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是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磷化工是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磷化学品是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产品。贵州磷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磷富矿查明资源储量19.37亿吨,占全国56%,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重要的磷肥及磷化工生产原材料基地。
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孕育着一支功勋地质队——中煤地质总局中化局贵州院。自1973年成立以来,他们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矢志不渝为国家探寻大型、富集的磷矿资源,传承几代地质人找矿经验,准确预测成矿靶区,共为国家找寻大型富磷矿资源7处,累计提交优质富磷矿资源量13.6亿吨,占全国总量近40%,在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他们坚持“大地质”理念,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从“新”出发、点“磷”成金,创新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不懈奋斗。近日,中化局贵州院获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为了大地丰收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中央多次强调的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50%,作为制造磷肥的重要原料,磷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愈发明显。然而,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品位不高,基于国内优质富磷矿相对匮乏的情况,贵州院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致力于不断发现用于化肥制造的矿产资源。
只有把沉睡的宝藏准确找出来,摸清“有多少米下锅”,才能把“好米做成好饭”。51年来,贵州院探明的磷矿资源量从4000万吨逐步增长至9000万吨、1.5亿吨、8亿吨,不断刷新优质富磷矿找矿纪录。同时,探矿深度也从300米、500米、1000米、1500米,逼近2000米,一次次突破深盲找矿极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增了强大助力。其开创的勘查工作时间短、矿体平均埋藏深、水文勘查难度大、矿石品质优、综合研究透等多项磷矿找矿新特点,为深部找矿工作开阔了思路,对其他磷矿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7年开始开展的“贵州开阳磷矿洋水矿区东翼深部磷矿勘查”是贵州院勘探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贵州省首个孔深超过1000米的磷矿找矿项目。贵州院十年磨一剑,探明磷矿资源8.01亿吨,磷矿石平均品位33.47%,是国内唯一不经选矿即可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质磷矿资源,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探明的单一矿床规模最大的富磷矿资源成果,相当于再造了两个开阳磷矿,让中国富磷矿探明储量提高了5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我国发现特大磷矿 资源量超8亿吨》为题进行了报道。项目成果获评2011年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最佳勘查奖”,入选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展。
聚焦找矿突破 做精做强核心主业
除了磷矿勘探,贵州院还对煤、铁、锰、铝、铅、锌、金、萤石、重晶石、硫铁矿等10多种矿产进行普查、详查和勘探,累计为国家找到硫铁矿1.8亿吨、重晶石1亿吨、黄金1271千克。凭借出色的勘查成果,该院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称号,2018年被自然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地质科技奖一等奖”。
一项项成果、一个个荣誉,见证了贵州院对地质勘查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近年来,贵州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做精做强地质主业方面大显身手,纵深推进找矿工作。
贵州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结合国家磷矿资源勘查及开采现状,贵州院成立了“深部磷矿找矿突破研究”科技创新团队,2022年5月承揽贵州省开阳县永温镇大坪磷矿勘探工作,历时6个月完成施工钻孔36个,平均孔深约1500米,钻探工作量达54970.70米。项目新增探明磷矿资源约1.47亿吨,磷矿石平均品位33.14%,为大型沉积型优质磷块岩矿床。项目同时开展了三维成矿预测、地球物理勘探、超深勘探研究、地应力测试、选矿试验、地下开采对地表建(构)筑物影响评价、首采区论证等研究工作。
近年来,新能源已成为磷化工产业的重要下游,“电池级”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热词。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当前,贵州磷化工产业已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争相开启或加码“左磷右锂”模式。“风口”之上,需求牵引供给。贵州院抓住机遇,与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头部企业合作,为其开展磷矿资源勘查,成为企业信任的合作伙伴,保证新能源电池原料产品产能持续释放,带动下游新增电池装机产能。
贵州院不仅在地质勘查主业上独树一帜,更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与生态建设、测绘测量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
瓮安县矿山竖井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是深部找矿背景下衍生的“新勘察”项目。竖井深1043米、直径6米,工程勘察控制性钻孔深度超过1053米。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为贵州院未来工程勘察市场开拓指明了新方向。承揽的印江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项目,成功解决了垃圾渗滤液渗漏污染问题,为长江一级支流乌江的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了社会口碑。
贵州院还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2020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贵州省黔西县中坪镇黄泥坡社区仓堡田组发生山体滑坡。作为技术保障单位,贵州院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提出了“治坡先治水”的抢险方案,连夜讨论抢险工作,全程跟进了解情况,以专业知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贵州院参与了织金县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扛起央企社会责任担当,展现了地质人的无畏精神。
党建引领 人才强企 汇聚发展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贵州院始终将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升级,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贵州院打造“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项目模式,先后成立开阳县永温镇大坪磷矿勘探、瓮安县大坪铅锌多金属矿磷矿勘探、开阳县龙水乡新场磷矿勘探等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突击队,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为项目顺利推进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近年来,贵州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引领方式,注重在基层一线、业务骨干、关键领域和重要岗位发展党员,与兄弟单位联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趣味知识竞赛等,让党章党规党史“飞入一线”、深入人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优势。
贵州院把人才和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创新驱动战略。秉承“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理念,重点强化人才培养和创新管理,推动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将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充实到干部队伍中,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90%为专业技术出身,人才张力凸显。在科技创新方面,建立完善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研带用,以用促研”为纽带,“传帮带”为推手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加强对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打造高素质、高质量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立足于发展壮大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结合实际谋划部署,组建了一支高效精干的地质找矿技术队伍;稳步发展工程勘察与地质环境人才队伍,与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物探、地质力学、地下水防治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中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力学研究所和北京地质力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创新攻关,为今后找矿突破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和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团队以项目为纽带,建立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运行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产权及权利合理分配,有效提高了贵州院“向地球深部进军”、在深部磷矿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量优秀人才成为贵州院不断取得佳绩的重要支撑,团队中有一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两人荣获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伴随着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贵州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该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中化局云南院共同组建中化明达西南地质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定不移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优。为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各经营实体负责人公开竞聘上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规范任用、考核、退出机制,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切实推动中层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两院互相取长补短,发挥贵州院技术优势和云南院市场优势,将勘查业务的触角延伸到西藏、新疆乃至“一带一路”沿线的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竞逐国际市场新赛道。
作为地质勘查主力军,中化局贵州院将继续牢记“地质报国”使命,落实总局新一任党委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部署和要求,贯彻总局“1158”发展战略和“一体四翼两培育”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攀地质找矿新高峰,为磷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坚实保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建设贡献力量,不断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 者:叶 静
供稿\编校:新媒体中心
审 校:党建群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