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湖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产能提升的支撑性重大工程,如何建好、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财政投入基础上,创新采用投贷联动、电子招投标等一体化、平台化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撬动金融资本,将投融资创新项目区100万亩农田每亩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积极推广村集体“统管”、新型主体“托管”、专业队伍“专管”的管护模式;先行先试,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打破省域地界吸引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经营,提高种粮规模效益。
如何提高投入——投贷联动 以田养田。湖南省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投融资创新项目,在省财政设立农田建设专项预算的基础上,采取先建后补,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新增产能收益等作为奖补,吸引市场主体投资,撬动金融贷款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养田”推动建设,探索出符合省情的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机制。目前,湖南省通过投融资创新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亩均投资标准超3000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19亿元。
如何建设——以用定建 尊重农民意愿。引入土地数字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整区域、整镇、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除了整体打包流转的大片区域,各村(镇)会集中留出一片“自种”区域,想自己种地的农户可以在“自种”区域内,选择一部分进行自主耕种,原有承包地的权益维持不变。
如何管护——种植大户、村集体、专业队伍 各有分工。探索出村集体“统管”、新型主体“托管”、专业队伍“专管”的建后管护模式。近年来,湖南省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引导市、县财政建立管护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受益主体参与管护积极性。
今年,湖南省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县(市、区)按照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总额的1.5%,从省级财政资金中列支建后管护经费,解决管护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全省将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纳入田长制考核范围,出台《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决定》。截至2023年底,湖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主要由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实现“良田+良机+良法”配套,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效逾200元。2024年,湖南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