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洒满碧川小学的校园。正值大课间活动,孩子们拿着各种道具和乐器前往体育馆,有的一招一式比划着手中的红手绢,有的和同学一同钻研婺剧动作,还有的在认真弹奏着手中的乐器。
上课了,戏曲老师李赛飞开始专心指导排练即将上台表演的婺剧节目《抬花轿·梳妆》,从每一个台步的节奏到手部动作摆放的位置,孩子们都学得兴趣盎然。乐队老师陈钗华则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演奏乐器,从基础的乐理知识到剧情的情感把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透露出对婺剧的喜爱与执着。在碧川小学,婺剧社团课是婺剧在校园里进行传承的有效载体,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了热爱传统文化——婺剧的种子。
婺剧社团
开辟婺剧传承新路径
自2018年开启婺剧社团的探索创新征程以来,碧川小学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造自己的特色道路。2020年音乐老师吕佩来到碧川,成立婺剧社团,带领学校音乐骨干,尝试将幕后乐队搬到台前,在戏曲选材方面充分融入地方特色元素,如《婺之古韵》《跳魁星》《贵妃醉酒》《抬花轿·梳妆》《人偶情》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校长孙伟成介绍,碧川小学开展婺剧传承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此,学校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婺剧教师,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教学设施,包括婺剧排练室、器乐室、专业的音响以及表演展示的舞台。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对婺剧的浓厚兴趣。
除了刻苦努力的孩子们,家长们也在学校的婺剧传承探索之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婺剧活动中来,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排练安排,在课余时间协助老师督促孩子练习婺剧技艺。这种多民族融合的特色,不仅丰富了婺剧的艺术内涵,也让学生们在传承婺剧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彼此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碧川小学用艺术的力量凝聚人心,弘扬团结精神,展现出独特的多元融合风貌,在婺剧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童心婺韵
婺剧之花在璀璨舞台绽放
2024年12月18日,在碧川小学举办的“童心雅韵,同心共融”音乐节闭幕汇演上,经典婺剧节目《抬花轿·梳妆》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舞台上,精美的雕花窗前,饰演主角的徐焕荣款步轻移,每一个动作都轻盈柔美,细腻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温婉情思与缱绻心境。作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得主,徐焕荣以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抬花轿·梳妆》的舞台上,除了婺剧小演员的精彩表演,舞台右侧的乐队也十分引人注目。乐队成员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为这场校园婺剧盛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他们虽然稚嫩,但合奏时却能将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律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碧川小学婺剧社团的团结与协作精神。
2024年12月,婺剧节目《抬花轿·梳妆》在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24年上半年,学校选送的婺剧《抬花轿·梳妆》和舞蹈《人偶情》更是双双斩获省一等奖。从2021年起,学校已经有四个节目荣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接连收获的多项荣誉,充分展示出学校在婺剧表演艺术上的精湛水准和深厚底蕴,在这6年的探索道路上碧川小学也从此前的星星之火结出了燎原硕果。
孙伟成校长动情地说:“团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不是第一,但我们是第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婺剧的魅力,成为传承这一古老文化的使者。”
特色课程
续写婺剧传承之华章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怀揣着对婺剧的热爱,纷纷加入学校的婺剧社团。从零基础到上台表演,学生们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团结。社团的乐队老师陈钗华感慨道:“孩子们的变化成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从原先对乐器演奏一知半解,到现在熟练地演奏婺剧音乐,变得更加自信、有艺术修养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展望未来,碧川小学将继续深化婺剧传承项目,计划将婺剧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作为特色课程或选修课程进行推广。学校将定期组织婺剧教学研讨会,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鼓励师生进行婺剧创新,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
在碧川小学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婺剧这一古老剧种
必将焕发出新活力
成为传统文化浪潮中的
一颗闪耀明珠
照亮婺剧传承的崭新征程!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缙云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和“在看”。
大家都在看
转载请注明:缙云发布
信息来源:文/卢艺典 图/徐敏慧 叶高成 碧川小学
编辑:卢艺典
编审:虞萧逍
监制:刘斌
点小花花,让大家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