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善,对某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和误导,也更容易为邪教所利用。许多邪教组织将青少年作为主要的目标对象,利用其青春期的好奇与懵懂,引诱青少年参与邪教活动,对青少年群体构成了潜在的威胁。2014年在山东招远发生的“全能神”邪教成员故意杀人案件中就有青少年的参与。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增强防范和抵御邪教的意识、具备识别邪教组织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保护自身免受邪教侵害,还能促进其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形成。
一、从邪教组织的特征认识邪教的危害性
(一)极端主义倾向
邪教组织往往宣扬极端教义,营造一种排他性的思想环境,让信徒认为教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拥有绝对权威,要求成员绝对服从,严禁脱离背叛组织,也不容许提出任何质疑。同时,邪教组织有强烈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倾向,时常放大社会问题,煽动成员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极端行为以实现不法目的。如2014年,6名“全能神”邪教人员在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内因发展组织成员遭拒绝而将一名无辜女性吴某殴打致死。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4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1]。在邪教组织持续洗脑与精神控制之下,信徒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渐趋极端化,过度顺从邪教头目的指示,因而常常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
(二)神秘主义色彩
邪教头目经常通过神化自己的背景,假借上帝之名,为自己营造出一层神秘的光环。他们向追随者许诺,只要全身心投入特定的“修炼”过程,遵守组织内部的各种神秘仪式,持续不断地虔诚礼拜,就能得到超自然的力量,实现心灵的解脱,享受健康平安的生活,远离疾病的困扰和不幸的侵袭。同时,邪教成员的活动非常隐秘,他们会选择偏僻的地方秘密聚会,尽量避免引起外界的注意,以此掩盖其非法活动的真实目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还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从事非法活动
邪教组织编造“世界末日”来临的谎言,并通过人为制造种种手段让信徒相信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他们利用“尽本分”“预备善行”等蛊惑人心的言辞,诱导信徒们上交“奉献款”。这些钱款大部分都被用于邪教头目的个人挥霍和享受,以及维持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例如,在黑龙江省公安机关破获的“全能神”邪教案件中,该邪教组织从信徒处收取了大量“奉献款”,并在短时间内将巨额资金转移到境外。此外,邪教组织还会建立虚假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虚假的募捐信息或投资项目,引诱不明真相的网民上当受骗。
(四)擅用心理操控
邪教组织往往通过深入洞悉并操纵成员的心理需求来实现对其精神上的控制。他们熟练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如互惠原则、社会认同以及权威的投射,使成员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操控手段隐蔽而高效,使成员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追随邪教组织。“华藏宗门”头目吴泽衡很好地利用了部分信徒偶像崇拜的心理,宣称自己为“佛祖转世”,有“天眼通”“宿命通”可以通过打坐、念咒语,通过意念治疗癌症等病症[2]。这些信息经过反复不断的强化,影响着信徒的感知与记忆,改变了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心理操控的目的。
二、邪教组织向青少年渗透的方式
(一)家庭内部的隐秘渗透
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正确的辨别外界的信息,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部分邪教组织瞄准家庭关系中深厚的亲情和子女对父母的天然信任关系,在渗透了成年父母之后,将魔爪伸向青少年,以父母的权威以及亲情纽带,诱使青少年逐步走入邪教的深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被邪教控制的父母会反复向子女灌输邪教思想,阻止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从而营造信息孤岛,使得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只能被动接受邪教的思想灌输。通过反复灌输和强化,邪教思想逐渐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形成所谓的“驯化”。
(二)互联网的无形渗透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无疑成为青少年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重要窗口,其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与范围之广,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然而,丰富的信息世界中却潜藏着无限危机中。在国家的严密防控之下,邪教组织无法进行线下的宣传与活动,进而将触手伸向了虚拟世界。互联网匿名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为邪教组织提供了“生存之地”,它们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平台,用“宇宙奥秘”“心灵觉醒”等话术进行伪装,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或是设计各种看似神秘实则暗藏陷阱的链接和广告,引诱青少年点击浏览。他们利用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逐步渗透,传播那些荒谬不经、扭曲事实的歪理邪说,进而使其深陷其中,沦为邪教的傀儡。
(三)情感诱捕与心理暗控
邪教组织擅长运用情感攻势和心理暗示手段,通过赞美、鼓励和赏识等手段满足其青春期渴望被认同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进而建立信任关系。同时,邪教组织十分擅长洞察人性的脆弱,特别是那些正面临生活困境、心理压力巨大的青少年。他们以“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为幌子,深深吸引着处于迷茫之中的青少年。在如此猛烈的心理攻势之下,青少年在寻求安慰与庇护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在一些超自然、神秘理论的笼罩之下,逐渐被邪教的思想牢笼所禁锢,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三、从细微之处识别邪教组织
邪教组织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伪装能力,这使得它们在社会中活动时不易被察觉。特别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的青少年而言,更容易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受到误导和欺骗。因此,学习和掌握识别邪教组织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警惕过度承诺
由于青少年群体尚未充分得到社会历练,其心理相对薄弱,故而在遭遇生活及学业领域的困境与挑战时,他们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或情绪释放等手段,以期摆脱内心的困惑与压力。这一实际的心理需求为邪教组织提供了渗透的契机。邪教组织往往抛出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承诺,诸如声称无需接受正规教育亦能轻松取得优异学业成绩、顺利迈入理想高校,或宣扬一旦加入组织即可毫不费力地掌握任意技能,以此诱导青少年放弃正常的学业追求。对于正处于求知阶段、对未来满怀憧憬却又感到困惑迷茫的青少年而言,此类诱惑极具吸引力。然而,这些承诺无疑是虚幻不实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他人所做出的过度承诺,避免落入邪教陷阱。
(二)甄别教义内容
在邪教组织试图拉拢青少年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不遗余力地传播其教义。这种教义不仅与科学原理和社会道德背道而驰,更隐藏着暴力、仇恨、反动等极端思想。青少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利用在学校和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作为识别和抵制邪教的有力武器。面对他人宣扬的思想,要仔细甄别教义中存在着的矛盾、虚假和荒谬的内容,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判断其真实性和合理性。通过仔细甄别和深入剖析,青少年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邪教教义的危害性和欺骗性,从而更加坚定地拒绝邪教的诱惑和拉拢。
(三)观察组织行为
邪教组织的行为模式往往与正常的社会组织大相径庭。正常的宗教活动或健康的社会组织,其活动通常公开透明,面向大众开放。相比之下,邪教组织则倾向于采取隐蔽、神秘的行动方式,往往选择秘密集会,避免外界的审视与监督。它们成员的举止也常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能伴有奇特的仪式和极端的领袖崇拜现象。青少年在面对这些迹象时,应当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邪教组织还可能会要求成员断绝与亲友和社会的联系,鼓励他们沉浸在组织内部的小圈子中,远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对外部世界的隔离,不仅是邪教控制成员的一种手段,也是其逃避法律制裁和公众监督的策略。因此,当青少年接触到新的组织时,应该仔细观察该组织的行为特点。如果发现组织强调高度保密,或者提倡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理念,这很可能是邪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利用资源求证
面对可能的邪教诱惑,青少年不应感到孤立无援,而应该主动利用周围可用的资源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青少年可以向家长、老师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分享自己的疑虑和困惑,获取他们的意见和支持。其次,互联网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青少年可以查阅权威机构发布的反邪教资料,了解邪教的特征和危害,从而增强防范意识。此外,青少年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社区或相关机构组织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学习防范邪教的技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邪教组织凭借其隐蔽性和伪装能力,在社会中悄然扩散,对青少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青少年必须学会识别邪教组织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体来说,要警惕那些看似美好却难以实现的承诺,这些承诺往往是邪教组织诱骗青少年的常用伎俩;要善于从科学和社会道德的角度出发,甄别教义内容中的矛盾和荒谬之处;还要留心观察组织的行为模式,对于那些要求与外界隔绝的组织保持高度警惕。面对疑惑,青少年不应独自承受,而应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青少年能够筑起坚实的防线,远离邪教的诱惑,健康成长,迎接光明的未来。
来源:清风龙江
编辑:郑金平
一审:牛文静
二审:王雪聪
三审:修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