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吴云青
受访电商多将这些问题归结于工作人员“贴错”或“漏贴”导致。这般敷衍说辞,实在难以让消费者信服。
无论是编码规则设计不合理,导致信息生成容易混淆、出错;还是数据录入、存储环节缺乏有效的校验机制,让错误信息得以蒙混过关,都反映出技术保障的不到位。
要重塑溯源码的公信力,技术升级刻不容缓,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唯一性;同时强化数据全流程监控,从源头录入到终端查询,确保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动都能及时预警、纠正。
此外,溯源码沦为 “乱码”,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已成事实,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
“打包费”可收但不可乱收
“18.5元的粥饼外卖,包装费就要6元”“每串烧烤都要收打包费,送到时只有一个锡纸打包起来”……近些年,收取打包费已成为外卖行业常态,但记者调查发现,因缺乏标准、计价不合理、过度收费等,打包费屡遭消费者诟病。
外卖要送达消费者手里,不可能不打包,有关规定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因此,商家适当收取一定的包装费并无不可,但收费是否合理,每个人心里有一杆秤。
商家不可能靠“打包费”立足,屹立不倒要靠的一是外卖品质,二是服务口碑。不合理的打包费和其他名目的额外收费,只会将顾客越推越远,最终得不偿失。
“百余款牙膏被抽检,仅以下7款成分合格”“我国牙膏被突击检查,百款中仅以下6款成分合格”……近期网上这类消息不少,大都模仿电视台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形式发出,前面陈述的内容基本都差不多,只是被列出的合格牙膏品牌各不相同。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仔细看这些‘抽检榜单’的合格品牌,总是在几个大品牌中,夹带着一到两个不为人熟知的品牌产品。这里面有没有一边靠着傍大品牌、一边诋毁众多其他品牌,以宣传自己品牌的嫌疑?而且,让人难以说清的是,这些消息大多是AI合成的,难辨真伪,更难追踪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