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新闻里听说“比赛”,会联想到什么?是体育竞技,还是图书馆里的知识竞赛?最近以色列爆出的一件事,彻底刷新了“比赛”这两个字的含义:几名士兵向以色列《国土报》举报,部队里居然在玩一种“杀人比赛”。
不是模拟作战,不是演习训练,而是实打实地以杀死平民为目标。这听着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甚至荒唐?但悲剧正在上演,而且这样的行为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冰冷又残酷的系统化操作。
根据《国土报》的报道,几名匿名士兵揭露,在加沙地区,有些以色列军官竟然下令射杀无辜的平民,并假装对外声称这些是“击毙哈马斯武装人员”。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不同作战单位之间还会比拼谁杀得更多,戏称这是一场“杀人竞赛”。
如果不是报道中的具体细节,这种事情真的太像是一本黑暗到极点的小说情节,但这是事实。
不仅如此,还有统计数据显示,被报告击毙的所谓“哈马斯武装成员”中,真正属于哈马斯的比例仅仅占约5%。换句话说,95%的被害者可能只是普通的平民,甚至是过路的农民、工人,和战争本身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们唯一的“罪行”,就是走近了以军划定的军事禁区,或者只是被误判成了目标。
这种“滥杀无辜换战功”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4年的加沙战争中,以色列就曾被联合国点名,直指其针对学校、医院等民用目标的轰炸涉嫌战争罪。然而过去的“曝光”和“指责”究竟带来了什么?看起来,不过是把类似事件从黑暗中拽出来晾了晾,又很快被遗忘。
除了加沙,这场复杂到头疼的冲突还延烧到了另一块伤痕累累的土地——叙利亚。这里的局势简单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乱成一锅粥”。最近,叙利亚的反对派组织“沙姆解放组织”领导人朱拉尼宣布,他们号召了约40万武装人员,希望能抵御潜在的外敌入侵,这听上去像是个团结的好消息。但真的是吗?
如果稍微了解这片土地的现状,就会知道“团结”二字实在是奢侈得难以企及。要命的是,这些反对派内部其实派系林立,就像一个个临时拼接在一起的积木,稍微碰一碰就可能散架。就算人数看着不少,但大部分地方武装各自为战,根本不买“中央调度”的账。
打个比方,这有点像是一场演唱会,舞台上表面很热闹,但各个乐队只顾自己玩自己的调子,听众一头雾水,谁也不知道这支“联盟”到底能撑多久。
作为叙利亚危机的另一块拼图,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其实更值得一提。从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以色列频频利用混乱的局势对叙领土进行军事袭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戈兰高地的问题。
戈兰高地,这片中东地图上不起眼的地带,成了以色列和叙利亚矛盾的核心。这片区域的战略意义巨大,尤其在资源和地理位置上。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还坐拥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如果谁能掌标戈兰高地,等于在战争中多了一道“看天亮”的防御盾牌。
但对于叙利亚,这不仅是地盘问题,更是尊严问题。以色列不仅在上世纪占领了戈兰高地,还通过一系列军事力量将其据为己有。这些年来,以色列军队甚至在这片争议地区设立军事据点,经常袭击叙利亚的导弹基地、海军设施。一个原本就已经四分五裂的叙利亚,如何面对一个军事强国的入侵?
更让局势雪上加霜的是,阿拉伯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分裂到了极点。以沙特为首的一些国家站在叙利亚反对派这边,而伊朗则一直坚定地支持叙利亚现政权。这种对立让人感觉像是一场始终没人愿意结束的漫长拉锯战,哪怕这场“战争”拖垮了无数个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叙利亚危机背后不仅是战争,还有阿拉伯世界截然不同的利益算计。
而在国际社会上,各个大国虽然摆出“很关心”的姿态,但实际上行动却十分有限。联合国的几次和平倡议都没能改变局势,尤其面对西方国家、俄罗斯、中东国家的直接或间接博弈,任何试图干预的声音都像石头扔进了大海,激不起什么浪花。
在这样一个分裂的战场上,中国提出的和平主张显得尤为重要。外长王毅日前主持会议时,面对来自阿拉伯多个国家的大使,明确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中东不能乱,叙利亚要对话,而恐怖主义问题不能反复。“开放包容”成了中国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词。
尽管中东局势复杂,但中国的态度始终很明确,那就是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武力。这几年,中国在中东问题上越来越敢于发声,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拉近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以实际行动反对外部干预和暴力升级。对于叙利亚局势,中国不仅重视恐怖主义的风险,也关注战后重建和和平进程。这种中立但不缺席的做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杀戮与战火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受害者。而那些正在流血的地方,其实就是现实世界最刺耳的警钟——战争永远不止于战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