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多次担任青歌赛、金钟奖等全国、全军声乐比赛评委。8岁进入部队文工团,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藏军区歌舞团、成都军区歌舞团工作,后调军艺从事声乐教学数十年,培养出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哈辉等多名德艺双馨艺术人才。
她就是孟玲,著名声乐教育家,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声乐研究会副主席,被全国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问:您在教学时都是以美声唱法的教学理念作为基础或起点吗?
孟玲:我是学美声唱法出身,师从郭淑珍教授。在老百姓看来,可能会觉得我教的民族唱法学生更多一些,实际上我的教学在唱法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因为在我这里的演唱标准都是一样的,都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高位置和很好的吐字技巧,而且有能打动人的情感处理。都有这些和美声唱法的要求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对美声的理解就是美的歌唱、美的歌声给人们以美的感觉。我在教学时会给学民族唱法的学生练一些外国作品,希望能借鉴吸收美声唱法中的一些精华。毕竟美声唱法发展了几百年,有许多科学的方法与经验,而我们的民族唱法充其量还不足百年。黎锦晖时代歌曲仅是个开始,没有很系统的教学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郭兰英、黄虹、贠恩凤等老一辈歌唱家属民族唱法最初阶段,大都用本嗓多一些,很少借鉴混声技术,音域相对较窄;如果我们加上混声、头腔共鸣,音域自然扩大,声音表现力也会更加丰富,音色也会比较统一。声区统一了,气息也深了,而且头腔位置很高,那么声音就会很有张力,再加上科学的吐字,就一定会很美。学生一旦没有声音上的负担,肯定可以更好地投入演唱。
问:您的学生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等都是很好的男高音,有的教师宁可教十个女高音也不愿意教一个男高音,是不是男高音很难教啊?
孟玲:别说十个,有的教师甚至愿意教二十女高音都不愿意教一个男高音。男高音成才少是因为其本身的基数小,女高音的基数相对大,人才自然就会多一些。没有一定的数量,肯定难有一定的质量。所以,一旦碰上好的男高音苗子,就一定要保证不能让中途夭折。
教男高音不仅仅需要好的方法,各个方面都需要兼顾。1991年,我班上有陈小涛和王宏伟两位男高音学生,我当时下决心一定要把他们带出来。为此,我看了很多文章、音像资料,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琢磨,有时半夜醒来满脑子都是教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一样,我认为声乐教学不能“克隆”。
同时,只要我知道哪里有专家班、大师课都会去听,不光是男高音声部,各个声部我都会听,过去没有录音设备,我都作课题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