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学习开窍呢?
高三学习开窍之后有多恐怖?
我想起去年带的一个学生,在一个月内成绩提高了120分!
以前他的学习情况:
①知道数学公式是什么,但是知不知道数学公式怎么去用?每天都会在一道题目上纠结很久,明明搞不出来,却不想换一道题去寻找另外的思路,在学习上有点死犟。
②单词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懂,阅读以前的文章,觉得每天这样子的单词很烦。寄了十天又不想记,但还是觉得记单词有用的,又重新捡了回来,往复循环,这样子的情况。
③感觉花了很多时间在物理题目上,但是还是对物理大题没有一点思路。
…………
后来的学习情况:有过程、有结果、有总结、有提高!
他从一个学渣到突然学习开窍,经历了哪些过程?又用了哪些方法呢?
我觉得这个学生的经历,是值得所有同学借鉴的,因为很多同学现在学习都面临瓶颈期,不知道应该往哪些方向突破?
第一,复习要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不要脱离课本去看参考书。
这一点,真的在我的文章里面反反复提到了!我不知道其他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意思,但是我带的同学靠这个方法是真实的提分了。
因为招生考试只能据全国统一的课本和教学大纲命题,而绝不会以哪一本参考书为依据。要真正学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贵在“精”,而不在“多”。学好课本里的东西,再读一套参考书就已经足够,要避免贪多嚼不烂。
但无论如何要想复习有成效,首先必须学好课本,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点千万不能忽视,务必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漏掉一个“知识点”。
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学习,就会感到课本很有看头。一是“准”,对每一“知识点”都要弄准确,不可似懂非懂、模棱两可。因此看书时不能走马看花,要逐字逐句去钻研,务必达到透彻理解为止。
二是“熟”,对学过的内容都要记牢并且练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光看不练是不行的,认真做好每一道习题,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道理却很少有人领悟。
有些题目看的时候觉得自己一定会,但实际上就不一定能做出来。这个同学以前就是这样子的情况,感觉看着这道题目自己会就不想做了。实际上每一次考试错的都是同一个知识点。
另外练习作题时一定要规范化,写出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公式以及重要演算步骤,都要符合正式考试时的要求。
三是“灵”,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熟悉定理,公式、法则的各种变形和应用,反复思考它的实质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要练习“一题多解”,这样就会越学越灵活。公式定理概念,不是你背了就可以,你要知道怎么去用。
第二,上复习课时认真听讲,是进行有成效复习的重点。
听复习课要认真做到下面几点:一是查漏补缺,对过去学习中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内容,要利用复习时把它彻底弄通,不要再有“欠账”。二是把知识串成“串”,即使原来就已经学得很好了,也要通过复习把知识统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应用。三是通过复习厘清知识前后的纵向联系,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掌握其中规律,而产生崭新的认识。
第三,上课前先预习,先复习了再写作业。
现在很多基础弱的同学,作业对于他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可以暂时放一下。多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基础知识反而更重要。
正确的做法是:听课前应认真做好预习,把每一点内容都彻底搞懂。另外要检验自己究竟懂了多少,再动手做作业,如碰到问题不会时,就要再复习有关知识,直到弄懂为止。
另外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想和别人对答案,或遇到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想问别人。思考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谁能代替你上考场。我在带这位同学的过程中,他一开始一遇到问题就喜欢过来问,我会强制要求他自己说一下自己的思考。
实在不会再请教同学,但也要弄懂了后,再自己动手做一次,不要形成变相抄袭的现象。作业在批改或对答案时发现有错,也不要急于问别人,应该自己再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找到原因后再改正过来。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将会使你有很大的进步。
第四,要经常温习以往的知识。为了减少遗忘,就需要经常的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是古人早已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在总复习过程中也应该这样。例如:外语有空就要从头读一遍,记记单词,看看语法。数、理、化要经常翻翻前面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直到真正熟练为止。
他跟着我学了大概有一个多月,每个星期都会让他去总结这一周学的知识,并且做一个小总结,定期还会进行抽查。
第五,锻炼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经由自己的努力,不下一番苦功夫,就想要弄懂全部教材是不可能的。复习中虽是以教师为主导,但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靠自己努力才能真正学得扎实。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要通过复习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要特别注意克服不求甚解、读书浮光掠影,作业马马虎虎的不良学风。
总之,学习是一种艰辛的脑力活动,决心和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要确实按上面的要求去做,知难而进,就会使复习更有成效。
【如果什么学习上面的问题,你可以扫下方二维码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