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素有“江南第一竹”的美誉
画竹子独步画坛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他素有“江南第一竹”的美誉,是我国近现代被遗忘了的画家,被人们称为当代徐渭,他画竹子独步画坛,我国近代著名画家,以擅长墨竹和花鸟著称,他便是黄叶村先生。曾经在一次画展上,有记者说黄叶村先生的每一幅画都是宝贝,有神韵有诗韵。
观他的一生几乎都很坎坷,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类型的画家,一生也最擅长山水和墨竹了,除此之外还兼工花鸟,能诗善书,修养全面,生前被称为“江南一枝竹”,他其实就是著名画家黄叶村先生,一个被人们遗忘了的画家,也是继陈子庄之后的我国又一梵高式的画家,他就是黄叶村先生。黄叶村原名黄厚甫,别暑后父,江南布衣,是我国安徽人,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他的一生也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经常陶冶与山水之间,这使得他的眼界开拓了不少,尤其是在歙县居住的那段时间,学习了新安派的绘画方法,还经常和一些画家进行交流,比如汪才白等人,大量浏览了他们家的收藏的古人名迹。当他见到石涛、郑板桥、梅清、石谿、四王、黄宾虹等人的作品以后几乎是一见钟情,尤为喜爱,但是虽然喜爱,却不拟古,在他的不断不努力之下,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几乎是汇聚了新安画派的长处,同时有融合了其他大家的画法,比如唐宋以来的大家,使得他的作品苍润浑厚,自然流畅,清新隽永。关于黄叶村的绘画学习其实从小就开始了,这起源于他的父亲的熏陶,黄叶村的父亲其实是一位裱画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擅长绘画人物,花卉,这对于黄叶村幼年的教育很有帮助,耳闻目染,使得幼小的黄叶村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画技自然超群,但是却少有人欣赏,年幼时在汪家浏览了不少古藏,他们家的碑帖很是丰富,这使得黄叶村能饱览群珠,尤其是新安画派诸位大家的真迹和徽州青山绿水,奇峰峻岭相互映照,使得黄叶村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奠定了他的艺术发展的基调。黄叶村在1981年有些作品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他所展出的大多为墨竹,北京大学教授吴祖缃、作家管桦赞先生墨竹“疑是板桥在世”“板桥后一人”等。他的名气几乎在芜湖书画圈子里是鼎鼎有名的,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黄叶村,他不仅擅长山水、花卉翎毛和墨竹,而且亦工书法与金石,并旧学功底扎实。他生前也有过卖花的经历,但是价格并不是很乐观,自从他离世以后,他的书画市场繁荣了起来,后来由于名气高了,冒充他的人自然多了起来,作假先生书画之风更甚,造假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有时候甚至是搞得别人不敢买他的画,害怕是假画。目前在合肥、芜湖、黄山、马鞍山、淮北等地,都有人专门摹制、贩卖,包括苏州、扬州、杭州也有高手帮上门的“客户”进行制作,有的佳作甚至做到了难以辨别真假的程度。纵观黄叶村的艺术生涯中的成就,可谓是一个多面手,不仅擅山水画,花卉翎毛和墨竹,而且亦工书法和金石。黄叶村的山水由清直追宋元,被人们称赞为新安画派的真正传人;书法设计的种类更是齐全,在他数十年来从临摹入手进而师造化的艺术实践中广取博收,勤于思考,孜孜以求,不追时尚,不求闻达,终于以其深厚的功力和深入的认识,学古而化,取得了不寻常的成就。尤其是他在墨竹方面取得的成就比较突出,被人们称为江南第一竹,他的竹子粗笔写出,但是没有忽略形,他认为就算是精雕细刻的工笔之作也不要失去了神似,不管是粗笔还是细笔他们本质都是写意。如果作画把精力都倾注于形状酷似,谨小慎微,笔墨刻板,哪有神韵可言?如若是越像越好,那还不如拍张照片呢,但是做的太不像,也是不行的,那就是欺负人了,苏东坡画竹自言不求形似,但他实际所画竹子,毕竟像竹子而不像芦苇。
学习中国画不能一直临摹,一直师古人,只知道师古人而不懂师造化那是走偏了道路,容易走上死亡的道路,学习中国画要创新,要发展,要敢于标新立异,连古人也是这么做的。不创新,总是老一套,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创新看得太简单,现在好多人就是这样这样,把创新看得太简单,有的人几乎美入门就开始大谈创新,真是太年少轻狂了。说到国画的创新,其实我们还是必须要先熟练地掌握了我国传统的优秀绘画技法之后,在师造化后根据自己的心得体悟而逐步进行,先继承、后创新或者是边继承边创新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反对那些没有基础就大谈创新的人。有人说,老的一套过时了,这样说的人无疑是没有什么见识,和小儿一样,不足与有识者共语。画山水画,首先心胸要宽,气量要大,肚里装得下万水千山,没有高尚的人品,没有爱国的激情,所画的作品自然俗不耐看。
*作者姓名、生活照片、简历。
*艺术评论或自述。
*作品20-30幅,请标注作品名称、尺寸和创作年代。
中国画,题材不限,手稿、写生、创作均可。
作品电子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
打包成压缩文件发送至邮箱:2511186709@qq.com。
*我们不赞成一稿多投。本次活动只收取一定支持性费用(或赞助一件精心创作作品)。
*为了便于快速联系,投稿人可加编辑微信:wdyz8612501
《孤山仰止-西泠印社藏金石书画精品选》
爆火1600年!中国顶级奢侈品,秒杀全球
从纸绢到颜料,全面梳理考证中国绘画材料的学科性著作,时隔近40年再版!
如何欣赏“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山水画?
+
请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当代国画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特别声明
图片均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编辑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