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干枯约40年的泉眼复涌了!十堰下了大力气

民生   2024-12-04 18:12   湖北  


2019年

北京一处枯竭了约40年的泉眼

奇迹般地复涌

从那时起

北京还有80处曾经干枯的泉眼

也陆续重新响起欢快的流水声


这一改变,得益于“南水”进京极大补充了北京的地下水水位。而为了让“南水”持续奔涌北上,让北京长期超采的地下水“喘口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盘活全市水资源配置,举全市之“水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近期,一场寒潮降温过后,北京的最低气温已跌破冰点,但在门头沟的妙峰山山窝里,泉水叮咚,汩汩作响。这就是陈家庄泉。

“小时候全村人喝水、吃饭都靠这泉水,后来永定河没水了,这泉眼慢慢也就干了。”附近村民告诉记者。但在2019年,这处枯竭了约40年的泉眼奇迹般地复涌了。后经考察论证,陈家庄泉的地质构造走向与永定河河槽走向一致,泉眼复涌是永定河流域生态补水的成果之一。

永定河流域持续生态补水,地下水水位回升,门头沟妙峰山陈家庄泉复涌。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摄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历史上的北京,也曾多河富水、掘地成泉。但从1999年开始,北京遭遇持续十多年的干旱,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增长的供水需求,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2014年,“南水”进京。除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成了城市主力供水水源之外,“南水”也为京城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立下了大功。北京开启大规模自备井置换和地下水源地压采减采工作,市水务部门充分利用本地水、雨洪水、再生水等多种水资源,科学精细化开展跨流域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实现“藏水于地、蓄水于库”。

门头沟清水镇下清水村的清水花谷。隋冬摄(北京日报资料图

“‘南水’进京后,北京逐渐形成了优先利用外调水、协同用好本地地表水、充分利用再生水、有序涵养地下水的水资源配置调度原则,珍惜水、调度好水。”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告诉记者,有序涵养地下水的方式就是“少采多补”。一方面有计划地关停自备井,大幅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水网连通,开展生态补水,增加地下水补给。

10年来,北京完成了1300余处自建设施供水小区(单位)水源置换,“南水”进京水量中约有22%用于回补地下水和河湖湿地。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得到涵养、水位持续回升的最直接表现。

在北京市水文总站,一张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折线图,清晰地展示了多年来城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还维持在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地下水水位略有下降;自1999年开始,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2016年迎来转折点,地下水水位呈现止降缓升趋势;2020年,地下水水位开始明显回升。

生态补水后的潮白河。图源北京市水务局

涵养效果最明显的是隶属于潮白河水系的密怀顺(密云区、怀柔区、顺义区)地下水源地。2015年,北京南水北调配套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首次向密云水库输水。当时,北京就从位于怀柔的分水口将一部分“南水”顺着牤牛河、怀河、潮白河向密怀顺地下水源地补水。到了2021年,潮白河开始大规模生态补水,密怀顺地下水源地的水位抬升更加明显。2022年年底,密怀顺平原区平均地下水水位回升至21.56米,较2014年年底回升14.28米。

“现在地下水水位已基本回升到2003年前的水平。”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调度管理科科长李述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已连续9年实现回升,地下水储量较2015年年底增加70亿立方米。

“我们选取了延庆黑龙潭、门头沟陈家庄、平谷黄草洼等10个泉点进行长期监测,目前上述10眼泉实现了监测以来常年不断流。”北京市水文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流泉自成响,林壑坐生凉。随着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回升,北京已有81处曾经干枯的泉眼复涌,更有许多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变成“自流井”。


“目前,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第1标段2号隧洞已全部贯通,竹山试验段已完成隧洞底板衬砌、边顶拱衬砌和启闭机房主体结构建设。”11月30日,在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施工现场,十堰市城市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彬告诉记者。

十堰虽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中心城区水资源十分匮乏,自产水年径流量仅约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为解决十堰中心城区“望得见山、看不见水”的问题,2020年9月28日,被称为十堰版“南水北调”的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从竹山县潘口水库取水,通过73公里地下隧洞,穿越竹山县、房县、茅箭区,将水引至茅箭区马家河水库,再经支线隧洞引水至百二河水库,为中心城区百二河河道补水。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示意图。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如期完成,建设方采用先进的TBM掘进技术,购进3台TBM硬岩掘进机,并命名为“武当号”“水源号”和“车城号”。其中,“水源号”开挖直径仅2.5米,是目前国内最小的硬岩掘进机。

“项目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而且还要穿越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极为严格,不允许分段开岔作业,只能全程地下施工。”十堰市城市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龙权介绍,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控制土石渣料、废水、废气、废油等,并采取临时拦挡、临时苫盖措施,以及修筑坡面格构梁、喷播植草等手段,及时对裸露土地进行复绿,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武当号”TBM硬岩掘进机。图源中铁十八局集团

“我们采用数字化技术全程监控项目进度,保障施工安全;开展超前地质预报,预测和探明隧洞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提前掌握不良地质体情况,从而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涌水、突泥、塌方等情况。”该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张桂显告诉记者,施工方在施工作业面预埋仪器、仪表,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动态掌握洞内岩石的变化趋势,有效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到2026年工程完工后,中心城区每年从潘口水库引水量将达1.66亿立方米。其中,1.2亿立方米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作为生态用水。通过这种方式,城区约1亿立方米自产水被置换出来,还水于城区河道,通过生态补水,增加河流径流量,提高水体活性,修复水生态环境。”邹龙权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主线隧洞已完成开挖总工程量的92%,支线隧洞已安全贯通并完成试通水。工程完工后,十堰中心城区百万市民将喝上来自潘口水库的优质水,穿越中心城区的百二河、神定河等河流每天都能得到高品质的地表水补充,让河道水体得到置换,从而改善水生态、提升水环境,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五堰段,绿树映着碧波,市民行走在如画美景中。

为让城区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更加纯净,十堰还启动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对中心城区长约6.6公里的河道实施生态化改造。在河道两侧建设总长约13公里的综合管沟,设置污水舱和初雨舱,收集沿线污水及初期雨水,确保旱季污水不入河,减少雨季合流污水及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保证河流水质洁净。

如今,在百二河、神定河汇入汉江的沿途共修建了6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包括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尾水深度处理水质净化厂、1座微污染河水水质净化厂。其中,日处理生活污水约20万吨的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上月被评为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欢迎关注

秦楚网官方视频号

秦楚网原创微信 欢迎分享
文/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 十堰日报记者 雷勇 段吉雄 杨超
编辑/大杨 责编/千阳 终审/晓芳
合作热线/0719-8118180

秦楚网
懂生活,更有趣。秦楚网由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主管、十堰日报传媒集团主办,是十堰市重点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