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模式】处女作~2003

文摘   体育   2024-09-12 10:27   四川  

叫牌构思】

【连载于2003年第9/10期】

叫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衡量一个叫品或一个系列叫牌结构的价值应当从其涵盖的信息量(亦即叫牌语言载体的信息量)的多少及准确程度进行判断。如果你的叫牌总是让同伴像猜谜一样,相信你叫牌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叫牌是对话,必然充满了语言的艺术,这也是桥牌充满魅力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你要通过准确地描述你的牌情来表达清楚你的叫牌意图,另一方面你要解析同伴的语言内涵。叫牌语言从层次上可分为初级语言与高级语言,初级语言是指那些含义一目了然,范围与意图清晰明暸的叫品,它往往出现于开叫及早期的叫牌进程中,如1NT开叫;而高级语言则涵盖的信息量丰富且同时包含大量隐性的信息,它往往发生于叫牌的中晚期阶段,这种语言不能简单从叫品本身进行解析,而必须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深层次地推理(尤其是一些非常规叫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

某些高阶竞叫进程中的逼叫性Pass,它表面上描述的是一手进攻性的牌情,而实际上它还隐含地承诺你前面进程中所界定的实力范围内的高限实力,这就是一种高级语言,运用这种语言必须高度精确,否则将会误导同伴行动。

下面一副牌,你对同伴的高级语言解析将产生极大的出入:   

同伴

1

1

2NT

3

3NT

=Axx 

=QJ10xx 

=109xxx

你读懂同伴的3N了吗?你还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你同意吗?

桥牌虽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却建立在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充满了高度严密的逻辑性与对立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思维,它甚至可以反映一个人逻辑思辩能力与组织能力。

也就是说每一副牌的叫牌构思,都将遵循一定的模式进行

第一节【有序的组织】

桥牌比赛如一场战争,而叫牌则是这场战争的战略制高点,谁抢先占领这个制高点,谁将获得战略上的优势,现代叫牌中凶狠的阻击叫、多义开叫等都是基于这一战略思路。叫牌的组织包括一个体制的组织与具体某副牌的组织。从其包含的范围来看,叫牌的组织可分为广义的组织与狭义的组织:

【一】、广义的组织

包括组织原则与体制构思。首先要根据牌力与牌型考虑开叫花色与再叫花色的秩序,先叫哪门花色,后叫哪门花色,应该有个全局性的组织;还要考虑同伴可能的应叫或再叫,对叫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局面采取预防性措施,当没有一个完善的叫品能够准确描述牌情时,两害相权取其轻。叫牌进程中,必须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牌情与叫牌意图并了解同伴的叫牌目的,是只想争部份定约,还是想试探成局的可能性或寻找满贯的期望值?

一、广义的组织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

1,宾主原则:亦即主叫原则。该原则首先是主叫人的确定,而主叫人将充当叫牌的组织者,主导叫牌的走向。宾主的确定并不是以哪方的牌强弱而决定,而通常是谁的牌先作出了限制性的描述,其同伴则成为主叫人,充当组织者的角色,承担主叫责任。

2,不重复原则:当你用某个叫品准确在传递出某种信息后,则不能再作重复的描述。具体表现在同一花色叫品的连续重复,这样的重复必将传递其它的如花色长度等信息。如1开叫表示5张以上,如同伴1NT应叫后开叫人再叫2则必须承诺6张以上。当然,如果叫牌过程穿插其他叫牌,而你在同伴逼叫形势下无其他可叫叫品,不得不再叫原花色以维持叫牌则不属于重复描述之列。

3,追加原则:当你用某个叫品作准确的限制性叫牌后,随之的叫牌过程表明你的牌已经升值时,你将根据追加原则采取积极地行动。而不能先作出一个过分的估价然后再想办法往回调整,因为这个过分的估价必然带来过分的行动,而这个过分的行动很可能就越过了你方所能承担的安全线而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

4,速达原则:当某个明确的目标出现时,你的牌情已经能够达到且只能达到已知的目标高度时,则必须速达目标。这类速达占据了大量的叫牌空间,因而可能是阻击性的,也可能是表示实现目标的低限牌力且无其他特征可再作描述。

5,经济原则:已经建立逼局形势下,作出最经济的叫品来描述某种持牌特征,表示一手有满贯兴趣的好牌,邀请同伴根据牌情作出积极响应。它与速达原则所描述的牌情正好相反。

而所有这些组织原则的基础则是基于对牌张价值的准确判断,劳论斯对此在《牌张价值估算大全》一书作了详尽的阐述,大致为如下几方面:一是弹性估算,包括“箱体”描述与核心点力;二是危险征兆,包括单套重复(将牌过剩是其一种表现形式)、大牌碰撞、牌型重复(俗称镜子牌)、阻塞套;三是通过叫牌进程及位置进行价值重估;四是大牌价值估算与牌型价值估算。这些基本原则将会使你对强牌进行价值调整,也会使你对弱牌进行价值挖掘。这里给出一个牌张价值的计算公式,虽然不能精确计算出一手牌的实际价值是多少点,但这些指导性原则将为你的进一步行动提供一个可行性依据:

实际价值(最终价值)=表面价值(初始价值)+调整值

表面价值的计算极为简单,我们重点讨论调整值的计算:

1,正调整:有效的控制总量、完美的配合程度、牌型的互相补充、大牌与长套的有效组合程度、有效的牌点及有利的位置

2,负调整:其一与上述正调整相反的因素构成负调整要素;其二是敌套中的废点(负点力,将成倍体现其负价值);其三是无护张的大牌,甚至包括单张A的价值由于缺乏弹性及发展潜力也将作一定的负调整;其四是上述种种危险征兆。

3,比例调整:这种调整是根据下述种种大牌分配的比例进行正向或负向调整,一是核心点力(A或同伴套中的大牌)与离散点力的分配比例,二是长套点力与短套点力的分配比例,三是已方套+未叫套与敌叫套点力的分配比例。上述三种分配中前者的效率远大于后者,比例高则将作出正调整,否则作出负调整。

4,动态调整:这种调整是指根据叫牌的动态进行价值重估,包括大牌点与牌型因素的动态调整。它甚至还需要根据叫牌进程对同伴手中某花色持牌情况进行对称估算来衡量自己手中某些小牌的价值与输张可能,从而正确地判断牌型是互补还是重复。

举例如下,你持牌为:

=xxxx

=Jx

=Kxx

=QJ10x

其表面价值为7P,初始价值几乎没有什么可作调整的因素,所以只能作1示弱应叫,但经过如下叫牌进程,你将有惊人发现:

同 伴

1(JQ)

P

1

1

3(FG)

P

?


经过比例调整与动态调整,这手牌将变得威力无穷,尤其对称估算后你的4张小也变成了无价值之宝了。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不试探满贯都不可能了

再看一例:你持牌为:

=xxx

=QJTx

=K109xx

=x

其初始价值为6P,单张的好坏无从判断

同伴

1

1N(注1)

2

2(注2)

2NT

(注3)

注1:你体制规定加叫2=8-10P且3张支持,实际上这手牌我认为已经够加叫2的了,那个单张开始让你有些正调整的想法了,但你是比较保守的人,所以先作1N逼应叫,再准备回叫2表示5-7P2-3张支持或8-10P两张支持,这种追加方式的叫牌也是可取的。

注2同伴的再叫突然使你的牌变得有些模凌两可了,由于将牌张数的不足,那个单张的价值有些让人怀疑了,更要命的是,你仅有的6P牌的价值完全看不到前景了,还是老老实实叫2吧,我同意!

注3:你会不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同伴是16~18P的邀请,你红花色持牌的所有价值(甚至那些中间张)都得到了有效利用

上述各种调整其实互为关联与因果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进行片面的思考,有些牌只需要简单地也可能是一次性地便可通过调整以完成价值重估,而实战中许许多多的牌例都必须经过数次地同时也是多层面地调整方能完成。我尤其喜欢那个动态调整,其进程真是像在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一样,时而忧伤低沉,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山穷水尽,时而峰回路转……

二、体制构思:一个体制的组织必须以无将框架为基石进行整体构思,叫牌结构的前后连贯,整体脉络的清晰完整,竞叫与非竞叫的完美配合,进攻性与防守性叫牌的互相补充,主线条与小细节的周全考虑,以及对不同体制的针对性对策,对特殊约定叫如多功能2、双色套干扰的反干扰对策等等。可以说,一个体制的组织是个相当繁复的系统工程,它体现了组织者的理论水平与实战经验,是以逻辑贯通全局,而不是一个约定大全,更不能不加区别不深入领会地去照搬别人的东西,而不考虑你与同伴的叫牌习惯与接收能力,其记忆量大小与实战价值是判断体制优劣的首要因素。一个战斗力超强的优秀体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装置的先进与完整性:这就要求体制的组织者不断吸收大量新信息,掌握新装置,择优调配并及时更新调整,以保持装置的先进完整与同步。如阻击叫装置、满贯叫牌装置、防守装置与抗干扰装置等。

2,装置的合理与适用性:叫牌武器库里有大量先进的优良装置,但你肯定不能全部照搬,其一是能力所不允许,其二是内部结构的相互适用,其三是PD间的适应性。

3,装置的分解与重组:就一般爱好者而言,不可能自己发明一些先进的装置,我们总是运用那些桥牌先贤们与当代大师们理论总结与实践检验基础上诞生的先进装置,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原封不动地照搬,还必须对这些装置进行分解与拆装,甚至根据你与PD间的叫牌风格与适应能力进行适当的完善补充。

【二】、狭义的组织

是指某一副牌承担主叫责任的组织工作。主叫人的组织是某副牌的终极组织,而只有通过终极组织方能决定并实现终极目标以完成叫牌。应该说某一副牌的组织必将服从一个体制的整体构思,但体制是一个共性的东西,它只是导向性的指针,而并不能真正完全彻底的解决每一副牌的组织。牌是千变万化的,某一副牌的牌情也许与体制规定的类型与处理方式差异极大,甚至根本在体制里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是就需要牌手们通过逻辑推理与实战经验的总结,灵活机动地处理遇到的种种叫牌局势。而当叫牌进程表明主叫责任已经发生转移时,作为主叫人一方要及时承担起组织者的责任,制订出合理的路线,将定约的走向导向合理进程,并最终找到最佳定约。

举个简单的实例,两个第一次合作的同伴,使用自然体制(叫牌过程如非特别说明,均为自然制,下同),在如下的进程里,就应该无需任何约定而能推理出同伴叫品的含义:

1-1N

2-2=好支持且有大牌的高限1N应叫牌,邀请同伴试叫3N。

我们再来看下例牌中的组织者是如何失败的:

【牌例一】:你(本副牌的组织者),精确制

你的牌为:

=AKJxx 

=AJxx  

=AKx  

=x

同伴的牌:

=Qxxxx 

=xxx   

=QJx  

=AJ

 

同伴

1

1

2(将牌问叫)

3(有一大)

3(控制问叫)

3(Q或双张)

4(控制问叫)

4N(有A或缺门)

5(控制问叫)

5(双或3小)

6(无奈选择)


首先,持开叫人的牌作将牌问叫是否得当就值得怀疑,整手牌失张太多,且要关心的花色也多,自然会手忙脚乱。开叫人因整手失张太多不宜从问叫启动,用4SPLT配合显示,或者简单的2ª加叫,甚至1N等待都是不错选择。

其次,在问叫的组织上缺乏预见,仅想以最经济的空间进行问叫,却忽略了最关心的问题:上的失张,实际上这手牌同伴无控制时满贯的可能性几乎为0;最后,当问叫不得不在5阶进行时,因为答叫要缩减一级,同伴的答叫已经区分不出是否有第三轮控制了,所以非常“精确”问来问去,结果还是只有靠猜测去叫满贯,可今天他并不走运,6-1。

下面这个组织者从开叫开始,对同伴可能的应叫会给自己的再叫带来什么后果缺乏预见性,从而使自己面临两难的境地:

【牌例二】

你的持牌:

=x

=AKxx

=KJxx 

=AQxx

同伴

1

1


此时叫各级无将均不能正确界定其牌力,逆叫将歪曲整手牌的牌型(逆叫承诺54以上型,开叫套至少5张),且逆叫什么花色也难以选择,逆叫后的后续叫品更难以为继。

一个更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下面这类牌中屡见不鲜(至少我是曾经犯过):

【牌例三】

你的持牌:

=x  

=KQx  

=KQJx 

=QTxxx            

同伴

1

1


再叫2套太差;2? 那是逆叫且逼叫,牌力不够;最后一个办法了,叫1N吧,不是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吗?当同伴以下列牌跳叫4时(他有错吗?结构很好的6张套加上整手不错的控制),你不得不战战惊惊摊下你的牌,可最后你们还是错过了最佳定约:3NT

=QJ1098x

=Axx

=Ax

=Jx

下面这副牌,你的叫牌描述与你的牌相吻合,但仍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牌例四】

你的持牌:

=Kxx  

=xx  

=KJxx  

=AQxx

同伴

1

1

1N

3N

本想在同伴1应叫时叫1N,可你同伴却应叫1,所以你虽有些无奈却也不得不再叫1N,同伴一手均型牌且实力足够,于是跳叫3NT进局,他对你做庄的水平十分信任,所以到吸烟室去吸烟等你的好消息。可敌人却不那么客气,你同伴的大牌一首攻就被穿死,3N宕一,而你方竟有28点之多。44或45低花当某一高花单缺或双小时开叫1,然后再叫2 (因为你不能承诺正确的无将庄位),老师或书上这样说过,可你却忘了(或许你压根就没信过)。牌例三你如果开叫1再叫2,是很容易叫到3N定约的,不信你找个同伴试试。

而下例牌,同伴显示了逼局的实力,这次总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吧,但组织者(开叫人)由于对叫牌的走向缺乏预见性(同伴低花二盖一后的成局定约大致有一半以上是3NT,不知你信不信?),机械地作了一个低限均型的描述(这也是我永远不赞成用2NT作所谓的低限垃圾箱描述的理由,但似乎很多人并不十分赞同或者说不十分在意,因为他们好像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下面的牌,这样的牌出现过而敌人并未找到致命的首攻或者大牌的位置有利而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也就没有从理论上或者逻辑上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危害与重要性),其结果可想而知。

【牌例五】

你的持牌:

=xxx

=AQxxx

=Qx  

=KQx

同伴

1

2

2N

3N

实际上你只要简单再叫2等待,把NT让给有止的同伴即可防止这种本不应该出现的灾难。

以上各例的处理都极其简单,你每次都处理正确了吗?

第二节【描述与想像】

一些人叫牌时总去虚幻地想像同伴可能有什么牌,而不通过合理的叫品描述自己的持牌情况,然后按照这些虚幻的想像作一些主观的(也往往是错误的)决断,这种自以为是的主观臆断的危害是明显的。

而如果对同伴可能的也是你所期望的情况不予以想像性地思考,当然也不会采取恰如其分的行动,则将失去很多成局甚至满贯的机会。准确的描述是同伴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客观依据,而想像则是你自己采取行动的合理值界定范围。

描述与想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什么时候该描述,什么时候该想像,二者之其间有个度的原则性:那就是“箱体”原理(限制性),箱体一方只能描述,箱体外一方则必须想像。

如下进程:

1-2

3-?

应叫2的一方就处于高度限制的“箱体”之中,因此,如果他去想像处于“箱体”外的开叫方持有什么牌肯定是徒劳的,同时去想像同伴的3是只是试局还是有满贯意图也是无用的,他所做的应该是通过合理的再叫向同伴清楚地描述自己的高低限(箱顶与箱底)、配合情况、有无型的特征等等。处于箱底时就叫3示弱,处于箱顶则作示强应叫。

同时,处于“箱体”外一方持如下牌时如果不对同伴在“箱体”范围内进行可能与合理性的想像,也极可能将与一个不错的成局定约失之交臂:    

【牌例六】

你的牌

同伴牌

=Axx

=AKJxx

=xx

=QTxx

=Kxx

=Qxx

=xxxx

=KJx

而持如下牌时则会失去满贯机会,因为你对同伴的2加叫作了4止叫。

【牌例七】

你的牌

同伴牌

=Ax

=AKJxx

=x

=AJxx

=Kxx

=Qxx

=xxx

=KJx

一、作出准确的“箱体”。劳伦斯的“箱体”理论,不仅是使叫牌过程的判断更为准确的依据,也是进一步进行描述的临界点,同时还是想像的客观依据。这里所叙述的“箱体”是指具有某些条件高度限制的“箱体”,它包括某花色长度、牌型特征、整体牌力等诸多信息要素,而不是像开叫1阶花色为12-21P这样大范围的“箱体”。有些“箱体”可以一次完成,如1NT开叫,而有些“箱体”则需分两个甚至更多的步骤方能完成,如:

1  1

2=分两步完成箱体:12-15P,6张以上(至少好的5张)

1  1N

2  2

2=分三步完成箱体:大致5431型且牌力仅次于跳叫新花

二、对箱体特征进行描述:

一般而言,某方的叫牌表明其处于某一特定的“箱体”时,就应该尽可能地多向同伴描述自己持牌的特征,包括大牌位置与其在箱底亦或箱顶的区间等一些有助于帮助同伴进行正确判断的信息,而不能去主观想像“箱体”外(非限制性)的同伴可能持有什么牌而采取不正确的行动。

三、描述与想像的转换:

处于“箱体”外的一方则需要对同伴在“箱体”限制范围内进行某种合理的想像与假设,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探查,最终找到正确的目标。而有时候,描述与想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1,当“箱体”对应“箱体”时,想像则是双方都可进行的。当然,想像一方首先应为“箱体”的高限。

1-1N

2-?

1N应叫方虽处于8-10P均型这样的“箱体”之中,但持高限配合时总是会通过合理的想像采取某种进取手段,如3加叫或2/2/2N等表示成局的兴趣,这次通过想像采取行动是应方。

而持15P的均型开叫1(假设你的体制规定1N开叫=16-18P),对同伴的1N应叫,你必然会作出对同伴“箱体”范围内的想像,而发出2NT邀请,这次通过想像采取行动的是开叫方。

2,当双方都未作限制性描述游离于“箱体”之外时,双方唯一能做的不是想像,而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手中的牌情,如低花反加叫或二盖一应叫后。

3,描述的完成则是其同伴想像的开始。而实战中有些牌例难以一次性地用某一“箱体”进行界定,则只能通过分步骤地描述,而当其整手牌的特征描述完成时,其同伴将进行合理地想像而采取行动,亦即想像描述方持什么牌。

【牌例八】

你持牌为:

=Kxx

=AKJ10xx

=xx

=kx

同 伴

1

1

1

2=第四花FG

2N

3=6张

3♠=扣叫

4=扣叫

4=扣叫


同伴的叫牌虽然没显示3张以上支持,但随后的连续扣叫显示了至少双张(通常带一大)支持且显示了的控制且有不错的套,这就是你对同伴描述的想像性思考的结论,当然采取行动也有了准确依据:6

下例牌中开叫人对自己持牌的“箱体”作了一个不准确的描述,致使最后时刻的决策时发生了偏差。

【牌例九】

开叫人

应叫人

=KQJxx

=AKx

=Axx

=AK

=Axx

=xxx

=Kxx

=QJxx

2=强开叫) 

2=弱牌/等待

2=不准确箱体

3=强牌

4=控制扣叫

4=控制扣叫

4N=关键张问

5=一关键张

5N=问K大满贯

6=由低到高

6♠=担心/


上述叫牌进程中,开叫人也为最后的目标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其组织叫牌时一开始就对“箱体”的描述不准确,甚至错误地承担了本不该他承担的主叫责任,同伴在最后的决策时由于不知道开叫人的牌力范围,所以不能确定手中次级大牌QJ的价值,只能被动地答叫,其失败是必然的。我们模拟一下可能的叫牌进程,你将发现准确“箱体”描述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开叫人

应叫人

2=强开叫 

2=弱牌/等待

2N=24P

3=傀儡STM

3=5张套

4=扣叫,配  

4=扣叫

4N=关键张问

5=4关键张

5=问将牌Q

6=将Q+K

7N=数出13墩

这个进程中,由于开叫人对自己的持牌情况作了正确的“箱体”描述-强均型,从主叫原则我们知道,处于高度限制性一方的同伴必将成为主叫人,后来的进程我们也看到,开叫人的限制性描述而使持相对弱牌的应叫人成为主叫人,承担主叫人的责任与组织,也使后续叫牌清晰明暸。

你稍加留心不难发现,当同伴发出一个可能的目标信息时,处于“箱体”内的一方无法知道“箱体”外的同伴的叫牌意图,所以当其持牌处于箱顶亦即高限牌力时,从其牌力来看,显然有直接加到局的实力,但如果直接加到局,当同伴持某种特殊的牌情时他将没有更多可资利用的信息作为进一步行动的依据,而感到无所适从。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于是引发了下一个叫牌构思:全目标奋进。

第三节【全目标奋进】

一副牌的最后定约就像登山时的一个终点一个目标,叫牌的目的应当通过描述与想像确定目标的走向(无将定约与花色定约,充当攻方还是守方)及定约的高度(部份定约、成局定约、满贯定约),并通过彼此双方的协作,共同努力去实现目标并根据出现的变化及时修正目标。桥牌是合作的艺术,叫牌更是一种对话与交流,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当我们发现一个合理的目标出现时(如成局),将根据目标层次及目标信息的来源区别对待。

一、根据目标的层次划分:初始目标与终极目标

初始目标是指根据你同伴的叫牌及你手中持牌情况首先确定的第一目标,而终极目标是通过双方进一步的描述与想像挖掘出来的可能性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同一个,可能是两个,如初始目标为一个成局定约,而终极目标可能是小满贯,也可能是大满贯。有时候,初始目标就是终极目标,此时中叫牌的重点是围绕初始目标进行,如同伴1NT开叫,你持均型的7-13P,那这个初始目标与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3NT,持7-8P则邀请3NT(探索初始目标的可能性),8-19点则直接到达初始目标3NT,根本不用费心再去作别的努力,那也是不现实的;而有时候,初始目标与终极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差异,那就必须通过努力,寻找终极目标的高度与可能性,这就是我的所提倡的全目标奋进!但前提是不能越过安全线,这个安全线可能是初始目标,也可能是初始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范围。    

我们通过一个牌例来说明目标的层次性:

【牌例十】

你持牌为:

=AKxxxxxxx

=xx

=xx

同伴

1

1

2

同伴的再叫使你看到4这个初始目标已经变为现实了,但如果你不对同伴的2这个“箱体”进行充分地也是可能性地想像,那你将作出初始目标=终极目标4的止叫,让我们作出全目标奋进地努力来看看结果如何?

同 伴

1

1

2

2=开始全目标

3=自然

3=6,邀请响应

4=扣叫

5=缺门关键张

5N=2RKB

6=邀请大满贯

7N

完美的结局

小满贯这个原定的终极目标已经变为现实,大满贯(新的终极目标的可能同时也产生了-如果同伴有好套的前提,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全目标奋进,6问同伴套的质量,邀请大满贯),同伴牌为:

=xx 

=Ax 

=xxx 

=AKQxxx。

二、根据目标信息来源划分:

1,如这个可能的目标是由“箱体”外的同伴提出的,处于“箱体”一方则必须在到达终极目标前作出更多的努力,采用经济原则进行一些特征的描述,向处于“箱体”外的同伴传递更多更准确的实用信息。这就是我所提倡的全目标奋进!

同 伴

1

2=简单加叫

3

4=最好的牌

4

4=扣叫控制

6


让我们回到前面牌例七来,当同伴用3发出目标信息时,由于同伴是处于“箱体”外的,其目标层次也是你无法预知的,所以虽然牌力能够直接到局,而不应该直接到局,我将会叫4,告诉同伴其试局花色(也可能是满贯试探花色)我有两大支持,牌力为“箱体”的上限,由于你有“箱体”的限制(或叫保护),不用担心同伴会叫过头,同伴持牌例六的一手牌当然会叫出4止叫,而持牌例七的一手牌则会进一步作出满贯努力。

【牌例十一】

♠ Ax 

AKJTxx 

AQxx 

♠ KQx

Qxx  

xxxx

Kx

1

2(8-10P)

2♠=目标信息

3=大牌

3=扣叫

3♠=扣叫

4=扣叫

4=LTTC

4N或直接6


而持牌如牌例十一时,我将叫出3进行大牌描述,并在同伴叫出可能的3时加叫4作为止叫,如果同伴作出3¨扣叫时,再叫3告诉同伴我是高限且至少有第二轮控制,并于同伴4扣叫时,4=LTTC通知同伴我是2的最高限,从而完成对这一手牌的全部描述(LTTC即最后一班车,另有专文详述)。

大家都知道:高度限制一方不能主叫,比如NT开叫或限制性的NT应叫,有明确实力限制的加叫等。而非主叫一方一般不能问叫,而只能配合主叫的同伴扣叫,至于定约的走向及高度,让箱体外的同伴(主叫人)去决定吧,那不是你应该做的事,也不是你决定得了的事。由于应叫人2限制性,不可能有大满贯可能,而打小满贯的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可以速达或4N核查关键张。

如下十二时,将直接扣3,同伴4欣然Pass;而同伴能通过扣叫与答叫想像我没有A则必有K。请注意区别牌例十一与牌例十二的叫牌组织方式不同

【牌例十二】

同 伴

=KQx

=AKJxx

=x

=AQxx

=Axx

=Qxx

=xxxx

=Kx

1 

2(8-10P)

3(目标信息)

3♠(经济扣叫)

4NT(关键张)

5(一关键张)

6


不难想像,同伴没有A则必有K,理由:如同伴低花K换位置,则不能越过三阶将牌作扣叫(K才是核心点力),只能3等待,然后开方3扣叫时扣叫4否认K,开叫人问叫后知道你非A而仅是K时会停在5

2,当目标信息是由“箱体”内一方发出的,则仅为试局的目标将变得十分清晰。我们引进了“‘箱体’保护”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像总墩数定律的保护一样,同伴对“箱体”内一方的想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此当目标是由“箱体”一方发出的,如果你判断有实现目标的可能就速达,否则停叫,过份累赘的叫牌不仅不必要,同时会因为泄露更多的信息为敌方所用,那将是自寻烦恼。像如下进程中由箱体一方发出的目标信息十分清楚,所以其同伴应采取速达原则

A,先1N再叫2=好支持的高限牌,示止张,成局试探

同伴

1

1N

2

2

B,先作过PASS,再叫3的目标只能是寻局

同伴


P

1

1

2

3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如果你于2后再叫3,那也绝不是对定约的改善,而是告诉同伴有大牌,邀请同伴进局,逼叫到3

让我们再来看看两副缺乏全目标奋进理念而导致失败的例子:

【牌例十三】

开方牌

应方持牌

=AKx

=x

=Axxx

=AKQxx

=xxx

=Axxxx

=x

=Jxxxx

开方

应方

1

1

1

P

2NT

P

3

P

3NT

P

P

P

开叫人首先用2NT作的“箱体”描述就没把整手好控制的信息传递给同伴(我认为再叫2似乎好些),然后同伴3显示至少4张支持时,也没通过3扣叫显示好套好控制,应叫人自然也看不到更好的前景,一个首攻后即可摊牌的6定约被冷落了。

而下述牌例十四,本是一个较好的大满贯定约,现在连小满贯都没叫到,开叫人的4叫品是个缺乏全目标奋进理念的极端错误的叫品,甚至可以说是个不负责任的叫品。这样的失败例在你身边是不是经常见到而为之扼腕叹惜?但愿我所提倡的全目标奋进理念会让你有所收益,吾将不胜欣慰!

【牌例十四】

开方

应方

=AQTx

=

=KT9xxx

=AQx

=KJxx

=xxxx

=Axxx

=x

1

1

1♠

2♠

4♠

P

到达目标之前,请重新审视你手中的牌,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需要描述的重要东西,看看你原定的初始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层次上的差异,看看更高的终极目标是否可能……

本着全目标奋进的理念多做些努力吧,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相信我,就像相信你自己的努力一样!

【庄 南】
2003

叫牌中的构思模式

连载于《桥牌》2003年第9/10期

庄南的世界
诗和远方,我们同行!庄南的情感与桥牌世界,请你有空来坐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