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着一张外国脸,却坚称是中国人,向国内捐款超4亿,扬言:我没中国血统,但有中国心

情感   2024-11-04 18:06   贵州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尼富商熊德龙虽是印尼和荷兰的混血儿,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无偿向中国捐款建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超过4亿元。
 
对此,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位富商到底为什么这么钟爱中国。
 
实际上这一切还得从许多年前说起。
 
20世纪40年代末,刚出生没多久的熊德龙就被父母给抛弃了,就那么扔在大街中央,小小的躯体孤零零地颤抖着。
 
若不是被人发现送到了孤儿院,估计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印尼富商了。
 
那时候,熊如旦和妻子在印度尼西亚经营着一家面馆,他们都是中国广东人,为了谋生才选择来到异国他乡闯一闯。
 
后来他们在孤儿院一眼就和还不到一岁的熊德龙对视上了,仿佛是命运的指引,这对夫妻不免又动了恻隐之心。
 
尽管家中的日子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商量后一致决定,他们要将这个男孩抱回去养,他们给这个男婴取名为熊德龙。
 
这么多年过去,虽然钱没挣多少,但是却养活了这个被亲生父母丢弃的婴儿,黄凤娇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从熊德龙咿呀学语的时候起,母亲就教他说自己家乡的方言,等熊德龙再大一点,黄凤娇便给他讲中国的传统故事,将中国的孝道仁义等优秀传统文化灌输给他,可以说熊德龙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文化教育。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和栽培下,熊德龙也成长为了一个既有智慧又懂礼貌的男子汉。
 
在他14岁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过于艰苦,熊德龙不得不选择了辍学,转而到一家海绵厂当工人,2年后,足够有能力的他便辞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海绵厂。
 
然而创业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将熊德龙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熊德龙一时间有些颓丧。
 
这时候黄凤娇夫妇突然把一沓数目不算小的金钱递给了他,原来,为了支持儿子东山再起,夫妻两个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掉了。
 
熊德龙的眼里满是泪水,决心不能辜负父母。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又重新将海绵厂开设了起来。
 
不仅如此,凭借着超高的创业头脑,他很快便开设了第2家、第3家工厂...手里有了更多的创业资本后,熊德龙又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酒店、餐饮、制造等更多领域。
 
转眼几十年的时间过去,熊德龙从海绵厂的小老板一跃成为了印尼《国际日报》的大总裁。
 
期间他从未忘却母亲对他的教导,更是把中国当作自己的故乡,在1979年的时候,他如愿回到了广东梅州,也就是父母的老家。
 
在梅州,他看到了自己已经双目失明的祖母,老人家颤颤巍巍地抚摸着他的脸庞,一声“乖孙”叫得熊德龙泪流满面。
 
熊氏家族也将他的名字写进了族谱里,虽然没有中国的血统,但是他是个中国人,他早已有一颗沸腾鲜活的中国心。
 
为了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尽自己的力量建设更美中国,熊德龙开启了他在中国的慈善之旅。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熊德龙结合社会的需要,一连捐建了好几所医院和其他很多公共设施。
 
喜欢读书却被迫辍学的熊德龙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他便亲自去基层走访、调查,了解孩子们的上学需求、考察各村的地势地貌。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他在广东梅州和其他贫困地区捐建了好几所学校。
 
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上学,他又捐赠了很多的书本文具以及很多课桌椅,他还设立了很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用来激励孩子们坚持完成学业,可以说他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每当在采访中谈到中国时,熊德龙总是充满了激动与骄傲,他说自己的中国血统虽然为0%,但是自己对中国的爱国之心却是100%。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心意,让无数人为这样心怀国家和社会的人深深感动!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深学读书
读书一定要深入,阅读一定要用心,你用心了,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其代表的含义。深学读书,一个为你分享热点快讯、情感故事、优美美文、哲理鸡汤的订阅号,每一篇文章都值得你深度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