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变”焕新颜!亲爱的上体,生日快乐🥰

教育   2024-11-08 10:41   上海  



今天是

上海体育大学建校72周年

七十二载风雨兼程

育体坛俊彦

万千日夜砥砺奋进

铸上体辉煌

上体七十二年发展之路

也正是上体的“72变”之路


往昔初创维艰,心怀体育强国梦

今朝学府昌隆,身载竞技兴邦光

“72变”

同频着学校的变化与发展

也为逐梦而行的上体人写下生动注脚




SUSER

来看看几十年前上体人的精气神!



抹去岁月的灰尘

翻开历史的相册

这里有经过了半个多世纪

却依旧动人的上体青葱岁月


集合!

早操开始


1956年刚迁址清源环路时

校园还很荒凉

学校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带着老师学生们

在绿瓦对面一锄一锄开垦出一片土操场

环境是清贫的

“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精神

却在这清贫的土壤里,开始萌发



“不出早操的体育学院不叫体育学院”

一个礼拜三次早操

是上体的常态

早上出操,上午文化课

下午训练,晚上自习

紧凑的训练

锻炼着学生们的体魄

也磨炼着大家的精神



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根据国情

社会上需要各样体育人才

于是,当时的体操队员们

提出“一专多能”的概念

全面学,样样学

“上体出品”的运动员

个个都是十项全能



武术泰斗蔡龙云老师在绿瓦前

亲自指导学生动作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一招一式,一板一眼

传递的是招式

也是传统武术的“精气神”

 


回首往昔

一双布鞋,一片土操场

运动员们带着必胜的信念

跨过重重障碍,飞跃跨栏

时光荏苒,一代代上体人

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向前飞奔


同学们

现在开始上课!



建校初期教学设备十分紧张

学校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只有张汇兰教授从金陵女大体育系

带过来的一副人体骨骼

被上体师生“视若珍宝”



为了拿到最“烫手”的基础数据

同学们守在球场边

等运动员结束训练

赶紧拉到一边检测

力求收集最真实、最贴切的数据

 


30多年时代变迁

相片也逐渐由黑白变成彩色

学校也出现了这样一批学生

他们扛着“长枪短炮”

穿梭在上体的各个角落

教室内,学习人文知识

教室外,参与社会实践



跨过千禧年

电脑逐渐应用到教学场景中

学校还和多所国际名校合作

积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开放交流的机会

让大家汲取更专业的知识

在文化碰撞中学习和成长



下课!

大家注意劳逸结合


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堂

学校的业余活动同样精彩

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军训

背心短裤,持枪实战

轻装上阵,英姿不减



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

也相继举行

见证了当时学子们的精神风貌



劳逸结合,才能在训练时更加高效

1988年上海体育学院首届文化艺术节

在绿瓦大礼堂举办

热闹非凡



回望来时路

我们跟着几十年前的老照片

追溯到了定格在胶片上的珍贵时光

此刻 倾听

“72变”上体人娓娓道来


SUSER

对于上体“72变”,他们这样说…



上体逐梦之旅

不断突破极限

不懈追求卓越

一步步迎接破晓的曙光

拥抱新的希望

每一步跨越

都凝聚着坚定的信念

映照出无数奋斗的身影


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来到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进行学习和训练,如今我已大四,整整过去了13年。在上体的十几年,我经历了训练场地和环境的变化。从一开始我们在地下室的训练,慢慢到现在有专门属于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场馆。同时,与上体一同成长的道路上,我也在悄然变化。一开始参加大赛时,我心态紧张,表现并不突出。经过锻炼,我调整好心态,加强训练,在后续的比赛中越战越勇,获得荣誉。感谢学校、老师为我提供面面俱到的帮助,一路见证我的成长。未来,希望能在自己的道路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祝上体生日快乐!


中国乒乓球学院学生 殷添悦













更名大学后,我直观地感受到我们专业在招生人数、比赛种类、比赛结果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在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上也显著提升。我曾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和同学们通力合作,参与了两次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第一次参赛的时候,我们的机器人条件有限,只能利用现有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最大潜能。而第二次的参赛,我们有了五台V6的机器人,在硬件条件上,与其他参赛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为期四天激烈的比赛,我们获得亚军!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这两次的比赛成绩证明了经管学院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上越来越好。我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逐渐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据分析师。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袁梦婷













我从2018年就开启了与上海体育大学的奇妙缘分:从拳击运动员到上体硕士生,从实践科研者到体育教学者。最终,为了精进自己的学术,我又决定重返母校,开启了博士生之旅。

初入校园时,我面临着适应校园生活和克服身份转换的双重挑战,而导师和上体大的丰富课程与活动资源帮助我适应与过渡。我逐步积累了经验,并有机会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成果的分享、教学交流和学术演讲。我真诚地希望以自身经验为基石,持续推动两岸体育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体育健康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学校资源,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活动,提升自身实力,面对挑战时坚持学习、寻找突破口。我祝愿母校更加辉煌!


竞技运动学院学生 潘啓誠(中国台湾)













我2017年刚入学博士的时候,心理学专业还在运动科学学院,教师们在恒仁路办公。2018年心理学院刚成立时我们还没有独立实验室的场地,当得知可以采购核磁的时候,师生都觉得很期待、很关注。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独立的实验中心、核磁设备、近红外、脑电、眼动等等,实验器材数量都成倍提升,并且已经成功获批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些变化是我切身经历的。此外学校这些年人文关怀和文化气息越来越浓,老教、网球场等场馆的改造也为我们教学、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还有就是,无论从课题还是经费上,学校对于年轻老师的支持也越来越多,希望学校未来发展再创辉煌。


心理学院教师 金鑫虹 













我2016年7月入职上体,一直从事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刚来学院的时候,运动健康学院还叫作运动科学学院。但很快,我们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持续跟进运动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将疾病治疗关口前移为目标,主动申报并成功获批运动与公共健康专业。借这一平台,我们培养体卫融合人才,拓展“+体育”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学院探索“体育+”学科交叉,与国内外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合作,创新科研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在这一进程中,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学科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提高。学生的进步让我觉得自己作为老师更要努力学习和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运动健康学院教师 郑鑫焱













2020年,我来到上体学习与工作;2023年8月,正式入职。我正经历着从学生思维转向老师思维的这一过程,在这期间,我见证了上体的两大历史性事件:一个是70周年校庆,另外一个就是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从中,我看到同学们表现出的自豪感、归属感与文化认同,让我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校,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与呵护。七十二载风雨兼程,七十二载风华正茂。希望上海体育大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勇往直前、续写辉煌,培育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艺术学院辅导员 赵汉斌













2013年7月,我转到了当时的思政教研部,就是后来的马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学工作。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的第六年,我在其中见证着学院一次又一次的成熟:名称的变化、硕士学位点的设立、体育大思政课的建设、场地设施的提升以及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的提升......其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倾尽全力地去完成、实现并保持领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于永超













我于1996年来到上海体育大学,见证了上体几个第一的诞生:第一个中国武术博物馆、第一个乒乓球博物馆、第一本英文期刊等等。在上体这片沃土,我从一个普通老师到教授再到博导,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学生的进步使得我更加愿意坚守我这个岗位,继续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祝福上体72周年校庆快乐,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武术学院教师 王震













不知不觉中,在上海体育大学从事田径教学已经38年了,今年是我退休的第一年。对比我年轻时的上体大,现在的校园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数十年间,我怀着满腔热血将青春奉献给了同样热爱田径运动的同学们。如今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体育事业后继有人,我也决定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在人生的下半场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体育教育学院退休教师 谢陶














时光悠悠流转

而有一种力量始终如磐

“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情怀

宛如上体的精神脊梁

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上体人坚守初心

在前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016年本科入学时,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与上体携手走过这么多年。从学生到辅导员,我慢慢对上体产生了归属感,也深知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亲历了上体更名,切实感受到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上体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身份转变。学校正变得越来越好,但背后不变的是上体人的满腔热爱和奋进向前的动力。


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 李晨玉













我跨进上体大门时,学校刚复校不久,办学条件较差。那时大多运动设施都是与上海体工队合用,篮球馆、排球馆在“板房”。学校独有的篮球场在绿瓦大楼前面的广场上,沥青铺的场地打篮球时特别费鞋。2001年上海体育学院改制为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校庆50周年时政府送来的贺礼——塑胶跑道,令人难忘。迄今40多年过去了,上体无论是办学的软硬件条件、还是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上体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工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的信念始终未变。在校庆72周年之际,期盼上体人秉承“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早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


经济管理学院退休教师 张林













1961年我进入上体时,校舍是十幢两层楼的房子、煤渣地的田径场和一幢三层的红砖教学楼。在建设上体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教育部在上体设立了第一个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士点,这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事情。后来,我们还建成了中国武术博物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学校“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这么多年从未改变。学校一直朝着这一方向前进努力:立足科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突出民族特色,领跑世界!


武术学院退休教师 邱丕相













1997年我刚到上体的时候,最感兴趣的建筑就是解剖楼。在解剖楼里,我虽未曾与对我影响毕生的张汇兰教授谋面,但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像一种灵魂,铭刻在解剖楼的每一处,仿佛一直在告诫我要上好每一节解剖课。此外,张汇兰教授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关爱学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精神也对我影响深远。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把自己最宝贵、最关键的时光托付给了上体,上体给予我的培养和帮助也是最最宝贵、最最关键的:公派我出国留学、鼓励我攻读博士学位,还让我获得很多荣誉和各等级科研项目……这一切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始终怀揣着对上体的感恩之心,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尽心尽力地为学校培养人才,希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建校 72 年来,“教书育人”也是上体和上体人未曾改变的核心。在校庆来临之际,我祝愿上体天天向上,再创辉煌,再谱华章!


运动健康学院退休教师 潘珊珊













37年前,我来到上体工作。那个时候食堂设备还很陈旧,现在的就餐环境、工作环境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我在徐汇校区负责运动员餐厅,前来就餐的学生多为运动员,对食材要求比较高。于是我们选用上海市体育局养殖基地专供的食材,变换多种烹饪技术,极力满足学生、老师们的需求。此外,我们每天都会进行一系列检测工作:确认每个批次的食品都有上海市食品检验合格证、记录每个批次的批号、生食材留样、炒熟后的食材留样……虽几十年如一日重复这些看似繁琐的工作,但因为热爱,我愿意义无反顾地坚持。一批批前来用餐的学生、老师……也一直对我们菜的口味、品类给予认可,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充满价值。我衷心祝愿上体越来越好,运动员学子成绩越来越棒,我会继续坚守在我的岗位,一路陪伴大家。


徐汇校区餐厅主任 杜安东













我从1993年进入食堂,到现在已经有31年了。31年间,学校食堂的卫生把关更加严格,学校菜品的种类从以前的几道菜变成了现在的几十道菜。在工作标准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之下,我依旧保持早上五点起床开始备菜、做菜,在七点前为学生们准备好早餐,在下午四点半前准备好晚饭,晚上十一点休息的工作日常。但我乐在其中,作为一名“老上体人”,以校为家、以生为子的信念从未改变。即使有时会通宵工作,我也从来没有把工作当成负担。虽然平时一直在幕后工作,和学生们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我希望孩子们吃好喝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这种信念也一直支撑着我做好工作。在校庆之际,祝福上体72周年校庆快乐,祝福孩子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在学校找到家的归属感。


杨浦校区餐厅厨师 符光金














SUSER

“72变”铸新颜,上体今朝风华正茂



在时光的雕琢下

上体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蜕变之舞

书写着一个个体育传奇

今日之校园

创新浪潮汹涌澎湃

活力四溢气象蓬勃

每一个角落

都闪耀着奋斗的光芒

每一处空间

都回荡着新一代上体人追梦的足音

 


运动馆器械精良

成就赛场豪杰

足球场绿草如茵

演绎激情对抗

教学楼智慧碰撞

孕育学科人才



杠铃起落,肌肉偾张

似蛟龙腾渊

力量在呐喊中爆发

足弓绷紧,汗水飞溅

如猛虎出柙

坚毅于拼搏里凝华

 


校园舞台

青春奏响梦想乐章

社团天地

活力绽放别样光芒

我们用艺术传递情感

用文化塑造灵魂

让青春在旋律中飞扬

让梦想在实践中起航



名师汇聚

如春风化雨

困惑在讲解下消失

学科交融

若繁花绽枝

兴趣于互动间潮涌

 


科研创新,探运动之秘

如利剑破冰,启智领航

巴黎奥运会期间

上体体育大模型精准提升训练效率

为国家队备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群英荟萃

无数优秀校友在不同领域

为国家争光

 冠军校友返回母校

与学弟学妹们交流互动、分享经验

体育魅力、授业之道在体悟中传承

 


校园岁岁今朝,花团锦簇

永为人才摇篮

学子年年此日,笑语欢声

皆是上体骄傲

 


上海体育大学在七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

用变化书写发展

用不变铸就灵魂

变化,是时间的流逝,是空间的延展

不变,是信念的坚守,是初心的铭记

如磐石坚定,在时空里永恒

如星辰璀璨,在寰宇中照耀

 


时光奔流不息

上体人的竞攀精神

由一代代上体人传承接力

在建校七十二周年的节点上

在“变” 与 “不变” 的交织中

上体大,乘风破浪,驶向体育新程

上体人,穿云破雾,高翔梦想苍穹

最后,再道一声:

“亲爱的上体,生日快乐!”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校记者团

采访:宋思宁、陆涵熙、张颖、钱雯怡

安仡然、刘佳和、刘畅

素材整理:刘思琪、宋思宁、祝思彤、丁立洁

文案:刘佳和、安仡然、黄子睿、刘依倩、李宜霖

海报设计:钟雨诗

排版:刘思琪、丁立洁、安仡然

责任编辑:刘思琪


上海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大学唯一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