同乡人徐正伦还为他刊行出版。”

      徐正伦有《偕黄梅亭、吴竹坞昆季钟山晚眺》一诗,由此可见他们关系十分密切。黄志本《同李水部漪园、徐子云屏登芝山,访洪文安公墓》诗云:

物是人非往事沉,平泉风范记遗音。忠贞家世孤芳躅,昆季文名鼎峙心。烟景茫茫年代远,野花落落墓门前。盘洲山水清幽地,来抚神碑一浪吟。

     “漪园”是李肖筠,  “云屏”是徐正伦(1753-1807),文安指洪遵。领联“忠贞家世孤芳躅,昆季文名鼎峙心”,一说洪皓忠贞,一说三洪文名鼎足而三,“盘洲”是洪适在鄱阳的别墅。


       马头村谱记载吴国杰为黄梅亭写了一篇亭志》,翻译如下:

 

       公生来就天赋异禀,苦于家境贫困,饮食都不能保障,忍饥挨饿以成就其学业。生性极其孝顺,母亲去世后,侍奉父亲极其孝顺。在徐云屏家的书馆里,虽然供膳丰盛,但他不吃甘美的食物。徐云屏极力劝他吃,他说:“我奉养严亲都缺少甘旨,我怎么忍心享用这样丰盛的饭菜呢?”平生酷爱梅花,所以号梅亭。与水部李漪园等诸位书生、徐云屏、吴竹坞交往深厚。他的诗说:“平生只合梅花友,买酒罗浮江上村。”参加童子试一次未中,便放弃科举举子之业,专门致力于诗、古文词,著有《梅亭诗集》《拨炉闲话》《泪枯草》等书流传于世。他疾恶如仇,见到别人说谎,口中就会发出啧啧声,拂袖径直离去。

       父亲去世遭遇丁外艰,穿着丧服不解,哀伤至极,瘦骨嶙峋。他的诗说:“未当堂斧登封日,岂是儿曹寝食时。事到违心无可语,寒灯冉冉照愁思。”父亲去世之后,他很快也离世了。李漪园(珠湖雨田进士李肖筠,工部都水司郎)在京城听闻噩耗,于是作诗凭吊,说:“从今只剩金台月,形影凄凄独照予。”并为他立传,言辞极其古奥。后来嘱托他的门人词林白舒香作《梅花孝子歌》,称他是高尚的人又是孝顺的人。记载于县志,祭祀于乡贤祠。如今鄱阳东部凰岗徐云屏家还有梅花孝子庙,屡次历经战乱,却未遭兵火焚毁。难道不是因为这位奇异之士、杰出之人操行有常,秉持天地的正气,得到鬼神的护佑,屹立不倒永不磨灭,从而在世间形成风尚,让人们知道清正高尚的风尚依然可以传承,古老的道义照亮世人,难道在今天就不能再见到吗?

▍来源:微鄱阳圈

微鄱阳通
直接点一下右侧【关注】,就会弹出群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