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国春节入选世界非遗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追求,传递着家庭、邻里乃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情感,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从家人闲坐、守岁迎新的殷殷期盼,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再前往古老典故中找寻春节线索,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儿,在书香中迎接新春的到来,共同享受这份喜悦与祥和。
因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五月说。
谁不知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我是问,为啥要守夜?
爹说,六月的意思我明白,你看那个“守”字咋写?
五月和六月就在炕桌上用手比画。
爹说,你看这“宝盖”下面一个“寸”字,就是让你静静地待在家里,一寸一寸地感觉时间。
一寸一寸地感觉时间,这正是他们刚才的感觉,不想被爹说出来了,而且是借“守”这个字。“守”这个字一定是造字先生在腊月三十晚上造出来的。六月想。
——《大年》
著名作家郭文斌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五月”“六月”两个孩子的视角,用温润而质朴的语言讲述了黄土高原上一个四口之家的温馨日常。
通过独特的“小说节日史”这一叙述方式,呈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展示了中华民族经典的民间传统与丰富的民俗乐趣。
《忙得有价值,闲得有滋味》
梁实秋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过年,对于许多人而言,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一年中难得的闲暇和放松的时机。
本书为文学泰斗梁实秋的精选散文集,以幽默、通透的语言,写出了我们的心声:“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继续守护好可贵的日常,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与人生哲学也成为了华夏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莫砺锋教授带来的一堂文学课,讲述屈原、陶渊明、李白等六位大诗人的诗意人生。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老舍《北京的春节》
各地传统年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并以最热烈、最喜庆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在这些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仪式中,我们意识到彼此同属一个文化共同体,共享着一份厚重的历史与记忆。
本书收录了散文名家老舍、朱自清关于“过年”的散文作品,包括《北京的春节》《新年醉话》《抬头见喜》等。通过大师笔下的文字,我们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民俗里的社戏河灯》
鲁迅等著
中版集团
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本书精选萧红、鲁迅等名家关于社戏河灯的散文作品,包括《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扎彩铺》《放河灯》《社戏》等。
《老舍笔下的地方与民俗》
老舍等著
中版集团
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本书收录了“人民艺术家”老舍《趵突泉的欣赏》《到了济南》《兔儿爷》等名篇。
三毛散文奖得主周吉敏以灵动、诗意的笔触向传统技艺与乡村民俗致敬,写就一部历史文化与风物人情的变迁史。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夏坚勇等倾力推荐。
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
译文:东海山中鬼怪云集,巨大的桃树垂拱为门,由神将神荼、郁垒左右镇守,以防鬼怪外出为害人间。
春节的庆祝方式与神话传说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在门上张贴的“神荼”“郁垒”两位门神,就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被誉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新春之际,让我们随《山海经》游历远古时代的名山大川,探访流传千古的奇妙传说。
考古学大家许宏30余年从事中国古代城市考古的新硕果,从城池演变中触摸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脉络,见证华夏文明的辉煌与沧桑。
《横平竖直:解密汉字五千年》
刘军卫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从远古走来,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汉字与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磨难与辉煌。《国家宝藏》导演刘军卫带领我们叩问汉字的前世今生,从汉字反观中华文化,对话世界文明。
知名导演、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祝勇讲解18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唤起每一位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这份文化传承的由衷自豪。
走进祝勇导演精心构建的历史宫殿,聆听触人心弦的中国故事,走进中华民族历史深处,领略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透过文字感知祝勇导演的思想脉络,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沉潜于中国文化并致力于做学问的那份气度与从容。
[冰]瓦尔迪马·哈夫斯泰因著;闾人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什么是“非遗”?它如何产生,又带来了什么?民俗学领域专家哈夫斯泰因教授从南美洲克丘亚地区的民间音乐《山鹰之歌》的版权之争讲起,为我们揭开非物质遗产“诞生”的有趣过程,帮助我们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等概念,了解非遗保护的公约如何在角逐、联盟与对抗中逐渐形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列入“非遗”的传统文化活动继续活跃下去,并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充分享受这些文化宝藏。
首个非遗版春节,是中华文化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我们承担这份责任的具体体现。
愿大家度过一个既充满文化底蕴又温馨难忘的新春佳节,也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体验那藏于日常点滴之间的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