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战国玉器!

乐活   2024-08-20 14:50   江苏  


「“賞古尋珍」
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

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


请置顶本公众号,以免错过精彩内容

常年拍卖征集,鉴定,售卖古董珍玩

访藏家!觅奇珍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厘米,璧径11.5厘米。

   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

   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目前所见的战国玉璧中此件玉璧最为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称绳纹。是由两条、四条或更多的线条扭结成绳索状的纹饰。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玉器纹样之一,即以减地法在玉器表面打磨出类似谷粒的纹样。中国古代玉器,尤其是玉璧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因线纹交织形似蒲席而得名,常出现在战国、汉代的玉璧上,后代的仿古玉璧上也常见。

玉绞丝纹环,战国,直径8.3厘米,厚0.3厘米。清宫旧藏。

   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面饰扭丝状纹饰,两环相连之6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遗址中就已出现内、外双重的环形玉,可见这类玉环源远流长,但在战国玉器中这类器物并不多见,尤其是扭丝纹环形玉多为单层,所以此双重玉瑗更显珍贵。又称“绳纹”或“丝束纹”,形状似多股绳缠绕。目前见到的北朝时期菩萨立像手中常握的一种法器。《大正大藏经》(第20册)中,大唐三藏不空泽《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十七图,画一手持此物,旁边径文为“若为男女及渚仆使者,当于玉环手。”故得知此物名为玉环。

玉云纹珌,战国,高6.3厘米,宽5.95厘米,厚2.25厘米。清宫旧藏。

   玉料为青白色,表面有较重的赭色斑,其色非玉料本身所带。器呈上宽下窄的梯形,两侧内凹,中部向两面凸起,表面饰阴线勾云纹,勾云纹中又有细阴线环形图及双短线。

   此作品底面有细阴线花纹,应是后人所刻,又有相通的双孔,穿有绳结、长穗,是清宫所为。剑珌是剑鞘底端的饰物,所处位置很低,不能再饰长穗,此作品于宫内可能作为人身挂件或器物挂坠使用。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厘米,高7厘米,厚0.3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玉器长埋地下,受周围酸、碱等物质的浸蚀,日积月累,形成蚀斑,称为浸色或沁斑。这里说的“弓”为旧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和计算单位。一弓合1.6米,三百六十弓为一里,二百四十方弓为一亩。玉器纹样之一,即以减地法在玉器表面打磨出类似谷粒的纹样。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玉龙首璜,战国晚期,长17.4厘米,高6厘米,厚0.3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片状,弧形,约为三分之一圆周。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其形似兽,耳贴于颈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细,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璜身饰凸起的谷纹,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供穿绳系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一般为单龙首,璜体似龙身。西周时期出现了双龙首璜,璜身多饰以弧线勾连而成的龙身。战国时期的龙形佩较多,其中一些制成了璜形。这类龙首璜的璜身完全没有龙的含义,所表达的内容较龙形璜更为宽泛。此璜为战国时期龙首璜中较大的作品,两端的龙嘴可悬挂其它佩件,因而应是成组玉佩中位于上部的玉件。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玉器纹样之一,即以减地法在玉器表面打磨出类似谷粒的纹样。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玉镂雕双凤式璜,战国,长13.7厘米,高6.2厘米,厚0.3厘米。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柳公乡2号墓出土。

   璜玉色暗青,表面有沁斑,并有较亮的玻璃光泽。器呈扇面形,较薄,边缘呈凹凸齿状。璜两面形式和雕纹相同,表面铺饰谷纹,谷粒呈菱面状,微凸起,谷纹间又有6处卷云纹,其形与凤尾相似。璜顶部镂雕一对相背的凤,细身长尾,尾端粗而回卷,与凤首相对,凤身局部有较多的镂孔,可穿绳系挂。

   战国时期,璜是玉组佩的重要组件,用作佩玉的璜一般都制造精致,除表面花纹外,很多玉璜还特加装饰。这件玉璜表面的云纹及顶部的双凤饰纹在目前已知的战国玉璜中是仅见的。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玉器长埋地下,受周围酸、碱等物质的浸蚀,日积月累,形成蚀斑,称为浸色或沁斑。玉器纹样之一,即以减地法在玉器表面打磨出类似谷粒的纹样。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径5.3厘米,厚0.7厘米。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玉剑首中以圆形剑首最为常见,但像这种两面饰花纹的作品并不多见。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BR>&nbsp;&nbsp;&nbsp;&nbsp;&nbsp; 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在玉器上钻通的较长的孔洞。一种为直通式,主要用以穿绳系挂器件。一种为两孔在同一平面,两孔之间有孔洞弯曲相通,主要用以穿过绳、丝,将玉器缝缀于布。其位置隐蔽于器件背面,又称“象鼻孔”、“蚁鼻孔”

文章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


赏古寻珍”的主理人是由业内资深从业者,公众号上线九年,粉丝已近五万人。从业十七年与海内外众多古董商,收藏家,拍卖行保持密切互动。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口碑。一直在为收藏家搜罗,推荐顶极的古董艺术品。为藏家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方式。藏品均为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有着清晰的拍卖记录,拍卖公司来源。

在这里,你有机会买到更加物有所值的收藏品,第一手新鲜的生货。愿为阁下的收藏锦上添花。
添加微信的朋友尽量简短介绍一下自己



賞古尋珍是由業內資深藝術品從業者親自打理的新媒體

一年就做兩件事找古董,尋客人


赏古寻珍
常年拍卖征集,鉴定,古董,书画艺术品,一年就做两件事找古董,寻客人,共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