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市长访谈录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无废县域”——建设“无废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务   2024-11-05 21:58   海南  


编者按: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新华网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联合推出《“无废城市”市长访谈录》,就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行专题访谈,介绍地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思路、亮点特色、初步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带动作用。

这一站,我们来到海南,专访昌江黎族自治县县长梁明,看昌江县如何结合海南自贸港和海南“无废岛”战略,探寻“无废城市”的建设之策。
昌江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昌江)地处海南岛西部,是海南省重点工业市县之一,素有海南“矿产基地、水泥之都”之称。近年来,昌江立足服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锚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新能源创新产业基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五地两县”为抓手,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优产业,推动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自贸港清洁能源产业中心、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山海黎乡花园城市“一区一中心一地一城市”取得成效。2022年4月,昌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是全国8个特殊地区之一。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长梁明
优产业、去存量、重循环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新华网:昌江县作为海南省老工业、重工业基地,“因矿而生”的资源枯竭型县城,这座“百年矿都”是如何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实现传统工业从“黑灰”到“绿色”华丽转身的?
梁明:昌江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同时也是海南现代工业的摇篮,这里不仅有椰风海韵、还有工厂林立、货车穿梭等工业景象。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昌江成为了海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产地和尾矿堆存地,因此在2019年昌江也被列为海南省唯一个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牢牢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不动摇,以“无废城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抓手,打好“优产业、去存量、重循环”组合拳,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绿,推动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产业。昌江是海南水泥、铁矿石的主产区,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0%左右。随着资源的枯竭,近年来,我们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主引擎”,打好技能改造、项目招引、产业链延伸“三张牌”,加快传统资源加工型企业改造提升并延长其产业链条,积极招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延长。2023年,我们新增高新企业22家,6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去存量。我们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契机,制定专项规划,围绕3亿吨历史堆存尾矿废石,引进10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大力发展各类新型环保建材产品。2023年,铁矿废石尾矿综合利用规模达到1100万吨/年,大宗固体废物利用产值1.2亿元,其中智欣环保获评国家尾矿全量化利用示范企业。
三是重循环。聚焦源头减量、价值转换,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等方式,加强源头防控,拓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路径,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固体废物资源价值。如,对海南矿业200万吨/年贫矿选矿厂开展悬浮磁化焙烧技术改造,推动铁回收率由原来的60%提升至85%以上、排入尾矿库的尾矿量由原来的114万吨/年减少至28.38万吨/年、固体废物源头减量75%以上。另外,通过焙烧的尾矿可被下游水泥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直接综合利用,基本实现尾矿零排放。
“三化”模式 打造清洁美丽“无废”乡村
新华网:据了解,海南省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20%的GDP来自农业。除了重工业基地之外,昌江县风光旖旎,还有“芒果之乡”“木棉之乡”等美称。昌江县是如何推进城乡“无废”的?
梁明:我们坚持以“三化”治理为抓手,探索推出符合县域实际“小而美”的城乡固体废物协同治理体系。
一是坚持无害化处置,让城乡环境“绿”起来。全域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三年行动,通过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超过90%、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实现逐年下降。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作业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布分散、运输距离长、处置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二是坚持资源化利用,让乡村建设“美”起来。打造标准化示范引领工程,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探索生态循环农渔生产模式,推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8.06%、88.42%,分别建成2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农药化肥减量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行“水泥窑+混凝土+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建筑垃圾年处置25万吨,整治提升清洁乡村36个,建设和美乡村10个,建成王下乡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下乡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典型示范。在三狮岭V2矿山综合治理中,我们创新了“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模式,实现了政府少花钱、企业有钱挣、农户有收益的矿山生态治理多方共赢模式。
三是坚持多元化共治,让海洋生态“蓝”起来。探索渔民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经验,鼓励渔民在捕鱼的同时,将打捞到渔网中的塑料垃圾带回港口处理。通过媒体、乡镇、村居广播的大力宣传,从最初1艘渔船1家人参与,到现在的全港覆盖、全民参与,构建形成以“渔民为主体、社区及渔港等管理部门积极支持,环卫部门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媒体大力宣传推动”的工作格局,“渔民—渔船—渔港—塑料回收利用”的治理体系,推动“渔船打捞垃圾”试点入选生态环境部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全省首个“无塑海洋”宣教基地落地昌江。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新华网:昌江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请问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下一步还将做哪些工作?
梁明:昌江“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但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无废乡村”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发力、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砖加瓦、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经验。重点实施四大行动:
一是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聚集新质生产力,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契机,实施重点领域节能技改,支持鼓励有需要的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把好项目准入关,招引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特殊材料等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的企业、项目,积极培育一批尾泥综合利用处理、超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等固体废物利用骨干企业;加快核电二期、核电小堆、碳捕集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及危废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是实施资源利用提效行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成效,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行动,确保2024年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4%、87%、86%、90%以上。规划建设7个一体化处置建筑垃圾堆放点,继续推行“水泥窑+混凝土+建筑垃圾”“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等生产模式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2024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建设行动。结合县级财力,分批次推进“无废乡村”“生态渔港”“无废校园”“绿色社区”等43个“无废细胞”示范点建设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矿山”等建设,申建棋子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力争建成4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矿山。
四是实施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行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同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七进”活动,加大“渔船打捞垃圾”等典型案例宣传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不断把“无废生活”转化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END-
来源 | 昌江发布


昌江政法
昌江政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