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内容共8章54条。
其中,在第22条提到,有关部门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第23条称,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取消限制后有什么好处?
以北京为例,按照2024年8月北京市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局的文件,在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本市户籍;二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三是没有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
△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局
也就是说,除非拥有北京市户籍,不然无法在京进行社保缴纳,进而影响在京使用医保就医、在京购房、在京购车等事项。
事实上,在2021年9月,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曾印发《关于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当时就提出,要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全民参保计划”。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制度,稳定长期在京实际就业的“平台网约劳动者”和“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规定参加北京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也可选择在户籍地参加社会保险。
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就表示,尽管当时北京已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户籍方面政策开了口,允许长期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新就业形态工作人员在北京参保,但卡在“长期”的界定上,此后也没有看到公开的操作细则。
如今,根据《指引》的要求,在京的灵活就业人员将不受户籍限制,可以在就业地缴纳社保,也不会因社保断缴而影响生活。
全面取消的意义何在?
据第一财经去年8月报道,我国流动人口已达3.76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让这部分人能在工作地和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是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在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就已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第一财经当时引述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的说法——中国有大量流动人口不在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应该是与就业有关,而与户籍无关,这样才有利于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也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一方面,有利于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其中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群体,能够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包括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全国有2亿多农民工,很大一部分为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人群,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将得到更加坚实的保障。
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后,将直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填补现有体系中的覆盖缺口。
(时代财经傅一波 综合自央视新闻、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值班丨森 深
-END-
时代周报系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