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启航 改造向阳——“觉醒”教育品牌的一盏“心”灯

政务   2025-01-22 21:00   江西  

正念训练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现代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心理治疗技术。

2024年,南昌监狱积极打造“觉醒”教育改造品牌,用心用情开展项目化精准矫治,引入正念减压疗法,用正念训练点亮一盏“心”灯,照亮罪犯的“觉醒”之路,为矫治罪犯不良心理与行为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疗愈途径。


营造氛围——正念理念初体验

2024年1月,监狱通过“觉醒”广播中心搭建“云平台”,以直播形式开展了首次正念训练。在民警的组织下,罪犯在监舍有序就座,听心理咨询师介绍正念的概念、作用和意义。在舒缓的音乐中,罪犯渐渐安静下来,适应节奏,集中注意力跟随心理咨询师的引导进行呼吸训练、冥想等步骤,做自己的观察者,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将注意力从外界回归自己的身体、呼吸,感受内在的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训练结束后,罪犯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通过正念训练,整个人都精神了,头脑也更加清晰,压力得到了释放,希望以后能继续参加正念训练,熟练掌握这一心理调适技巧,帮助自己在改造过程中更好地调节情绪。

为不断强化正念理念,营造正念氛围,监狱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正念训练穿插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活动中,引导罪犯在潜移默化中将正念训练运用到日常,形成良好的改造习惯。


精准矫治——正念减压项目化

近年来,南昌监狱一直积极探索项目化精准矫治,针对暴力型罪犯冲动、暴躁、易激惹的特点,率先将正念减压疗法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治上。

2024年9月,监狱与江西省社会心理学会正念专委会联合开展暴力型罪犯正念减压矫治项目。在基层监区选取6名骨干心理咨询师参加正念减压培训,并与正念专委会专家组成正念导师团,对从多个监区选取的16名性格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且近两年内有一次及以上严重暴力违纪行为的罪犯开展正念减压训练。

监狱充分汲取前期开展正念训练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创新训练形式,在原课程标准流程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三个引入”,有效提高罪犯认知能力,促进良性人际沟通。

引入传统动功——八部金刚,将内在的友善、感恩、接纳、耐心、信任、非评价的态度融入到动态的身体觉知,促进内心平静。

引入传统吟诵——诗歌唱诵,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又朗朗上口的传统诗歌作品,以声音为正念工具,用唱诵的训练方法,实现感官的收摄和心意的专注。

引入仁爱实践——慈心练习,通过善语与明智的行为,提高言语和行为的控制能力,用感恩与自我祝福的慈心冥想,提升心灵品质。


行为养成——正念训练出成效

经过八周的正念减压训练,罪犯从最初的质疑和抵触,到逐渐接受,积极配合,再到最后期待训练,怀念训练。

“现在我不会和人吵架,有矛盾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民警来处理。”罪犯陈某最开始对正念训练非常抗拒,认为监区把他当成“最差”的人带到这里惩罚,抱怨、牢骚的声音特别大,就像是在和人吵架。参加完几次正念训练后,说话的声音明显小了,语气也平和了不少。

“参加正念训练后,愿意与他人交流,更加喜欢思考,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会使用正念呼吸平复情绪,平静克制地解决问题。”罪犯平某认为正念训练让他明显感觉到了变化,脾气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心态更平和了,性格也更开朗了。

除了罪犯自身的感受,心理测试结果和现实改造表现印证了正念减压训练的成效。测试结果显示,罪犯攻击性、负性情绪显著降低,心理弹性、情绪稳定性显著提高,罪犯暴力违纪率降低60%。


前景广阔——正念矫治深挖掘

目前,南昌监狱正在系统化推进正念训练,不断挖掘正念训练潜力,扩大罪犯参与范围,持续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助力。

监狱积极探索总结,编制《八周正念训练课程的操作手册》,尝试新入监罪犯、老病残罪犯和心理疾病罪犯矫治项目等专项内容,将正念矫治技术与积极行为习惯养成、内视观想(诵读经典)等多种矫治技术结合,探索调节罪犯自身情绪、转变错误认知、固化积极行为习惯。

筹备正念训练技术人才储备库,邀请高校专家开办正念训练课程,培养骨干民警,积极打造技术力量雄厚的正念训练师团队,每年组织新入职民警参加正念训练培训,有序开展正念人才梯队建设。

南昌监狱将持续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功效,积极探索正念训练在项目化精准矫治的深度应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罪犯点亮一盏“心”灯,照亮“觉醒”之路,让罪犯重新审视自己,学会理解他人,认真对待生活,积极投入改造。

供稿 | 邹彦瑛、姚继怀(教育改造科)

 | 万祉若

 |    

 | 吴   正

向红而行(一)

向红而行(二)

向红而行(三

江西省南昌监狱
讲述监狱故事,传播监狱声音,弘扬法治能量,树立监狱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