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义乌商报
11月22日,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优秀市、县(市、区)名单揭晓,义乌荣耀夺鼎。该奖项含金量十足,是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也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这也是我市首次获得该项荣誉,实现金华地区“零”的突破。
据悉,“科技创新鼎”于2020年始设,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通过创新指数、重点指标、特色工作、负面清单等维度,对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科技进步水平和推进创新深化、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授鼎。
此次义乌获此殊荣,传递出我市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实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平台建设、两链融合、集聚资源等,接续建设浙中科创高地。
平台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耦合、互动的“加速器”。在平台建设方面,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集中力量建好以“先进制造业为硬核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驱动”的义乌科技城和光电创新城,形成高能级科研平台“矩阵”,打造义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义乌科技城重点建设双江湖科教园区,引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共建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获评1家全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作用凸显。
据悉,光电创新城锚定高能级战略平台,形成半导体发光、新能源光伏和高端芯片三大标志性主导产业集群,现已经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并建有全球光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高端人才产业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得益于持续优化的科研环境、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2023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39.28亿元,全省前列;近三年累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项、省“尖兵领雁+X”项目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省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821项;建立技术转移中心7家,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对接活动,近三年技术交易额约120亿元;深入实施科技主体“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62家、省科技领军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8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在两链融合上,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数字喜人、硕果累累。
“问鼎”的背后,还需要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一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做好政策“加法”,通过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多维合一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在政策方面,我市出台《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6个配套实施细则,形成“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并同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43亿元,增长26.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42.49亿元,较上年增长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