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向未来 再出发
★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我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冲刺之年、决胜之年。这一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担当,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履职答卷。
理想信念不变、初心使命不改,跟党走的步伐坚定有力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学思践悟中确保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党纪始终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以其不变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稳致远。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法治石家庄建设等任务要求,细化分解到各项工作中,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包联任务,切实把市委决策部署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红色基因在血脉中流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石家庄大地上彰显勃勃生机
红色是石家庄人大最鲜明的底色。75年前,在建国前夕成功召开的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被当时的《人民日报》称为“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市人大常委会深入研究论证这段红色历史,挖掘出“范例”所蕴含的“政治性、人民性、民主性、时代性、创新性”五个特征,将其作为首届人代会的鲜明标识和核心价值,赓续传承,历久弥新。
树有根才能枝繁叶茂,人有魂方能步履铿锵。市人大常委会总结提炼出首届人代会“对党忠诚、人民至上、发扬民主、勇创范例”的红色精神。改造提升后的首届人代会历史陈列展,丰富了精神内涵、展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石家庄的光辉历程,令人振奋、倍感自豪。
追忆溯源,坚定制度自信,凝聚奋进力量。我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座谈会提出,要使人大工作方向更加明确、行动更加有力。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市县两级出版发行人大志,全市各级人大在追寻先辈足迹、重温红色历史中,进一步增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用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循着过去一年走过的足迹回望,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立法“成绩单”:制定、修订、修正地方性法规12部,作出实体性决定5项,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72件,督促整改11件,指导审查各县(市、区)决定30项……立法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进一步。市人大常委会统筹“立改废”、把握“时度效”,把对不平等对待企业和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集中清理,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头戏,该修的及时修,该废的坚决废。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肉品管理条例等,一部部条例的修改,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条例等法规的废止,适应了改革需要,回应了群众期盼,彰显了法治力量。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和省委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域,则一域治。如何助力一座城市拥有活力、保持活力?市人大常委会坚决将近年来市委提出的、实践证明的、群众认可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法规形式加以固化,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石家庄市公园管理条例》《石家庄市停车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更是市人大常委会一以贯之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立法的生动实践,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精细化管理保驾护航。值得骄傲的是,《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成功获选河北省“十大法治成果”。
一部部与改革发展同步的法规,一场场满载民意的座谈,一项项充满石家庄辨识度的立法成果,正是市人大常委会紧跟重大部署、紧扣石家庄特色、紧抓立法质效的生动写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围绕中心、聚焦民意,让人大监督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更具力度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监督着力点和切入点,监督工作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频。
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集体视察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企业发展中还有哪些困难,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有哪些计划?”“服务保障能不能跟上?”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视察组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确保工作重点和举措与全市发展大局同向同步。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推动有关职能部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会前,广泛征集建议、精准设置问题;会中“提问+追问”,问出了“辣味”,督出了实效。
教育医疗关系千家万户,是家事,也是国事。如何解决教育医疗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推动教育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把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规划布局情况作为监督重点,深入全市多家教育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查短板、找不足,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进一步拧紧每一个监督环节的“螺丝钉”,市人大常委会把跟踪监督、持续监督作为提高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持续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一府两院”法治护航省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监督……这些持续开展的监督工作不改方向、不换频道、不变节奏,以过程的“韧性”力求结果的“刚性”,激活了人大监督的“一池春水”。
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架好听民声汇民智的“连心桥”
人大代表是人民意愿的“代言人”。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关乎民生的建议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监督,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增进人民福祉的角落。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场场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培训,是人大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全员培训、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现场培训”四训相结合的模式,对391名基层市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培训,并把学习课堂搬到发展一线,让广大代表感受全市经济社会向美向好的巨大变化,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履职动力。各专委持续跟进,依托知名高校,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不断增强代表的政治定力、履职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代表依法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人大常委会,一头连着人大代表,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如何发挥好“中间人”的桥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两个联系”,组织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立法、监督等履职工作,提前实现了“基层市人大代表任期内至少参加一次常委会活动”的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通过座谈走访、视察调研、代表接待日等多种方式联系群众,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
代表议案建议承载着民生,办理落实惠及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从557件代表建议中确定重点督办建议60件,先后3次调度办理情况,2次听取专项汇报,各专门委员会跟进督办,实现建议督办工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持续拓展。
“一府两院”分包市领导高度重视,对重点督办建议逐一批示、提出要求,各承办单位“一把手”牵头办理,及时答复,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99.3%,一件件涉及民生的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变成了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生动地书写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石家庄答卷。
上下同心,同题共答,全市人大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更加坚决有效
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唯有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效,方能一步步助推梦想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人大工作最坚实的支撑在基层,最生动的实践也在基层。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注重加大对基层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带领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一体谋划重点任务,同题共答、协同推进。先后召开民生实事票决、专题询问、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典型引路,教方法、提站位、明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心中有了责任、肩上有了压力、工作有了干劲,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的行动更加坚决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人大常委会事争一流、勇创范例,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坚持用“历史教科书”启迪思想、砥砺品质,将学习西柏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实践成果,作为干部“必修课”、入职“第一课”,组织机关全体干部编纂《石家庄人大志》,在“寻根”之旅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制度自信、凝聚奋进力量,全市人大干部更加珍惜红色历史、珍惜发展机遇、珍惜人民信任、珍惜人大事业。
历史照亮未来,使命更显荣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深厚的情怀、更加昂扬的斗志,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王猛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编辑|梁彬
责编|梁鹏
运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