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技增收!“建德师傅”有三力

政务   2025-01-09 22:27   浙江  

 解码说:


2025年1月6日,浙江举行了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针对如何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的问题,浙江提出了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级评价”的项目化培训模式,促进增技增收。‍‍‍‍‍‍‍‍‍‍‍‍‍‍‍‍‍‍‍‍‍‍‍‍‍‍‍‍‍‍‍‍‍‍‍‍‍‍‍‍‍‍


劳务品牌,是增技增收的重要载体。建德豆腐包师傅、缙云烧饼大师、畲乡经理、莫干山民宿管家、云和师傅、常山阿姨、次坞打面手艺人、青瓷工匠、衢州三头一掌卤制技师、磐安药膳师、嵊州小吃大师……这些“地名+职业”组合而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劳务品牌,已经成为浙江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它的独特故事和培育思路。如何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这次,我们走进建德,探寻一支以“豆腐包师傅”“草莓师傅”“阿姐”(家政服务)等为主体的知名劳务品牌“建德师傅”背后的密码。


 01 
 定力:就选“扩中”“提低”效果好的门类 
清晨4点,从家里出发去店里。4点半,到店里开始包包子、煮粥,准备早点。7点,一笼笼新鲜出炉的豆腐包迎来早晨的第一批客人。下午1点半,中饭后,补包一批包子准备晚饭。傍晚6点半,再包几十个包子,以备晚饭后来买包子的客人。晚上九点,打扫完店铺后回家。

这是在杭州市民中心地铁站经营“建德豆腐包”店铺的陈志荣、项立君夫妻俩每天的时间表。

“我们都是新手小白,之前都不是做餐饮的。”陈师傅说,他们夫妻俩2023年参加了“建德师傅”——豆腐包师傅的免费实训,当时的想法就是学成之后自己开个店当老板。

图:陈志荣、项立君夫妻俩的小吃店

1斤面粉加入300克水,面粉要选用中筋粉,最适合做包子,再加入泡打粉、酵母、白糖,豆腐要选嫩豆腐,配上葱、姜、蒜苗、海米等多种食材;包子要捏18—20个褶……从面团制作到馅料配比,再到如何包出外形完美的包子,甚至是怎么做好豆腐包绝配“拌辣椒”,陈师傅没想到自己学得比老婆还快。



“现在是老公主要负责在厨房里包包子,我主要负责在厨房外招呼客人。”项立君说,他们当时在建德市同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德豆腐包实训基地里培训,那里既是个培训学校,更是个实打实的店铺,“所以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包包子,还学会了怎么运营店面,怎么和客人打交道等等经营管理的问题,这才让我们有信心学完就开店。

我们到他们店面的时候是工作日下午两点,仍有不少客人在店里用餐,2023年5月开店到现在,每月的流水能有10多万元。

像陈志荣、项立君夫妻俩这样“结业即开店”的案例还有不少:大学生单聪2023年学成后在宁波开店,目前已经发展了3家分店,年收入90万元;失业人员江国荣结业后在杭州萧山开店,一年收入有30万元;失业人员王永迎把建德豆腐包店开到了广州,每个月收入6万元……

建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业即开店”的底气一方面来自“建德豆腐包”的悠久历史和公共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政企联动、校企合作,建立培训、实训、就业、创业和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培育体系,提高了就业创业成功率。对于要开店的学员,当地制定了《“建德豆腐包”店铺建设与服务规范》,统一门店形象和logo,为豆腐包师傅提供开店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图:建德豆腐包师傅实训基地

位于新安江街道的“舌尖巧娘”小吃店也是“建德师傅”公共实训基地(建德豆腐包制作),具有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创业模式。在这里培训过的学员学成后把“建德豆腐包”小吃店开到了浙江、江苏、江西、上海、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因为小小的包子从曾经的“低收入”跨入了“中等收入”。

培育劳务品牌是好事,不过在有限的预算下,到底是追求数量多,还是走专精路线呢?建德给出的答案是门类选择上不求多,但求“扩中”“提低”有实效选择产业基础成熟、就业前景广、技能上手相对较快、致富效果明显的产业门类。选择豆腐包是因为800年历史,选择草莓是因为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打造建德阿姐是顺应“一老一小”护理的市场需求。

“麻糍师傅”“严州晒面师傅”“地瓜干师傅”……“建德师傅”新拓展培育出的门类也都是按照这一标准选择的富民产业。正因这样的富民定力,“建德师傅”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建德师傅”相关做法也因此先后被纳入杭州共同富裕第二批试点和全省第三批共富试点。


 02 

 持久力:青年入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建德师傅”的品牌建设,核心是“人的建设”。建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李佳说,“建德师傅”的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前提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体系。培育更多年轻的“建德师傅”,让乡村也成为青年人创业就业的新天地,这也是建德以人才为牵引激活乡村振兴的棋子。

90后洪神安从小生活在杨村桥镇,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莓让家里过上了小康生活”。

1982年,建德引入宝交早生、烟台大鸡冠等草莓品种在杨村桥镇试种。1993年,杨村桥开始探索大棚草莓种植,并且将市场从杭州扩大到南京、北京、大连等城市。从此,建德草莓在全国声名鹊起,建德草莓种植技术也向省外乃至国外传播。洪神安的父母就是那一批走出建德去无锡种草莓的莓农。

“我以前是抗拒的,因为初中高中放暑假,别的同学都可以玩了,我却要跟着父母去草莓大棚帮忙。”洪神安坦言,他大学选了PLC编程,毕业后在杭州从事相关专业,“直到几年前,我和父母聊天发现他们种草莓也面临收入瓶颈,归根到底是岁数大了,技术销售都跟不上。”

洪神安发现的问题也是那时候建德面临的瓶颈:愿意种植草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种植技术存在“传承难”;随着科技的进步,由于缺少年轻人才,存在现代化农业新技术“创新难”;伴随短视频等媒介的兴起,草莓产业在销售推广、文旅融合等方面存在“表达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建德发起了“莓好菁英”计划。洪神安就成为第一批招募对象。

2022年加入“莓好菁英”计划的洪神安参加了专业的培训,得到了老一辈的技术帮扶,政府的资金补贴,还享受到了草莓“标准地”带来的要素红利。


图:“莓好菁英”计划第一批招募对象洪神安

“以前愿意来的农创客少,一大原因就是地太散了。”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一串数据:建德现有耕地地块36.8万块,其中单块面积超1亩的仅占16.3%;人均耕地面积仅0.55亩。不仅地散,类型还五花八门,亩均效益自然也难提高。

2020年,建德对村里闲置、荒废的耕地进行集中流转,通过政府投资完成土地整理、大棚搭建和路沟渠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尝试推出了草莓“标准地”,种植户可以“拎包开种”,大大降低了青年人去乡村做农业的进入门槛。

图:建德草莓工坊

从最初的5亩“试试看”到如今30多亩,种植红、白、黑10多个品种,90多万元的销售额,“拎包开种的条件打消了我回来当莓二代的顾虑,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农业服务配套让我们心里更有底,‘建德草莓’的公共品牌建设又节约了营销支出。”除了批发的老套路,洪神安目前主要利用私域流量在做草莓销售,通过城市社区团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群体、农投公司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截至2024年底,建德草莓“标准地”已扩大至5000余亩,吸纳了像洪神安这样的入驻主体185个,最大的主体有200亩,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余万元、农户增收1.5亿元,“建德草莓”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48亿元。不只在建德本地,1.3万名建德草莓师傅,把草莓种到了全国27个省区市,甚至远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图:建德草莓师傅赵建明(左)介绍生物治虫的方法‍‍‍‍‍‍‍‍‍

 03 

 创新力:抓住新业态、新职业带来的新机遇 

2024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宣布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经济,作为一种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探路低空经济,建德早已谋篇布局。2013年,建德就建成了浙江省首个“低空+旅游”4A级景区小镇——建德航空小镇,业务涵盖了高空跳伞、应急救援、医疗运输、低空游览、执照培训、机务维修等诸多方面。通过举办各类航空活动,如低空经济产业展览会、航空飞行大会、无人机航拍摄影大赛、航模大赛等活动,促进“低空+服务”“低空+文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图:建德航空产学研基地

人才,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走进位于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建德师傅”无人机公共实训基地,李宗信正和他的老师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无人机专业学科带头人李剑调整他们刚刚组装好的无人机参数。

“首先要保证能正常悬停,然后前后左右试飞,最后能稳定降落。我们在这个安全网里测试完之后就会到外场完成作业任务。”李剑介绍说,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无人机专业开设于2016年,是浙江省开设的首个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等航空高等院校提供了办学支持,涵盖了无人机原理与构造、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无人机航拍与测绘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维修与保养等核心课程,“我们更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的组装、调试、飞行和应用,所以就业形势非常好。”

学无人机专业真的是乐在其中,每次发现问题,和李老师一起调参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都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李宗信夺得了特等奖,“无人机飞手是眼下热门的新职业,我希望毕业以后能当一名无人机的专业教培。”

图:李宗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毫无疑问,新业态、新消费、新职业给培育劳务品牌带来了新机遇,也给建德建设技能型社会带来了新思路。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人们对美容美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459亿元,显示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行业不仅包括了护肤师、彩妆师、美发师等传统职业,还有如美容顾问、SPA治疗师、整形师等众多新兴职业。1988年就开启职业教育的浙江花都历经30多年的发展,凭借20万的学员、10万的鉴定人数,成为人社部批准的全国首批三方认定机构,先后在广东、海南、湖北、安徽、新疆等地成立分支机构。2023年,花都把目光投向了建德。2024年5月,浙西花都(建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在建德市更楼街道揭牌开业,培训中心共有26名教师,计划每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不少于1000人次。

建德地处浙江中西部,是杭金衢三市交汇之地,又是浙西、皖南、赣东的交通枢纽,加上这几年以建德师傅为代表的人才培育做得很好,让我们有信心把这里作为浙西美容美发人才培育的一个重要支点。”浙西花都(建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夏杰飞介绍说。

美容美发行业引进花都,互联网营销师培育引入无忧传媒,炁脉古中医师傅培育引进建德黄庭康养技工学校,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育引进杭州翔宇航空技工学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容量,形成了从技能到市场的链接。

“只是树立品牌还不够,还得有标准。”李佳说,建德一直以标准贯通推动提技增收,编制了“建德豆腐包制作”“草莓种植”“诗画浙江 百县千碗”(建德)美食制作、“严州晒面制作”“地瓜干制作”“三都麻糍制作”“炁脉调理”等7项省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初步形成建德特色职业技能标准体系,“2025年还将探索出台‘建德师傅’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和金银铜三级人才等级认定标准,提高含金量。”

来源:解码浙江

编辑:上官晓倩

一审:贾   烁

二审:肖乐彧

三审:杜立恒

终审:李   佳

建德先锋
定期发布党务新闻、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信息、服务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