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极端案事件,形象描述为“一个人的恐怖主义”或“带有恐怖色彩的个人犯罪”。是一个人针对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使用残忍的武力手段实施的造成严重伤亡和重大社会影响的行为,因其不可预见性、目标不确定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个人极端案事件在婚恋纠纷、邻里纠纷、校园安全、公共交通、精神卫生、危爆物品、特殊人群等重点领域时有发生,提升应对防范能力刻不容缓。
如何防范婚恋情感纠纷引起的个人极端案事件?
(1)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相爱目标要专一,恋爱态度要端正,行为要检点,同时尊重对方的选择。自觉抵制婚外恋、姘居、非法同居等容易引起命案的不良生活方式。
(2)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多为他人着想,不做逾越道德底限,有违伦理的事。
(3)自觉按法规纪律规范婚恋行为,及时了解现行法律法规的条文,增强法律意识,不做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事情。
(4)提高心理素养,在心理专家尤其是婚恋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正确处理婚恋中产生的问题和冲突,以减少负面情绪和行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婚恋结婚对象。
(5)遇到人身安全问题,如家庭暴力、威胁恐吓等情况要及时向村、社区和公安机关报告。
(1)自行协商。婚恋情感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共同寻找婚恋情感纠纷产生的原因,共同协商解决婚恋情感纠纷的方法。
(2)调解。婚恋情感纠纷发生后,可以寻求社区、村委会、妇联等有关组织机构出面调解。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
(3) 提起诉讼。婚恋情感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人民调解委员调节,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1)邻里双方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一方我行我素,另一方以牙还牙怨怨相报,致使矛盾激化。
(2)不文明行为引起邻里纠纷。有些人在倒垃圾、泼水等时,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邻里的利益,邻里方提出异议时还强词夺理;有些人为了一些小事不是心平气和地讲理,而是出口伤人激怒对方,致使事态扩大。
(3)亲威朋友帮倒忙。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有些亲戚朋友不是抱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双方生产、生活的目的出发,而是以帮着出点气,打压对方的气势的动机而介入纠纷,使本来较小的纠纷变成了相互斗殴。
(1)通过采取友好协商加以解决。拿出追求“和谐”的勇气,多推己及人,多一分宽容,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和行动。抛弃“小气”,力求“大气”。
(2)通过各种调解加以解决。一般发生了邻里纠纷后,可请第三方出面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在很多地方社区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通常充当“调解员”一职。
(3)通过派出所加以解决。很多人在遇到邻里纠纷后通常会去派出所解决问题,公安机关会依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和性质,依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4)通过民事诉讼加以解决。当调解员和派出所不能解决问题后,可以采取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
(1)适应环境。营造一个“我为了你,你为了我”的邻里氛围。
(2)多想他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
(3)串门走走。平时常到邻居家串门,不仅能融洽关系、增进感情,而且双方还能够相互照应。
(4)相互尊重。邻里双方应该互相帮助和尊重。
(5)宽容谦让。邻里相处要有宽容心,珍惜以和为贵。
(1)用刀斧砍杀;
(2)开车冲撞、碾压;
(3)用汽油柴油等易燃品纵火焚烧;
(4)引爆爆炸物;
(5)劫持人质。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1)逃离: 遇到有人手持刀斧砍杀时,不要停留观看,要丢弃携带物品,迅速跑开,逃离现场。
(2)躲避: 躲藏在不易被歹徒发现的隐蔽地方,但不能躲避到太偏僻的地方(不利于营救)。
(3)防御: 在无法跑开或躲避时,要大声呼救、奋力反击。联合同学老师保安,合理利用身边物品(书包、拖把、椅子、木棍等)进行奋力自卫;如果没有东西防御,可以仰面倒地,双腿弯曲,不停地交替踹蹬,这样既能够使歹徒难以下手行刺又可以趁势踢掉其手中的凶器。
(4)报警: 躲避时不能打电话,以免暴露自己;最好将手机调至静音,发短信至12110报警。
(5)事后协助: 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自身是否受伤,并积极向警察提供现场情况。
遇到横冲直撞的可疑车辆,要迅速从车的两侧跑开躲避,寻找建筑物或者花坛等坚固物体藏身,并向周围呼喊示警,安全后及时报警、检测是否受伤、对伤口简单处理。
如何防范应对纵火袭击
(1) 发现小火,果断拿起灭火器,趁早把它消灭在摇篮里。
(2) 遭遇大火,迅速撤离,走靠谱的楼梯,不要走电梯,平时要多留意安全通道及出口。
(3) 身上起火时赶紧把外套脱掉,在地上打滚,直到火苗熄灭,或求助他人用水熄灭,千万不要跑动。
(4) 困于浓烟时,用口罩和毛巾捂鼻,俯身低于浓烟进行撤离,必要时全身裹住湿棉被,冲出火线。
(1)要沉着冷静,不要反抗,相信警察叔叔会来营救
(2)服从歹徒指令,不要与歹徒对视或者对话,避免产生语言和行为刺激;
(3)随机应变,如果特警发起突袭,要尽量趴在地上,配合解救。
(1)袭击。通常为爆炸、砍杀等形式
(2)劫持。劫持人、劫持公交车等;
(3)破坏。纵火破坏公共交通。
司机要记住:
不要与劫持者争夺汽车方向盘,司机一般按照劫持者要求行驶、停放车辆。停车要设法尽量远离以下场所:加油站、加气站、电力设施、易燃易爆物品所在地、人群密集场所等。设法将车辆停靠在有利于营救的地方。有条件撤离车辆时,务必将车钥匙带离现场,以防劫持者驾驶公交车逃跑或驾车冲撞碾压周边人员。
乘客要记住:
不要慌张,保持顺从劫持者的姿态。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跳窗逃跑。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求救。
(1)迅速报警:迅速按下列车报警按钮,使司机在监控器上获取报警信号,并拉下紧急制动,避免列车失控。
(2)及时灭火:利用车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
(3)谨慎行动:在情况不明,列车还在运行期间,不要做出拉制动、砸窗、跳车等行为,最好先保护头部,原地蹲下。
(4)有序撤离:在隧道内疏散时,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向临近车站撤离。
(5)科学防护:寻找简易防护物,如衣服、纸巾等捂鼻,采用弯腰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扶墙撤离。
(6)冷静判断:受到火势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
(1)当发动机着火后,不要盲目打开发动机盖,应迅速开启车门,从车门撤离,再用随车灭火器进行扑灭。
(2)如果车厢发生火情,应沉着冷静,立即从车门有序逃离。
(3)如果火情较大,应立即用安全锤砸开就近车窗翻身撤离。
(4)如果火焰封住了车门,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撤离。
(5)如果衣服着火,来得及脱下,迅速脱下衣服或迅速躺在地上来回翻滚至火灭。
(6)如果看到嫌疑人正在实施纵火犯罪行为,在时间来得及的情况下,提倡见义勇为,同其他乘客共同制服犯罪行为。
公交车是市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当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时(主要是火情、燃烧、交通事故等),请保持镇定,并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逃生。
(1)安全锤:乘坐公交车时,请留意安全锤的位置。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请就近取下并敲碎车窗玻璃逃生,注意要敲打车窗玻璃的边缘或四角,当玻璃出现裂纹可用脚踹开。
(2)灭火器:每辆公交车配备消防灭火器2具,通常放在驾驶室及中门处,请按照使用指南正确使用。
(3)应急开关:公交车前门、后门内外两侧共有4个应急开关,按照所指示的方向扳动应急开关,可以打开车门。但在遇到电路短路致使车门打不开的情况下,可以打开外面的2个应急开关。
(4)车顶逃生窗:公交车设置1至3个车顶逃生窗,当发生公交车侧翻时,旋转红色开关,打开窗口逃生。车门正常开启后,请不要堵住车门,应迅速逃离。如果车门处有火,用衣服包住头部,冲下车门。
少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病状态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破坏、伤害等暴力极端行为,如冲动伤人、毁物、纵火、自伤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可最大程度上避免精神疾病复发。
先兆表现: 呼吸增快,坐立不安,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下额紧绷,紧紧的攥着拳头,用脚或手踢打周围的物品。
言语方面: 威胁性、激情性言语,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言语(凌乱,与客观现实严重不符,很难理解),大声喧哗等。
情感方面: 愤怒,情绪不稳,充满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欢快
意识水平: 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缺乏定向力,记忆力损害。
(1)冷静沟通很重要: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即使患者兴奋躁动,大吵大闹,也应该用平静而低沉的声音与之沟通,降低其激动的程度。
(2)姿势也不可忽视:在交流时应做出镇静、放松的姿势,避免突然性、紧张性、威胁性的动作,并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不仅让患者感觉有安全感,同样也是保护自己。
(3)细节观察要仔细:要随时注意患者情绪、面部表情、行为、言语的变化,当发现有暴力行为发生的苗头,要及时规避撤离,并联系民警协助送医治疗。如有精神心理相关疑问,请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疑似公安机关通报的嫌疑人员。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看: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无一遗漏的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朵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炸药的硝硫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标志性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或其附近的建筑物内外。重大活动场所,如举办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等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他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其他易于接近场所: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如医院、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地铁等。
其他日用品: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有秩序撤离,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记发现可疑物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进行照像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心存侥幸
快: 尽快从“现场”撤离。
细: 细致观察周围发生的可疑人、事、物。
报: 迅速报警,让警方了解情况。
记: 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1)遇到爆炸威胁,不要上前试探,迅速跑离现场,奔走相告,到达安全地带后及时汇报并报警。
(2)如已经发生爆炸,被浓烟笼罩,应迅速趴下,用湿纸巾捂住口鼻,防止中毒并有秩序地快速撤离爆炸的地方,不要惊慌,以免引起踩踏。
(3)如果视线不清,可以摸着墙壁走,不能用打火机照明,避免引起二次爆炸。
如发现个人极端案事件相关可疑人员或物品,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