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效能分析,看这一篇就够了!(收藏)

职场   2024-08-31 07:15   上海  

来 源|章法森言(johnsonzhang0807)



什么是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资源效能,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人力资源效能的表述有两种含义:


● 人力资源有效性(HR Effectiveness),指人力资源管理达成目标的程度,评价的对象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尤里奇在这个领域提出过很多观点,也设计了一个“人力资源计分卡”的模型。后来很多企业就会在组织内建设一个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HR Efficiency Dashboard, HED),以指标显示人力资源战略路径上的“关键节点”,将人力资源管理从动作到结果的传导机制变成指标和数据,使人力资源战略地图极度可量化,以精准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输出或战略性贡献。

● 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反映人的投入产出,即“人均绩效”的意义,表达的是人员投入产出的平均情况,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谈论的人效。

这篇文章,我们谈论的就是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它是从本质上反映人力资源系统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就是将经营贡献与人力单位相联系,计算出不同人力的投入是否产出了相应效果。再直白些,就是人这个资源投入,还值不值得,是需要优化,还是值得持续投入。


如何分析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效能
——“三观”架构

笔者的实践过程中,这件事情,有3个层次,分别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

● 宏观:财务层面。即以财务结果结果与人的资源单位进行比较,这也是最刚性的指标,最直接的指标,体现人力资源职能的直接投入价值。比如: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这些我们熟知的人效指标都是人效的宏观分析。这个层面的分析,一般以整个组织为单位进行评价,是组织视角的评价。完成宏观分析,需要HR对组织的各类财务情况非常清晰。

● 中观:流程层面。即以流程结果和输出成果与人的资源单位进行比较,这个一般以一个岗位或者一个部门进行评价对比,是群体视角的评价。比如培训人员的人效,人均培训场次,人均培训实施时间、人均培训人时,人均培训预算执行等。完成中观的分析,需要HR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结果要非常清晰。比如一个呼叫中心,有10多个中观的流程指标对其进行评价,人均电话量,人均投诉量等来评价,客服岗位是否还值得继续投入。我们经常说的1个HR服务多少个员工,其实也属于这一个层次,只是因为无法衡量工作量,而采取的一种抽象假设,假设有这么多员工可能存在这么多工作量。

● 微观:活动层面。也称为劳动分析,就是通过每天每个员工的工作饱和度来进行分析,这个员工忙不忙,工作量是否饱和等。通常会以长时间的工作日志,或者现场观察的方法进行实施,也是分析量最大的一种。这个要求HR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非常了解。微观层面,笔者专门有一个“蝴蝶分析”模型,未来会另起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基于上述的3观层次, 笔者的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分析的整体架构归纳如下:


如果要进行人效分析,笔者的项目实践路径是:

先用宏观启发需求,定位是否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效能的分析,然后再用中观分析锁定范围,哪些群体可能存在人员效能的问题,最后用微观去分析,具体哪些人存在人效问题,需要进入后面的改进和优化缓解,从而最终提高人效。


这里,笔者基于自己的实践,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宏观层面的人效分析的指标库(其实是一个逻辑),仅供大家实践中参考。

企业组织效能测评
👇👇👇
点此测试


人力资源效能的宏观分析
——“人效窗”架构模型

这里我们不强调,硬性去记指标项,我们要先定位一个指标的框架,指标库,既然是库,就应该有库存的机制。

这个指标的逻辑,我们先要回归业务的逻辑,人效分析的意义,也是在于去探索多少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去支撑业务的发展。

那么业务的逻辑是什么逻辑呢?

从财务的视角给出了一个公式:“利润 = 营收 - 成本”!

人力资源在这个公式中属于成本的一种,而这种成本的衡量有两个算法,一个是“人”头数量,一个是“钱”(人力成本)。

那么整个宏观的人效分析,就是将这两种成本计算方式与利润、营收与总成本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指标来分析整个组织的人效情况。


首先,我们基于这个公式,从人的数量和人力资源成本(钱)两个维度,与公式上3个变量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指标:


这里,笔者特别强调“人均现金流”和“现金流与人力成本比”这2个指标,特别是当下疫情阶段,这个指标的意义是可以看出,组织是否还有实力支撑这么多的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够承载多久。

人员是否需要优化,是否需要通过裁员来维持组织的生存,这2个指标给了最直接的指向。以“人”为维度的指标,衡量的是人在宏观层面为组织做的贡献以及组织所承担的成本;以“钱”为维度的指标,衡量的是人作为资源的投入,投入产出比如何,如果在人上我们投入1元,组织在营收和利润上看到的效果。

以上的评价都是静态的,即一个组织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人力资源效能表现。但世界是发展的,组织是动态的系统,市场是动态的系统,因此除了我们用静态的思维,我们还需要用动态的思维去,去看变化的速度之间的比较,到底哪个速度的发展更快,是我们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速度快,还是利润增长的速度快。

动态的视角是长远的视角,静态的视角是当下的视角,静态是个一个点的状态,动态是一个过程的状态。

基于这个思维,我们可以定义出一个组织的“人效窗”分析架构:


基于这个“人效窗”架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力资源效能的14个指标库:

      

“人效窗”的使用
1、指标--循证的视角 

笔者之前强调过一种“循证”的人力资源思想,这里人力资源效能的14个指标分别就是14个视角来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的效能进行评价和诊断,从而生成组织的一个宏观的“人效健康度”的归一化评价。

如果一个组织在这14个指标都和组织过去的状态相比呈现一个发展不好的趋势的话,那就给组织敲响警钟了:

人效可能出问题,需要进入都中观层面进一步诊断,从而开启组织人效的优化。当然也可以分不同的组织单元(比如子公司、业务单元)来分层呈现。

2、建立仪表盘

这14个指标,建议HR建立一个仪表盘,生成一个HR给组织高阶管理者的“桌面”,并形成一个机制,HR与管理者就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讨论切入点,切开更多HR可以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工作内容。

3、不断跟进

那会有HR问,我建立好了仪表盘了,如何判断我人效是好呢?普遍有3种分析方式:和外部行业比、和自己的历史比、和目标比。


人效的情况,每个组织有自己的情境,每个组织的人的质量不同,业务差异化很大,因此很难进行市场外部对比,除非一些标准化业态可以对比,比如奶茶店,4S店。

但是行业对比的数据也很难获得,因此更多是跟自己对比,和过去的历史对比,是否有增长,同时设置一个目标,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推进。即,简单地去想:如何要将组织的人效提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4、引发变革

很多HR又会问:如果宏观的人效指标低了,说明什么呢?如果我们的人效分析,就分析到宏观,可以如何推进人效的变革呢?

大家可以看,整个宏观人效的分析,本质就2个变量在互动:业务与人(数量、质量)。

那么如果这个宏观分析出问题了,一般有3个原因:业务本身出问题了,人招多了,人力成本上去了!

机遇这2个维度,3项原因,笔者在咨询过程中会给出一个问题树,来帮助大家找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从这12个变量进行干预,相信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的人效。


虽然表象是这3个因素,但是业务调整之后,人的2个维度,本身就应该跟着业务进行调整。

因此整个问题树中最核心的变量就是“组织结构”与“岗位编制”(人效也属于OD中组织结构的范畴),因为这两个因子是人的维度8个因子中的核心因子,同时也是经过调整对人效会立竿见影起到效果的。

所以,如果时间和精力有条件的话,笔者还是建议往下再探寻一层,从宏观锁定范围,对群体进行分析,甚至都到个体的微观诊断。


企业组织效能测评
👇👇👇
点此测试

-end-

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的数据分析和量化管理成为一大趋势,
但数据分析不只是罗列数字,还要有深入的分析;
而分析的方向,最重要的是能驱动业务发展,对组织和人才问题进行预测、预警、预判,并据此向业务部门提出决策意见。

在GHR的线下公开课《降本增效:数据分析驱动人效提升》中,就详细系统地提供了一系列人效数据分析的具体工具和策略。

本课程为您提供了从目标分析到细分分析、从溯源与逆向分析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非常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财务、人力等职能岗位人士。

课程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演练的授课方式,非常实战落地。已有多家知名企业通过本课程掌握了数据分析的步骤,实现了人效的显著提升。

GHR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都有开设线下公开课,也可定制内训。

如果你对如何运用数据分析驱动企业人效提升感兴趣,欢迎报名咨询。

我这里还有少量试听名额。

👇👇点击阅读原文,抢试听名额,先到先得。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点击关注,与100万HR和管理者同行!致力于引领HR下一个10年成长,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企业内训、公开课、数字化学习平台、企业出海、礼品定制、团建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