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夏区不断加快工业转型步伐,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工业体系接续完善,葡萄酒、枸杞等现代农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显著提速,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西夏区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一是保护传承工业遗迹,重唤文化记忆。西夏区发挥地缘优势、主动作为,以工业旅游助力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潜力,昔日铁锈区渐成今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夏区布局建设银川橡胶厂、长城机床铸造厂、西北轴承厂、银川涤纶厂、银川第二二毛厂、银川柴油机厂等一批工业项目,形成宁夏最早的工业区,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基地,奠定了宁夏工业化的基础。立足西夏区“三线建设”特色优势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知青记忆、军垦记忆、老工业基地记忆、生态移民记忆等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对城市街巷和既有建筑物进行“城市记忆”微更新,使城市文化记忆名片和市民百姓“烟火气”相融,让街巷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现今,801创业园工业旅游氛围浓。园区在最大限度保留红砖墙、铁皮门及老工业厂房风貌的同时,联合辖区街道社区,对产业园内部垃圾死角、店铺门头牌匾不规范等问题一一进行整改,对产业园北侧的丰安巷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将丰安巷两侧分别打造成“追忆青春岁月”怀旧风格、“逐梦时代年华”励志风格的主题街巷,与801创意产业园遥相呼应。
二是深化酒旅融合发展,打造“紫色品牌”。西夏区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西有贺兰山屏障抵御寒流,东有黄河环绕调节气候,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核心产区,具备发展葡萄酒工业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截至目前,西夏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4.44万亩,有种植基地36家,建成各具特色的酒庄28座(全区116家),其中列级酒庄16座,占全区28%(全区57家);已有贺兰晴雪、和誉、留世等14家酒庄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获准使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辖区酒庄年均接待游客320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3.2万人次,家庭旅游经营收入平均达到4.5万元,全年葡萄酒销售总量约508.6万瓶,销售总额达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3%。西夏区酒庄A级景区有3家(张裕龙谕酒庄、志辉源石酒庄、格莉其酒庄),葡萄酒工业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借助地方产业特色,擦亮“红色名片”。产业振兴,种业先行。近年来,西夏区坚持走枸杞产业工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科技示范、大户引领、公司带动等措施,逐步培育壮大枸杞产业,努力擦亮宁夏这张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色名片”。截至目前,西夏区枸杞种植总面积1270.1亩,其中镇北堡片区331.77亩,农垦片区906.91亩,种植品种以宁杞1号、7号、8号、9号、10号为主,2023年底枸杞综合产值达28.04亿元左右。辖区现有宁夏农垦枸杞研究院、沃福百瑞、杞里香等枸杞企业33家,重点打造“沃福百瑞”“杞里香”“南梁”“玉西”“塞上奇源红”“厨佬哥”“红玛瑙”等35多个枸杞企业品牌,成功打造沃福百瑞枸杞馆等2家工业旅游景区,形成以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的新模式新格局。
未来,西夏区工业旅游将更加注重游客参与体验,通过工业遗址、现代工厂、互动式教育等方式,打造工业旅游特色项目,推出工业旅游精品路线,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体验服务,进一步促进文旅异质化竞争,构建“可看、可玩、可学、可购、可品、可闲”的复合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增强西夏区城市更新能力,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