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都洛阳,72岁的张大爷的老伴儿去世快一年了。经别人介绍,他结识了一个老太太,开始一段“黄昏恋”。可是甜蜜的爱情才开始一个月,就被自己的女儿、女婿来了个“棒打鸳鸯”。在一次拉扯中,女儿用一块木板打了张大爷的女朋友,女婿则摔了张大爷的手机。据张大爷自己讲述,事后他赶在第一时间买了新手机,联系女朋友并道歉。在接受采访时,张大爷不断控诉着自己的女儿、女婿:“难道老年人不能婚姻自由吗?别人85岁了还在谈老伴儿!”张大爷的女婿则回应:家里无缘无故多了个人,他们以为是小偷。还说是怕老丈人被骗了!一切都为老人好。张大爷谈的对象则表示,自己并不图张大爷的钱,只是想有个伴儿。还有人觉得,既然老父亲不听儿女劝阻,老了还非要再婚不可,打一顿也一点都不过分。更多的人觉得张大爷已经年过古稀,老伴儿过世才不到一年,就耐不住寂寞,实在是太过于薄情寡义,老不正经,不成体统。甚至有人充满恶意地诅咒,说老头子是只要不死就不老实。有人建议女儿、女婿赶紧和张大爷断绝关系。免得亲妈刚走,又要照顾后妈。有的人站出来为张大爷说句话,但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一个意思:七十多岁的人还要找老伴儿,真是丢人现眼。当然有。至少从法律的角度讲,这是任何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当然包括老人。从情理上来讲,也很有这个必要。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家庭观念的社会里。只要不是孤家寡人,两个人的爱情、婚姻,最终几乎无法避免成为两个家庭的问题。完全不知会家人,不理会家人的意见和态度,也不合适。特别是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人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子女越来越少,越来越忙,离得越来越遥远。但老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各种社会需求,陪伴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老人上了年纪,时不时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其他的意外,身边总是有另外一个人比较好。新闻总是报道日本很多独居的老人去世很久了,才被邻居或者警察发现。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也时不时有类似的报道。再过几年,这种情况恐怕只会更多。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欲求。但我们总是非常压抑,持一个回避的态度。拒绝给小孩子做性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更会觉得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忙着找老伴儿,就是老不正经,不成体统。我们唯一会正面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像就是在催生的时候。一旦生育繁衍的目标达成,好像性的欲求就成了一桩不可饶恕的罪恶。在明面上我们掩藏了,它就会以某种更为隐晦、阴暗,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样子出现。前些年就看到过新闻,工地、农村、城中村等地出现了“零售式”卖淫活动。一些中年、乃至老年妇女,在路边、树下、桥下、庄稼地里……不计场所,不限时间,随叫随到,就地解决,一次几十块钱。整个过程可以连最简单的交流都没有,只为解决最基本的生理欲求。最近又看到新闻报道,在社交短视频平台,围绕老年人的擦边内容越来越泛滥。当然可能是因为钱,但有人为此买单的根本性原因还是背后一群人实实在在的需求。夫妻两个,一半走了,留下来的另一半需要陪伴,需要满足欲求。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下,我们可以责怪他们薄情寡义、老不正经、不成体统。从这个角度来讲,新闻中张大爷的委屈,又似乎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可对于父母黄昏恋、再婚,我们又显得特别抵触,甚至觉得是给家庭带来耻辱的一件事。但有一条比较隐秘,又无法忽视的原因:我们的社会特别执着于“家”的观念,为了家,我们提倡了很多道德规范。提到家,我们总是会想到诸如幸福、温馨、奉献,以及传承等关键词。但我们的家庭内部结构,又同时遵循着最原始的丛林法则,即家长制。好归好,对孩子好的家庭很多,对孩子尊重的家庭却总是物以稀为贵。家长对孩子的好,总是一种“我要我觉得”的好。我觉得你该考第一,我觉得你要读理科,我觉得你要去大城市,我觉得你要结婚,我觉得你要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实力增强,掌握话语权,成为家长。在做决策的时候,对待老人,尊重同样谈不上。我是为你好,我是为了这个家好……至于当事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就容易被忽略。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又在家庭内部施行以丛林法则为底色的家长制,这就让弱势者处于一种既没有话语权,得不到尊重,还逃不掉的尴尬。包括我们的评价体系也总是在这个死结里打转。既不敢完全摆脱家庭感情的牵绊和纠葛,又无法完全放下喜好、利益的考量,左右矛盾,前后纠结。但如果我们都能独立一些,或许事情可以变得容易处理很多。所谓的独立,概括起来就是自己要为自己的生活、人生负责,同时也允许别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不会把很多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允许别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不会过多干预,甚至是控制别人的个人生活。哪怕对方是绝对的弱势一方,也保持足够的尊重。各人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不对别人抱有非分的要求和期待,包括情绪上的期待,也包括财富上的期待。女儿、女婿之所以会如此激动,恐怕也不单纯是他们自己所说的不能接受老人的薄情寡义、是为老人好、怕老人被骗。自己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再找个老伴儿的话,很多人立马会想到的就是,作为子女,既多了一个老人要赡养,还多了一群人来分财产,还可能连带着其他一大堆麻烦。但如果我们足够独立,充分尊重一个七十岁老人对自己生活做主的权利,也许心里就不会有那么不平衡。先说赡养问题。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和继父母之间如果抚养关系不存在,赡养关系也相应不成立。如张大爷的女朋友对张大爷的女儿没有尽抚养义务,即便他们结婚,张大爷的女儿也可以不用对其承担赡养责任。对待家里的财产,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句:“这些早晚都是你的。”当父母老了以后,子女成为家长,就会本能地觉得,父母的财产就是自己的财产。但其实父母的财产,只是父母的财产。父母不在了,子女具有法定上的继承权。仅此而已。当父母在的时候,他们完全有自主安排财产的权利,当然包括谈恋爱,或者拿来对女朋友示好。而我们自己的财富,最好还是寄希望于自身的努力。至于父母那一份,当他们另有他用的时候,我们至少不用太过地去怨恨。免去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心理上也不对父母财产有过多期待。所谓无欲则刚。在此基础上,如果自己的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身边能有个人陪伴,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具体到张大爷的女儿女婿,如果实在想不过,还可以主张让张大爷去做婚前财产登记的。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是温情和矛盾相交织。对于那些让至亲成至仇的家庭,其实我想说,人与人的关系除了亲密和怨恨之间,还有一种叫各自安好。实在不行,就独立一些,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互相尊重,互不打扰,总比做仇人要好。写在最后,这个话题注定了会充满争议,我也只代表我自己一家之言。欢迎所有人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请保持在理性的基础上。可以讨论,可以有分歧,可以争论,但请讲逻辑,摆事实,论道理,纯粹的情绪发泄,或者恶意攻击,甚至违背平台规则乃至法律法规,还请保持沉默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