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滨湖科学城!

政务   2024-10-22 07:26   安徽  








据新华社报道,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听取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介绍,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

合肥滨湖科学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城?为何被冠以“科学”之名?


建设历程

在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最大共识。

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于“金字塔”顶端。所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简单来说就是指对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或者区域。

从2016年至2023年,我国先后批复了上海张江(2016年)、安徽合肥(2017年)、北京怀柔(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和陕西西安(2023年)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支撑这些中心的战略目标,各地纷纷部署建设科学城,滨湖科学城就是其中之一。

合肥滨湖科学城。杨凤炆/摄


让我们先从滨湖科学城的建设历程说起。

2005年,合肥市政府在组织编制《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之时,明确提出合肥要构建 “一个主城、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 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一年后,合肥作出实施 “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 三大推进的重大决策,并启动滨湖新区建设。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继上海张江之后,合肥成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同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印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该方案提及合肥将建设滨湖科学城,涵盖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和成果转化区,以此打造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与集中展示窗口,滨湖科学城由此具备了实际框架。

2018年6月,《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正式启动招标,合肥滨湖科学城的 “轮廓” 初步显现。

滨湖科学城夜景

2018年10月9日,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揭牌。滨湖科学城规划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这 “四个先行区”。

目前,合肥滨湖科学城包括肥东、肥西、包河、蜀山、庐阳五个县、区的部分区域,覆盖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蜀山经开区)三个省级开发区(肥东经开区、肥西经开区、包河经开区),规划面积达491平方公里。按照“全域统筹、产创融合、生态优先、高端集聚”的要求,构建“两核、两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

滨湖科学城规划图

滨湖科学城犹如合肥的科创标签,它汇聚着全球最为顶尖、前沿的科技创新要素。合肥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机遇,能够更加有力地融入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发展的进程之中。

成果涌现

从2018年揭牌成立,如今滨湖科学城已走过六个年头。六年来,从规划图到实践图、从0到1、从1到N,滨湖科学城建设也取得了非凡成绩。

建设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数量是一条硬指标。作为科学城建设不可或缺的 “入场券”,滨湖科学城大力推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建设。

一方面,大科学装置是 “高密度创新资源聚合体”,能够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与科研环境,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皆会趋近布局,进而形成 “创新集群”。
另一方面,大科学装置是地区 “产学研用协同催化剂”。在创新集群网络内部,各主体之间能够更加直接地开展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产业化进程。

“合肥先进光源”效果图。

目前,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开花结果。先进光源“大眼睛”、雷电防护“金钟罩”、紧凑聚变“夜明珠”等加快建设,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重大科技成就,量子纠缠、人造太阳、星火大模型、钙钛矿电池、质子刀等重大成果令国人骄傲、让世界瞩目。

“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开放的科研平台如强磁场般吸引人才,滨湖科学城的创新平台与设施也不断完善。选址在庐阳区三十岗乡中部和长丰县岗集镇南部区域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依托现有的合肥科学岛和在建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规划统筹范围80平方公里。
全面实施大科装集群、深空科学城、科学家小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部园区、中科大国际校区(天都校区)等项目,努力打造岗丘相拱、科教融合、文旅辉映的科学高地、诗意田园。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 郭如琦/摄

除此之外,2023年4月,“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合肥开幕,首次发布了深空科学概念性设计规划。深空科学城将开展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打造成为深空探测综合性研究基地。深空科学城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利用和深空安全等四大领域12个研究方向,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打造世界一流的深空探测综合性研究基地。


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成果转化难,难在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够顺畅,具体表现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科研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科研转化环节衔接不佳以及专利经纪服务较为缺乏。

为化解这一难题,定位于科研供给侧改革的 “安徽创新馆” 在2019年正式落成。2020年9月,又在安徽创新馆基础上,组建了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创新馆外景

自运营以来,安徽科技大市场累计挖掘国内外成果1.8万项,挂牌、转化科技成果3027项,推动科技成果团队在肥成立公司160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金额超1173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486.72亿元。并且在省内建设科技分市场15家,将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串珠成链、串链成网,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赋能,把合肥建设成为最新科技成果就地应用的“露天实验场”
通过为科研人员提供梳理组织、专业建议等专利服务,滨湖大科学城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汇聚,一个科研与产业企业对接交易的平台初具雏形。

2023年4月26日,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参观。

产城融合

科学城建设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在集聚各类创新机构的同时,如何让顶尖人才愿意来、留得下?

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于促进科学城的产城融合。科学城在吸引创新企业、一流科研平台等入驻的同时,同时也注重科教文卫、娱乐设施等高质量生活配套的建设。

2023年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骆岗公园开幕,作为滨湖科学城重要板块,骆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长达3公里的大草坪、富有科幻色彩的全向信标台、风格迥异的园林展区……社交网络上,关于骆岗公园的美图靓照层出不穷、游玩攻略不胜枚举。
315万平方米草坪、地被、水域形成了全域海绵,AI科普设备、无人车、无人机等150项新技术、新产品将智慧要素集聚于此,在这里,城市嵌进了公园,绿色是它的基础底色,科创是它的隐形外壳。它不仅是人民的公园,也成了来肥旅客的首选打卡地。
自去年开园以来,骆岗公园已举办科创类、会展类、体育赛事类、休闲娱乐类等各类活动800余场,旧机场改造的公园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新客人。据统计,骆岗公园自开园以来,入园客流量已突破1600万余人次,是合肥当之无愧的城市会客厅。

此外,骆岗公园不仅是合肥的城市“门面”,更是支撑起更多科技创新场景落地的“超级应用场”。今年9月20日-9月23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举办,骆岗公园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集中秀场,科里科气满园。

目前,园区内已经投放了150项新技术、新产品,并搭载了超过50个规模化应用场景。便捷的in骆岗app线上运营平台、绚丽多彩的全色光显光趣园、引人入胜的刘慈欣科幻特展、昆明园内的3D打印体验基地、荣事达科技住宅打造的户外美学空间等,给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


同时,骆岗公园围绕线上经济、科普展览、智慧体验、智能接驳、无人服务等方向积极推进一批新项目落地,以打造陆海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超级场景,并通过常态化发布场景能力清单和机会清单,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商业化落地。
短短几年时间,滨湖科学城已成为合肥对话世界的科技窗口。它的建设和发展,也将为合肥发展提供“源动力”,意义非凡。
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创新的火焰越烧越旺,产学研的合作更加紧密,产城融合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在合肥考察,均安排行程调研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情况,并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时,肯定道“安徽的科技创新,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每一次来都看到新的飞跃、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你们这里各种要素条件集成优化的必然趋势。”
言语之中,饱含赞许。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殷殷嘱托,情深意长,催人奋进!

信息来源:合肥发布

部分素材来源:合肥滨湖科学城

责任编辑:徐楚寒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张红文主持会议
全球首个!合肥造
首届“科晚”,落户安徽合肥!
上海⇌南京⇌合肥高铁,传来新消息!

合肥发布
资讯和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