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着一张外国脸,却坚称是中国人,向国内捐款超4亿,扬言:我没中国血统,但有中国心

文摘   2024-10-02 00:12   山东  

在印尼的繁华都市中,有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熊德龙。他不仅是商业巨头,更是文化的使者,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在他胸膛跳动。


从弃婴到亿万富豪,他的人生故事比任何小说都要精彩。


熊德龙,这个名字在印尼乃至全球华人圈中都如雷贯耳。身为熊氏集团和国际日报的总裁,他的商业版图横跨多个领域,但他最引以为傲的,却是自己“客家人”的身份。

每当谈及这个身份,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时光倒回到七十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名可怜的弃婴在印尼的街头被发现。


幸运的是,一对来自广东梅州的客家夫妇收养了他,为他带来了生的希望。这对夫妇,就是熊德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养父母。


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熊德龙不仅健康成长,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们教他讲客家话、汉语,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授了客家人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这些品质,深深烙印在熊德龙的心中,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年少的熊德龙早早便展现出商业天赋。16岁那年,他进入海绵厂打工,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懈的努力,很快便掌握了实业的奥秘。


不久后,他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开办了一家小加工作坊,开启了创业之路。


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从海绵厂到涉足各个行业,他的名声也随之鹊起。


然而,无论事业如何辉煌,他始终牢记养父母的教诲,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在梅州。

为了回馈故乡,熊德龙多次回到梅州寻根问祖,并投资建厂助力家乡发展。


他不仅捐资修建了多座大桥和博物馆,还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帮助下,梅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熊德龙还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因此,他收购了《国际日报》,将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他的引领下,《国际日报》不断与美国等国家的媒体合作,发行专门报道中国的英文专版,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熊德龙的故事传遍了四海,感动了无数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心、客家情”。


他没有中国人的血统,但他对中国的热爱超越了许多人。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养父母传授给他的客家精神——勤劳、朴实、善良、感恩。


如今已年过古稀的熊德龙依然保持着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他时常告诫子女要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在梅州,要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也都成为了优秀的华人代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熊德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关于感恩、关于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心、客家情”,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珍惜身边的亲情与友情、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心晴祝福
重要提示:点击下方【关注】按钮,然后点进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