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多学科联合治疗研讨会6月12日在北京举办,刘伟涛、葛春玲、关心、闫夏、宋扬等5位专家联袂演讲,近200位口腔同仁共襄盛会。
周彦恒教授表示,正畸和口腔医学各学科关系都很紧密,医生要整合正畸、牙周、修复、外科等多学科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医者价值。而随时随地开展多学科诊疗,才能真正把“患者不动医生动”这种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愿景落到实处。
赛德阳光以正畸为主要特色,自2007年创建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诊治错𬌗畸形等口腔专业病例超30万例。其中很多复杂疑难正畸病例,都是经由牙周、牙体牙髓、修复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才取得更好的疗效。
周彦恒教授指出,独行快、众行远。赛德阳光口腔临床研究院此次举办正畸多学科联合治疗大会,就是为了分享经验和心得,为口腔同仁提供一些正畸治疗的新思路新视野,希望大家并肩精进,学有所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隐形早矫有哪些适应证,方案设计要点有哪些?修复、牙周等多学科协作如何助力口腔医生克服种种临床挑战?正畸多学科联合治疗如何高效开展并相互成就?当日的五位讲师为大家传授心得并即时答疑解惑。
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博士、赛德阳光口腔医疗委员会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八届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口腔正畸学杂志(AJO-DO) 2016年度临床研究奖项获得者刘伟涛主任医师发表演讲:《隐形早矫的适应证和病例分析》。他指出,正确的诊断、对生长发育及治疗时机的把握,是设计合理早矫方案的关键。其次,隐形早矫与传统早矫的设计思路差异较大,要突破固有思维,充分利用隐形矫治器的优势来设计方案。第三,要严格把握隐形早矫的适应证。刘伟涛通过一系列早矫案例,讲授隐形矫治方法的优缺点、六大适应证和早矫时机的把握。
北京大学口腔修复学博士、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美国Dawson学院大中国区负责人葛春玲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发现与诊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与口腔辅助功能训练》。她指出,口呼吸、鼻通气不良、姿势不佳,甚至体态不良都是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病病患者中高发的因素,稳定咬合板、前部去程序咬合板、改良前部咬合板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中都有不错的效果,口腔功能辅助训练对TMD治疗及后续正畸治疗意义重大。她重点讲授了青少年正畸患者的颞下颌关节治疗及咬合板治疗时机,阐述了不同类型咬合板发挥临床效果的原理和方法,分享了多学科中TMD治疗的体会。
点击图片或扫码咨询报名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泉。作为中国大陆最早开展隐适美矫治的认证医生、首位在隐适美国际峰会演讲的中国大陆医生,关心博士亲自研发并首次推出精心打造的《隐形矫治根基篇》小班课程将于6月24日-25日在太原举办,尚有少量名额,欢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