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
野化放归大揭秘
嘿,你可曾想过那些圆滚滚、萌翻天的大熊猫,为何要踏上一段神秘的冒险之旅——野化放归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熊猫的奇妙世界,探寻野化放归背后的精彩故事。
Wilderness of pandas
为什么要野化放归?从“宠儿”到“勇士”
生存能力弱?来一张“成长特快车票”!
想象一下,那些自幼在人类精心制造的“温室”环境中成长的“宠儿”,突然被要求去面对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野外生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正是处于这样的困境之中。
在人类的全面呵护下,它们享受着食物无忧、住所舒适、健康有保障的安逸生活。然而,这种仿制的、近乎完美的环境,却也让它们失去了许多在野外生存所必需的技能——它们不会自己去觅食,不懂得如何建造巢穴以抵御风雨,更不具备识别并避开天敌的敏锐直觉。正因如此,人们才决定将这些大熊猫放归野外,希望通过自然的考验,提升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大熊猫“淘淘”的故事,就是从“宠儿”到勇士的生动写照。
△大熊猫“淘淘”
有一次,山中突降暴雪,这不仅意味着积雪可能会覆盖竹子,使大熊猫难以觅食,更是一个检验它们能否适应恶劣自然环境、能否在妈妈的带领下学会生存技能的绝佳机会。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饲养员们终于找到了“淘淘”的踪迹。令人欣喜的是,“淘淘”正紧紧跟随着妈妈,在雪地中成功找到了食物,甚至还在雪地里欢快地打滚。这一刻,不仅证明了“淘淘”在妈妈的引导下正在逐步学会如何在野外生存,也让我们看到了大熊猫野外放归计划的更多希望与可能。
△“淘淘”和妈妈“草草”
种群数量少?人为干预见成效!
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也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自然地理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大熊猫被隔离成多个局域种群,这些种群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增加了小种群消失的风险。其中,18个种群的数量不到10只,面临种群灭绝风险。
△全国大熊猫局域种群分布示意图
在雅安石棉县公益海区域,全国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相互求偶行为。事件的的主人公正是放归的“淘淘”和“华妍”。这可以说明“淘淘”和“华妍”已融入当地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促进孤立小种群复壮。可见通过野化放归,大熊猫的种群正在逐步恢复壮大。
华妍
淘淘
竹林”守护者“,促进生态平衡
大熊猫不仅是珍稀动物,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通过取食和排泄等活动,影响着竹林的生长和更新,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将大熊猫野化放归,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当我们讨论野外大熊猫数量的减少时,不得不提及这同时也对竹林造成了威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大熊猫的种群得到复壮,它们对竹林生态的正面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科学家们已经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频繁活动的区域,竹子的生长更为茂盛,森林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也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大熊猫在觅食过程中自然地为竹子传播种子,促进了竹林的更新与扩展。此外,大熊猫的粪便作为森林土壤中的宝贵养分,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平衡。
Wilderness of pandas
掌握“野外生存手册”,自由拥抱自然
给大熊猫们来个“野外大冒险”,其实是为了让这些小家伙的野外家族壮大起来,给它们的基因库来个“大升级”,确保这些小种群不会因为太“亲近”而走上灭绝的小胡同。而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大熊猫能自由自在地在山间嬉戏,长久地生存下去,它还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怎么帮助其他大型动物安全回家,一起守护大自然的多样性。这样一来,山更绿,水更清,不仅给当地和国家带来了持久的经济发展活力,还让每个人的心里都种下了爱护自然的种子,保护意识嗖嗖往上涨!
● 生存小课堂开课啦
那些被人类宠着的大熊猫宝宝,简直就是“人类依赖症”的小患者呢!在舒适的人工饲养环境里,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跟野生的小伙伴们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尤其是在自力更生的技能上。所以啊,现在想让它们重新拥抱大自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它们上一堂“野外生存101”课程。野外觅食竹子的经验、寻找水源、与伴生动物相处、领地意识强化、规避风险等等都是他们的“必修科目”。
① 爬树技能必须点满
幼年熊猫尖锐的爪子可以帮助其快速的爬到树上。经过不断地练习,紧紧抓住树干,“蹭蹭蹭”就能爬上树顶。这既是躲避敌害的妙招,又能在树上美美地睡大觉呢!
② 掌握觅食经验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竹子,因此,它们需要学会如何在野外找到并识别不同种类的竹子,以及如何有效地采摘和食用。此外,大熊猫还需要学会在食物短缺时寻找其他替代食物,如野果、小动物等,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③ 寻找水源
水源对于大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在野外,大熊猫需要学会找到并识别清洁的水源,如小溪、河流或湖泊等。同时,它们还需要掌握如何在干旱季节或水源稀缺的情况下找到并储存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自己的生理需求。
④ 母兽带崽技能
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母兽带崽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母兽带仔”就是让大熊猫幼崽从一出生就跟着妈妈(妈妈多具有野外生活经历)一起生活,在妈妈的手把手教学下,逐渐学会辨别方向、觅食、寻找水源、识别和躲避天敌等生存技能。
● 生存“根据地”很重要
野化放归地的立地条件也要严格勘察、摸清。首先,得看看那里的生态系统是不是完整无缺。至于竹子,那可是大熊猫的心头好,种类得丰富,数量得足够,让它们吃得开心,长得壮壮的。水源情况也得仔细查一查,让大熊猫随时随地都能畅饮一番。人类的干扰也是个大问题,得确保那里是个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大熊猫们才能安心地玩耍和成长。寄生虫和微生物这些小捣蛋鬼也不能忽视,得确保它们的数量在可控范围内,不能让大熊猫们受到伤害。
龙虹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清林行动
● 生存情况大监测
最后也是野化放归的重要一环,精妙的跟踪设备与科学的监测方法是对大熊猫生命的有力保障。放归时,大熊猫幼仔会佩戴GPS项圈以便进行定位监测。一般来说,颈圈会在1年半左右的时间内脱落,科研人员会继续通过野外的红外相机或提取粪便中的DNA等方式进行持续监测。
工作人员为大熊猫佩戴颈圈
大熊猫幼仔会佩戴GPS项圈
Wilderness of pandas
“归野计划”——野化放归进行中
为了拯救大熊猫孤立小种群,改变其濒临灭绝的状态,也为了整个大熊猫种群能够持续生存,熊猫中心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施大熊猫野化放归计划。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放归了11只圈养大熊猫。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化放归的11只大熊猫
雄性大熊猫“淘淘”是野化放归行动的明星。在接受了系统的野化培训后,它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有一次,科学家们在监测中发现,“淘淘”竟然成功地找到了一片隐蔽的竹林,并独自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冬天。这不仅证明了“淘淘”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标志着野化放归行动的巨大成功。
尽管“归野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科学家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仍然受到威胁。此外,大熊猫的食物来源也面临着危机。竹林的大量砍伐和过度采摘导致食物短缺,这可能会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为此采取相应的策略才是应对之法。比如,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推广熊猫繁育计划等。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野化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大熊猫的野化成功率和生存能力。
实行更加严格的封禁保护
野化培训的饲养员要穿熊猫服
展望未来,“归野计划”将继续前行。相信野化放归的行动下,大熊猫一定能够成功回归自然,自由地生存与繁衍。
现在你知道大熊猫为啥要野化放归了吧!这些圆滚滚的小可爱们,就像是大自然派出的可爱使者。让它们回归野外是正确的决定。说不定哪一天,当你走进那片神秘的山林,会惊喜地发现一只野化放归的大熊猫正悠然地啃着竹子,冲你眨眨眼,仿佛在说:“看,我在这儿过得可棒啦!”
参考文献:
[1] 中国绿色时报·大熊猫为什么要野化放归?
[2] 今日中国·回归自然是对大熊猫最好的保护
[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野化放归的重要性
[4] 四川观察·确认了!放归的它俩“恋情”藏不住了
获取更多相关数据
可扫描文章底部“林草科学数据平台小程序二维码”
或登陆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官网http://www.forestdata.cn/index.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关于我们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NFGSDC)是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20家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益性科技机构。林业数据中心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领导下开展数据中心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林业科学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涵盖森林资源数据、荒漠资源数据、森林保护数据、科技信息数据、草地资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森林培育数据、科技项目数据、湿地资源数据、自然保护数据、木材科学数据、行业发展数据等12大类别,共计208个数据库(组),数据总量达到26.8TB。
联系我们
010-62888745
010-62871547
原创投稿
houreix@ifri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