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长假结束后,人们重新适应工作出现的在情绪和心理上的一系列不适反应。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只是一种消极的状态,但我们也不容忽视。
常常表现为:身体疲惫,心情低落;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情绪起伏较大;对日常工作失去兴趣;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不规律的生活状态会打乱我们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会找上门来。假期最后两三天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前10-15分钟上床睡觉,逐步调整生物钟,回归假期前的作息规律。如果实在入睡困难,可以睡前泡泡脚,让自己放松下来。
人是唯一能够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有效平缓我们的焦虑情绪,让工作和生活充满活力;也可以每天花几分钟进行冥想、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态。假期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减轻节后不适感,如慢跑、打球、瑜伽等,运动强度可依据个人身体情况而定。适量的运动可产生内啡肽,帮助人们释放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节后工作和学习效率。假期暴饮暴食导致肠胃超负荷运转、功能紊乱,清淡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摄入,减轻胃肠道负担;可选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类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尽早恢复肠胃功能;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瘦肉、蛋、奶等,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