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承认:对华科技战搞砸了

财富   2024-12-06 18:12   北京  
华盛顿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手段包罗万象:出口管制、关税、产品禁令、双向投资审查、限制数据流动、激励有关企业转移供应链、限制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美国产业政策支出以及推出购买美国货的激励措施等。这些措施的目标同样多种多样:延缓中国在具有军民两用潜力的最先进技术方面进步、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拒绝让中国获取敏感数据、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美国产业竞争力以及促进制造业就业。
在特朗普重新掌权之际,其政府的明智做法是反思这一事实。拜登政府将自身战略称为“小院高墙”,即对少数关键技术实施严格限制。“小院”正在扩大,给美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如果今后特朗普政府追求更广泛的脱钩,相关代价将呈指数级扩大。
刺激中国技术进步
尽管限制措施具有破坏性,但不断收紧的管制也刺激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一直把加强自力更生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但近年来由美国牵头的限制措施促使北京加速强化这一使命。
在某些领域,旨在遏制中国技术进步的限制措施反而促进了中方相关技术取得进步。在众多领域,中国都在研发、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产品国产化率方面取得进步。我最近参观了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发现相关企业对全球竞争格局有清晰认识,在产品和工艺创新方面拥有极强能力,并且拥有向前发展的金融资源。在华外企高层代表对中国的歧视性产业政策感到不满,但他们现在一致强调,他们的主要挑战是能力极强的中国竞争者队伍不断壮大。
在半导体行业,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建立国内生态系统和供应链。中国国内企业在增加国产芯片的使用。中国研究人员正在材料、芯片架构和计算方法方面探索新突破,这种突破有可能会让中国半导体制造商超越外国竞争对手,就像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超越西方在内燃机领域的主导地位一样。
中国如今在清洁技术方面也超越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在电动汽车上的押注已经得到回报,其在原材料加工、电池、远程信息处理、车型和充电设施方面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太阳能、风能、水电和核能领域亦是如此。最近,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汽车和相关基础设施开发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西方跨国公司把目光转向中国之外谋求多线发展之际,在东南亚、欧洲和拉丁美洲,一些最大的新投资者是中国企业。旨在阻止中国企业获得西方技术的限制措施,正促使这些企业比原本更快地走向全球以及建立广泛跨国网络。 
限制美国自身创新
美国政策制定者必须斟酌,美国的经济安全措施如何既延缓但又加快了中国的科技发展。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评估这些措施如何影响美国自己的技术发展之路。在这方面,结果也是喜忧参半。
▲资料图片: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
美国的主要立法(如《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案》)已经为基础科学、半导体行业、清洁技术和其他投资划拨超过6000亿美元预算。这些措施也是为了调动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美国在半导体工厂、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技术方面的投资也确实出现激增。
但华盛顿限制中国之举也对美国的创新产生限制,这些限制超过了相关投资带来的好处。出口管制减少了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商业机会。营收减少意味着研发投入和创新减少。特定的限制措施,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导致美国企业的机会和收入减少。
美国司法部对与中国的学术合作实施限制,导致美国科技学者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美国很大一部分人工智能科学家来自中国,其数量减少意味着美国创新能力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则有更多机会加强创新能力。华盛顿还对在美国攻读科技相关专业学位的中国学生施加限制,导致美国大学失去许多才华横溢的学生。
“去风险”给美国经济安全带来一些改善,但也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今后特朗普政府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让中美经济脱钩,那么美国面临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明显。
华盛顿应该采取措施,确保美国继续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开创性进展。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会需要认识到,经济繁荣目标(例如增强创新和提高财富)与经济安全目标(例如提高经济韧性和防止技术泄露)之间存在潜在的平衡点。美国政策制定者必须设定可衡量的目标,对各种政策选项和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仔细评估各种政策的实际效果。
本文由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11月26日发表,原题为《美国对华科技战为何适得其反》,作者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和经济事务专家甘思德(斯科特·肯尼迪)。

互联网金融
主要发布银行与银行科技、证券与证券科技、保险与保险科技、支付、征信等研究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